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影中沉淀残酷的真实——评韩国电影《醉画仙》

2010-11-16刘卉青

电影评介 2010年2期
关键词:画家韩国民族

19世纪的韩国,古窑,瓷器,一叶扁舟,一位隐者独立船头。饱经沧桑的画家随意地在一件没有烧制的瓷瓶上画了几笔,随后,走进了古窑的熊熊烈火中……这是电影《醉画仙》给我留下的最深的记忆。

这倒有点凤凰涅槃的意味了。中国文化中,总是把熊熊烈火式的结局看作是人的肉体和灵魂的升华,凤凰涅槃,不是毁灭,而是在烈火中永生。那么,作为一部韩国电影的结局,导演的意图何在?

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回顾这部影片,力图从影片的细节及中韩文化的契合点中发掘导演的意图。

一、田园山水式的影像世界,民族风情化的音乐和服装

第55届戛纳电影节上,韩国电影大师林权泽以一部《醉画仙》获得最佳导演奖,这是继有“中国式《红楼梦》”之称的《春香传》之后林权泽导演的又一部古代题材的影片。《醉画仙》无疑是林权泽的巅峰之作,影片被称为“影像如画”的杰作。

影片以人物传记式的叙述方式讲述了画家张承业的饱经沧桑的一生。张承业年少时即显露其绘画天才,却因其贫寒的出身而处处受人轻视。但其心中坚守“要经常改变,对画家来说,重复等于死亡”的信念,即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仍不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一辈子都在不断地寻找新的自我,最终在留下了无数名作后,跳进烈火中结束了生命。

影片通过张承业的画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写意的韩国自然风光图。江华岛海滩、仙岩寺的红叶、飞鸟的群舞,导演利用景画合一的视觉效果为我们营造了无与伦比的抒情氛围。那一幅幅花鸟、山水画,分明就是中国古代花鸟、山水画的再现。而韩国画家所讨论的画风、技巧等话题,也明显是继承中国宋代的画风,并以其作为箴言一样严格遵守;在对影片声效的处理上,导演也颇下功夫,片中对浸湿宣纸的毛笔的声音的刻意营造,以及贯穿全片的民族音乐都很好地烘托了影片的气氛。

影片将韩国十九世纪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情趣,借助张承业的生活故事和绘画经历,用电影语言生动地表达了出来。作家随性作画,其挥毫之间的沙沙纸响,其追求爱情时的热烈执着、奋不顾身,其做画时奏乐行酒的庄重仪式,画院里上到老师下至学生对绘画的收藏和爱好,以及女人们对于张承业豪放不羁的外表和高超的绘画艺术发自内心的倾心崇拜,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与画家一同置身于那个把酒当歌,花前月下,泼墨挥毫的时代。影片中在对民族服装的展示过程中充溢着油画一般鲜明的色彩,似乎是想重现画家对于民族风情的鲜明的记忆。韩国女人的大红衣裙,化作鲜红如血的鸡冠花,在画家的笔下活色生香;韩国男人的深沉内敛,一如浓绿森森的竹林,在画家笔下暗涛汹涌。同样的景色,不同的感受,更强烈,更鲜明。影片充分利用了照明,摄影,音乐,服装等电影手段,表现了艺术家与大自然之间的灵肉相通。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受到戛纳的青睐,与影片浓厚的东方神韵有着密切关系。正如饰演张承业的韩国著名影星崔民植所说:“如今西欧人厌倦自己的文化,对于喜爱绘画的法国人来说,能看到富有东方神秘感的画作,看到韩国也有如此天才的画家和画法,肯定大为惊讶。”

东方人喜欢含蓄内敛的情感表现方式,追求一种优美而节制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若有若无之间的含蓄美感。电影作为时空艺术,在流动的画面中,一切都可见,“节制”的方式却可以人为制造不可见的因素,使人在体验过程中还得以猜测、神往,增强影片的情感张力。正如画家笔下的写意山水画,于平淡中传达了悠远、绵长的人生感悟。

二、文化的殉道者

导演想通过《醉画仙》来表达的并不是中国绘画史,而是要在张承业的身上折射出朝鲜民族文化的自觉与独立。19世纪的朝鲜王朝,外强入侵,主权沦丧,刀枪四举,内忧外患。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任人欺凌的小国,其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的烙印。影片中的画家们无数次地感慨,哀叹朝鲜绘画对他族的模仿,痛心疾首于不能自成一体,都表达了一种民族意识的觉醒,一种不甘依附于外来文化的自觉与独立。

像张承业的老师将自成一体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一样,这个角色身上同样寄托着林权泽让民族文化独立觉醒的希望。张承业在兵荒马乱的李氏朝鲜末年走投无路,在一个大雪天投奔到一家陶瓷作坊去,以为陶器作画来换取食物,潦倒如此。此时,张承业的老师们都已是衰朽之年,或者早已入土为安了,如果这些曾经将希望寄托于张承业的人目睹了此情此景,不知当有何感想,大概也会仰天长叹,叹造化弄人。

通过对张承业前半生生活境遇的对照,我们发现张承业的自杀与生活的困窘没有任何的关系,他不是因为生计所迫,或者是对于人生幻灭的不可把握而绝望自杀。依照影片不肯淡化的历史环境因素,和刻意营造的以符合角色身份的色彩及构图,对于张承业之死唯一合法的解释,是文化殉道。

当某种文化消亡之时,寄身于此文化的人将与之一同消亡,这让我想起了投水自尽的王国维。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为文化和信仰而殉道的不乏其人,作为与中国文化具有传承关系的韩国文化,这种推想是有其历史、现实根源的。张承业从一个出身卑微的贫民成长为名噪一时的画家,在其坚韧和勤奋之中,浓缩了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的潜在愿望。只有通过对自己的毁灭,才能对他赖以存身的文化献上祭品。

三、对韩国电影文化产业政策的思索

(1)法律支持

第15届韩国总统竞选中,执政党在施政纲领中明确指出:“我们会通过强制手段来保证韩国国产电影在上映档期上的配额,并给予专门发行韩国国产电影的发行公司和专映韩国国产电影的影院以税收上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将持续到韩国国产电影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

在发行放映方面,政府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振兴民族电影的有力措施,规定了本国电影和外国电影放映天数比例的配额政策。政府规定:每家影院在一年内放映本国电影的天数不得少于126天;对于多厅电影院则每块银幕放映本国电影的天数同样不得少于126天,以确保本国民族电影拥有发展生存空间。

(2)经济支持

政府每年拨出相当于人民币4500万元的巨额经费,重点支持20部民族电影的拍摄;政府还大力鼓励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进行技术合作,韩国的电影公司同斯皮尔伯格“梦工厂”合作,大大提升了韩国民族电影的技术水平和制作水准。

(3)韩国电影人的不懈努力

1998年,韩国电影人发起了一场韩国电影的救亡运动— —“光头运动”,以抗议政府对好莱坞文化侵略的软弱立场。而“光头运动”的领袖即是林权泽。正是在“光头运动”之后,韩国电影出现了戏剧性的历史转折,《生死谍变》、《共同警备区》、《八月照相馆》、《朋友》、《我的野蛮女友》等影片,不仅在韩国本土屡创票房新高,而且风靡亚洲。

此外,政府还积极协助本国民族电影开拓海外电影市场,积极支持本国民族电影参加各个国际电影节,韩国自己也兴办了釜山国际电影节。

猜你喜欢

画家韩国民族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我们的民族
在韩国走马观花
多元民族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