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话,好好说——主持人语音矫饰及主持技巧的几点建议

2010-11-16□罗

声屏世界 2010年9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悬念听众

□罗 军

作为一门以听觉来展示和感知信息的传媒艺术形式,广播有着鲜活的表现力和亲和力。相较于以文字和影像见长的报刊、电视等媒体,广播最为独特的优势,在于它贴近的“伴随性”。广播的 “伴随性”主要体现在悦耳动听、及时迅捷和互动交流。其中,及时迅捷、互动交流以及收听简便等“先天性”优势,使得广播在各类媒体和多元化娱乐方式的“围堵”“夹攻”中依然傲立,无可替代。然而,左右广播收听率最为关键的要素,还是节目的整体传播效果是否悦耳动听。怎么样才能充分运用适合自己的语言技巧,使节目的整体传播效果悦耳动听?

矫饰发声状态,倾心维系激情

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声音是传情达意,与听众对接、交流的第一要素。好听的声音犹如靓丽的外表,能带给听众愉悦的听觉享受和美好的想象空间。然而,再唯美的乐器,如果始终只弹奏一种音调,是无法震撼人心的。主持人即便是拥有良好的声音特质,仍然需要运用恰当的包装和技巧,才能将声音的美感发挥到极致。因此,主持人在进入直播间开始上机之前,无论心理状态如何,先轻松活动一下身体,然后昂首挺胸,做几次深呼吸。这样有利于酝酿足够的激情,保持头脑的清醒、平静,将发声状态调整到最佳区间。在主持过程中,主持人可以不断进行心理暗示,以便将良好的声音状态维持、延续到节目结束。

开场简洁、精要,语貌流畅、积极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对事物的关注度和兴趣的持续时间已变得越来越短。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广播节目中,听众对主持人的关注点往往只有几十秒的时间。如果主持人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听众的收听欲望,很可能就会被听众 “跳过”并遗忘。有的主持人,张嘴就从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扯到地下的小猫、小狗、青蛙,接下去更是生拉硬拽、漫无边际。然而,嘻哈耍闹过后才发现,非但听众兴味索然,甚至连主持人自己都不知所云。

主持人上机之前必须对播出内容精心编排、认真备稿,并设计好一段简洁、生动的开场白。精彩的开场白,就像是主持人为听众精心准备的一份见面礼,为的是拨动听众的心弦,让听众乐意接受你和你所传递的信息。开场白的基调要积极、生动,切忌生硬、牵强。最好是选取一个简短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或是亲身经历,配合说话的语速、节奏、感情,将轻松、幽默等元素巧妙地揉合在一起。

开场白最重要的目的是巧妙地展示本期节目的主题和框架,引导听众继续关注之后的节目内容。所以,开场白应力求精简、凝练,浅尝辄止,以免喧宾夺主,挤占后面的空间,冲淡节目的主题。

着意制造悬念,导引听众兴趣

业内专家指出,一部成功的影片,平均每三分钟就要出现一个悬念。作为无法感知图文画面的广播听众来说,对“悬念”期待的迫切程度远远低于三分钟。这就要求广播节目必须巧妙地制造“悬念”,不断地抖落“包袱”。

广播节目的“悬念”,可以是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精彩的故事,一段经典的音乐,一个巧妙的提问,一个亲身的经历,一次夸张的笑声,甚至是一阵短暂的沉默。但是“悬念”的制造应契合节目需求,不可牵强附会。千万不能为制造气氛,任意添加低俗、出格等不健康的内容。

主导热线脉络,化解突发危机

在广播节目中,难度系数最大、挑战指数最高的当属收听率和争议率排在前列的热线、谈话类节目。此类节目因为随时面对听众突发的意外提问,对主持人的业务水准和综合素质构成严峻的考验。面对各种无法预料的提问,主持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落下话柄,造成无法挽回的播出意外,甚至事故。故主持人上机之前,最好能与导播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确定节目的主题和框架,预先规避有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在节目运行的过程中,主持人要时刻绷紧舆论导向和政策方针这根弦,从容、镇定,不急不躁。遇到擦边、踩线问题,应主动将话题导引到正确的层面,千万不能为了彰显自己的才智,与听众长时间纠缠,甚至被听众的越线话题牵着走。在涉及政策层面的交谈中,主持人应该保持清醒,不能仅凭听众的单方面言论就妄下定论。需回复的问题应在节目结束之后,了解了相关情况后再给予答复。

精心雕琢结尾,延续悠长余韵

结束语的成功与否,同样决定着主持人在听众中形象塑造的丰满程度。即便是开了个好头,中间环节也很出彩,但如果结尾敷衍了事,导致虎头蛇尾或是狗尾续貂,也会给节目的整体效果留下不小的遗憾。

结束语应该言简意赅,最好能与开场白及节目主题之间有承接关联。新闻稿件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评论,以及故事、成语,或是一段经典语录、一个具体事物的形象,都是编写结束语时借鉴的重要元素。总之,应该尽量突出节目的主题要义,把核心内容的最终方向、结果告知大家,使听众听后能够知道自己该“怎么想”和“怎么办”。也可根据题材的需要,给听众留下一个自我想象的空间。如赣州人民广播电台某期晚间谈话节目《心灵相约》结束前,一位听众问:“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之外有上帝的存在。你能告诉我,上帝到底在哪里吗?”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涉及到宗教信仰并且极易踩线的敏感问题,几乎所有听众都对主持人的答案充满了好奇。面对这样一个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问题,主持人用这样一段话作为节目的结束语:“每个人都因为有着美好的梦幻和憧憬,才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和信心。至于未知的世界,还是让它保留原有的那一份宁静,不要轻易去触碰它吧。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明确答案的话,我认为,上帝,在他应该在的地方。”简单的一段话,在结束谈话的同时,明确表达了主持人的观点,并在片刻间圆满地化解了潜藏的危机,留给听众一个回味、思索的空间。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悬念听众
巧在开篇设悬念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