应用复合型“演员”的培养
——关于高职高专类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2010-11-16王腼
■王腼
应用复合型“演员”的培养
——关于高职高专类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王腼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现今社会也具有这种特性:它是开放的、先进的、海纳百川的,同时也有着选择性和残酷性。属于高校范畴中的高职高专类院校有着自己的特点,它的教育本着面向社会、面向经济、从实际出发,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高职综合院校艺术系中的表演专业,也应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教育条件的差异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等几方面,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有别于本科艺术院校表演专业学习的培养计划,以求解决多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窄的根本问题。
一.培养目标
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应用复合型人才就是多功能人才,其特点是多才多艺,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决定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个人既要拓展知识面又要不断调整心态,变革自己的思维,成为一名“光明思维者”。而真正企业所需的人才更是需要有技术有专业知识,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经济进步。具有一项专业技能,并在另外领域有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市场上最缺乏的。
我院表演专业自设立以来一贯本着培养话剧舞台及电影电视方面的专业型演员的原则,主要侧重产设置的是有关戏剧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相关应用的基本技能课的设置。其优点是使学生尽可能的了解本学科范围内科学的新发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学生经历了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毕业后的工作意向和对自己的定位往往倾向于从事专业艺术工作。艺术所涉足的领域有很多,但在专业的表演艺术工作中“供”远远超过“求”,这就造成了长久以来表演系毕业生就业面窄的现象。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和学校的特点,我们应该采取“密集性训练,全方位培养,多行业涉足,实践中成长的”办学方针。注重实际表演技能的培养和相关艺术工作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艺术修养、表演、主持、配音、舞蹈、声乐和技能训练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培养原则及思路
1.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
专科教育培养周期较短,其专业设置往往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位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就当今社会而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艺术在人类社会中起的作用尤其重要,在各行各业的被需要程度也逐渐增加。例如群众文化的推广、社会文化的服务、商业文化的配合都离不开艺术的支持。我们的专业设置口径便因此可宽可窄,扩大灵活性,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复合人才。
2.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置
由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陈旧老化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及重复、创新不足、知识面窄、偏难偏深、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少、内容体系过于呆板、具体课程的安排和教师讲授的内容都没有变化,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专科教育注重知识的广泛性、融合性和实用性,主张把知识与技能分解为若干知识单元与技能单元,建立起与学科体系不同的模块化综合课程体系。
我院的表演专业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基本理论素养和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并具备和掌握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能够在戏剧、电影、电视、广播等表演中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了培养表演专业方面的创新人才,各高等院校都进行教育创新、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学生的创新观念、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内容,是一种宏观的概念。这些创新理念最终还是为社会需求服务,因此,表演专业的创新人才是充分发挥专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培养的过程、措施
1.首先是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建立表演专业多样化的课程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对有创新,有才能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表演成了提高人们社会表现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手段,逐渐对戏剧表演产生了新的认识。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针对表演艺术特点制定,高等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决定了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人才的培养质量影响着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
表演专业戏剧教育属于狭义表演艺术领域的表演艺术教育,但随时代的发展,非戏剧表演领域对表演艺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比如,企业策划、民航、导游、服务行业、心理咨询等行业想利用戏剧表演充实内容并进一步发展。这些就是广义的人类表演学的表演,是指利用表演提高社会表现能力的学科。因此,表演专业学生经过专科三年的学习既掌握了戏剧表演技能的综合素质,又具备了面对社会的综合素质,学到人与人的合作精神、与人交流的方式与方法、轻松进入社会,面对各种职场,容易就业。根据这种多样需求和就业反馈信息,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要局限于表演领域的专门人才,而要充分认识表演艺术的特点,能让学生应用表演艺术的功能,使用于社会需求的各个部门,达到既培养从事话剧、歌剧、影视等部门的表演艺术专才和戏剧影视艺术工作人员,又能培养充分发挥专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表演专业的创新人才,课程设置必须创新。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在能力是课程体系的关键。充分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在课程资源设施建设方面,可以增加若干实用性。
较强的课程,如:影视表演与拍摄实践、主持人、影视配音、电影赏析、电影史、戏剧影视化妆等。建立表演专业特色。为了培养特色创新人才,应明确办学特色,建立特色专业,为专业生存开辟更好的生存空间,同时扩大人才培养空间。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改造和拓宽专业方向,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能,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建立表演专业的特色,表演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考虑品牌特色课程,为以后的专业拓宽创造条件,如设置影视表演与拍摄实践等特色课程。
2.其次针对专业特色进行课程研究
结合市场对表演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相关领域专家对表演教育的建议,总结出我国大学表演专业现状及专业现存问题,认为我国高职表演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对表演教育的课程性质认识不清;(2)表演教育内容老化,方法单一;(3)表演实验教学是我国表演专业教育的薄弱环节,教学设备陈旧,手段落后;(4)师资匮乏且良莠不齐;(5)表演教育教材繁杂,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形成问题的原因不光是由于思想观念上的误区和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客观认识,还由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所决定的,前者高职院校只要做好深刻的市场调研和重新认识表演教育的性质即可以转变现存局面,可称之为“软件性”转变,通过增加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在场记、副导演、灯光舞美等领域的技能,让他们在走向社会后能够迅速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就业,做“一专多能”人才;后者则是硬件上的限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通过改进教学过程中教育手段和运用数字化技术、科学地分配时间可以使现有表演实验教学有一个质量性的飞跃。
通过上述的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出此次改革是顺应社会发展,并符合市场需求的,让学生应用表演艺术的功能,使用于社会需求的各个部门,达到既培养从事话剧、歌剧、影视等部门的表演艺术专才和戏剧影视艺术工作人员,又能培养充分发挥专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影视传媒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