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视率造假与公信力危机

2010-11-16周士君

声屏世界 2010年8期
关键词:公信力包子新闻媒体

□ 周士君

收视率造假犹如端给观众的又一笼“纸馅包子”,它不仅败坏了观众消化资讯的胃口,更剥蚀了媒体自身固有的社会公信力。据《人民日报》7月1日报道,收视率造假如今已成为某些地方卫视争夺市场份额的 “捷径”,它以其低廉的代价、隐秘且难以查证的造假方式,以及惩戒机制缺失的行业背景,正成为个别地方卫视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克敌制胜的“幕后法宝”。

收视率造假令人不禁联想到过去的“纸馅包子”事件。刻意制造的假新闻,的确赚足了观众的眼球,但其最终损害的却是媒体自身的公信力。收视率乃全球电视行业中的 “通用货币”,由市场普遍认可的某家调查机构提供调查数据,既有利于行业标准的统一,更利于媒体自身管理的规范化。但由于我国收视率调查过程缺乏来自第三方的监督与相应管理惩戒机制,使得收视率造假的风险成本畸低,更使得某些人人为操控调查机构的样本户,以达到其“改写”收视率数据的目的。

收视率造假或将成为压垮媒体自身公共权威的最后一根稻草,轰然坍塌的则是媒体公信力。由此爆发的媒体公信力危机,还将在受众中引发某种涟漪状的“破窗效应”,即当越来越多的受众发现新闻媒体也公然造假时,其曾经强大的公信力也便威力递减。我国的媒体大都为官方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一度以其被公众广泛认可的公信力,左右并影响着大众的社会生活。然而,如今的新闻媒体却通过“纸馅包子”和收视率造假自毁清誉。于是,媒体自身对知识和信息的片面传播,以及功利而伪劣的日常运作,都将在受众面前自动现形,公众不再对其大量似是而非的信息盲目听信,同时也对其客观公正的权威报道变得半信半疑。

孔子有言:“民无信不立。”媒体经济归根结底属一种公信力经济,一旦遭际诚信危机,便很难承担起靠权威信息发布而消弭误会的社会重任了。靠“纸馅包子”或收视率造假等短期行为赢得的一时繁茂,除葬送掉其自身的公信力之外,还将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令天下受众面对茫茫资讯愈发变得无所适从。

猜你喜欢

公信力包子新闻媒体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
包子有毒
卖包子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