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性的生存智慧与道家美学

2010-11-16殷晶波

电影评介 2010年11期
关键词:诗性道家庄子

18世纪末的施勒格尔说:没有诗,就没有实在。同一时代的荷尔德林宣称: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的人生观、宇宙观中,就已闪耀着诗性的生存智慧,至今仍带给我们深刻的反思与开悟。

一、道家美学的诗性意味

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是其时代的投影,是庄子对他所处历史时代所采取的人生态度,高扬个体人格的独立以生命的自由为己任的庄子肯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当个体为追求社会伦理的种种目标而疲于奔命时,生命本身的欢乐、自由必被破坏,生命的真实完整必被剥夺”[1]。从上一世纪末至今,人类越发面临精神家园的失落。西方学者一再叩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席勒曾哀诉:“美丽的世界,而今安在?”一时间,生命的失重与无奈,主体的无着落,使人陷入深深的思考。最终,我们把它归结到美学上。

中国美学与西方根本的不同便是对现实人生的关照,它始终追求一种诗性的生存。在这点上,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美学为我们打通一条道路,那是一条清明澄静,充满美学,写满诗性的人生哲学,通向人类精神家园。中国美学向来极推崇生命,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生命的诗化。“超越世俗不等于脱离现实,因为超越的真正意义在于跨越和超过,亦即精神追求上高于所要超越的对象,而所有高人一筹的追求都将意味着必须全面涵盖众人之所讲求。”[2]我们知道,美学的价值在于它的终极追问,就近使现实真正诗化。历代文人佳士所不懈追求的也正是这种境界。

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不期然地与艺术精神相通。道既是中国古典美学本体的起点,又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老子提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但老子的人生关照以其祸福计较太多,而演为阴柔权变之术。到庄子时期,虽也顺着老子的思想发展下去,但他又有所超越,把它发挥到一定高度。庄子是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生,用审美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更富诗意的生存智慧。道家较之儒家,是富于思辩性的,是形而上的,但其出发点及其终极关怀,依然是落实于现实人生之上,在道家尤其是庄子手中成就的是艺术的人生,诗性的生命智慧。庄子从“气”看人之生死问题,《庄子•知北游》: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生命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只不过是匆匆的一瞬,我们无法挽留它,我们无法拒绝死亡。因此,道家能超然看待生死之事,而着重追求生命的诗意。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挽歌》中写道: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与道家精神契合。《红楼梦》中有:“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也正是明眼人道破的一句箴言。人更应该活出生命的质量而不至于顾虑重重,当我们以一种适当超于物外的心境看取变故时,便能获取诗意的、审美的感受,便能走向人生的至善至美,至真至纯。

道家美学的自然、诗意、本真,恰恰照亮了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之途,为我们的走向指引了某种可供参阅的图景,为我们拨开迷雾,更好地迎接人生中面临的一切。

二、现代人的生存与道家美学的引领

“现代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它以其快速的信息渠道传播着知识,充塞着人们的感官;人类也因此摘掉了想象的翅膀,一步步走向平面化生存。感官欲望的满足是以剔除灵魂的自由想象为代价的。经济工业化、全球化、信息化给人类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为启蒙知识分子所激赏的现代性进程,纠结着权力、经济、文化种种问题,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3]。

那么,在当前,许多事物都趋于商品化,冲击着各种领域,也包括人的精神与心灵,充满了焦灼、迷茫与困惑。以致偶尔会有人觉得所作所为,甚至生命都没有了太多“意义”。于是,在忧虑与无奈中仿偟,并努力寻求着所谓的“超脱”方式,不约而同奔向了死亡。但庄子面对妻子的离逝,鼓盆而歌,飘然远游。这份面对亲人去逝时的态度,许多人看来似乎是不近人情,实际如果进一步看,那是参破生死玄机的至高人生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还有他对有限生命在无限天地中的悲剧命运的深刻炽烈的感受、忧患:“人生天地之间, 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渗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 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这份超然与达观,实在是一种现实之上的诗意与洒脱。对于人生,对于生命,对于自我及他人,都有很好的指引作用。现代人却异常脆弱,面对困境,许多人便轻意毁灭了生命。生命已不复存在,其他一切的一切也便无从说起。只有鲜活的生命才是壮美的,才成就了诗性的人生智慧,从而走向生命的和谐与最高境界。

在今天,或许诗意的生存仍是由哲学家和艺术家给出的理想。理想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它的可行性和实践性,而在于它的引导性和导向性。在于它能够在旧的理想破灭之后,能够继续引导人类精神向前走。在于它能够把迅速堕落、误入歧途的人类导向正路。“生”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尤为重要的,生者无人愿提及死亡。然而,“人既生,也必将面临死亡,惟有参透死,才能确立觉醒的人生,摆脱客观的桎梏,回复本真的自然”。死亡是无从选择的,所以只有超越生死才是真正与道合一,体现道之永恒性,使生命得到升华,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在精神上,老庄实现了绝对自由,与道为一;在现实中,老庄返朴归真,顺应自然。

意义在过程,在给人们一种向往。毫无疑问,当人连向往都失落了的时候,那该是一片怎样不堪的天地?当有一天生命变得毫无意义可言时,更好的方式是选择与道家美学相契合的超然与理性,是一种诗性的生存,这不仅是空中楼阁般的想象,而是我们理当不断求索的生命大自在,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与良好的归宿。这不仅是生存应有的,惟美而适合的最终走向,也是中国美学一直致力的坐标,是我们的文化与世界对话、接轨的必经之路。

三、结语

诗性的生存选择,是我们更好地把握有限生命的基点,也是大的时代背景中必然寻求的一种有力回归与定位。“庄子时代,没有工业化,许多原始自然尚未开发,但是,时代不同,人们对物欲的追求则同,所以思想家们对此的批判也是同样强烈的”。把无情的人生有情化、把无趣的生活审美化的思想,对于生活在高度心理压力下焦虑不堪、精神疾病增多的现代人,难道不是一贴清凉的解毒剂吗?我想,回答是肯定的。

道家美学,“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是根源性的意义,是一个可以不断开掘的丰盛的源泉”[4]。在对道的探询,对现实人生的超越上,否定了不够审美的人生,回归了人类本真的,原初的境界,将人引领到一种诗意、圆融的意境,既是一种回归,就是一种超越;既依托于现实,又超然于物外,从而达到一种惟美的诗性生存智慧,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1]崔海英.浅谈老庄道家美学思想的生命意蕴.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4(3).51.

[2]韩经太.诗意生存的精神传统及其现代意义.求索[J],2002.

[3]闰月珍.叶维廉对道家美学的现代阐释.塈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2007(1).8.

[4]肖鹰.解放“我”于“天地之大美”.思想战线[J].2006.106.

猜你喜欢

诗性道家庄子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