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尸要价”:新闻真实性的生动一课
2010-11-16陆高峰
□陆高峰
《挟尸要价》8月18日全票获得代表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的“金镜头”奖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之后,有关作品的真伪问题再一次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质疑者以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为代表,他先后以《“牵尸谈价”:不能不说的事实真相》和《一张假新闻照片,“挟尸要价”》夺得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等博文指出获奖照片“造假”和媒体解读有误。主要质疑点之一是,着白色衬衫者手牵尸体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尸体打捞上岸,结果媒体将打捞尸体者“牵尸靠岸”误读为“牵尸谈价”。之二是照片在《华商报》和《新京报》发表时署名为“真真”,现在获奖人为“张轶”,怀疑这两个名字可能用的都是假名等等。
“金镜头”组委会对于《挟尸要价》真实性调查结果表明,照片反映的“‘挟尸要价’的新闻事件真实存在”、“虽然照片中的主要人物王守海极力辩称自己没有开口要价,但其客观上参与了挟尸要价的过程,是这一行为的执行者……”因此“调查组认为《挟尸要价》的新闻是真实的,不存在造假问题”。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准确甚至被美国报人普利策视为 “对于报纸就如贞操对于妇女一样重要”。虽然“挟尸要价”已经被“金镜头”组委会调查认定为“真实的,不存在造假问题”,其他一些媒体调查也证明了新闻事实的客观存在。但是,这则图片新闻报道仍然存在一些瑕疵,而这些瑕疵最终成了质疑者质疑新闻真实性的杀手锏。比如,图片说明中作者的署名真伪问题,以及原发图片说明与获奖图片说明不一致问题,特别是获奖图片说明中出现的直接引语“……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缺少直接证据问题等,虽然属于细节问题,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新闻记者来说,这些都是一些应该设法避免的问题。
从新闻的真实性内涵来看,新闻的真实性既包括新闻事件的整体真实,也包括细节真实。通过“挟尸要价”的真实性之争也给新闻真实性上了生动一课,那就是新闻记者在报道事实时不仅要做到事件整体真实还要注重事件的细节真实,在新闻真实性追求上要做到“准确、准确、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