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英文电影在激发英语学习动机中的积极作用
2010-11-16张荣美
一、引言
在英语学习中,有许多因素参与并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而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情感和认知是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积极的情感因素如自信、强烈的动机等有利于促进认知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而消极的情感因素如紧张、焦虑等则会阻碍认知活动的进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即“全人教育”。大量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在诸多的情感因素中,动机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具有强烈动机的学生往往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毅力,在语言学习中取得的效果就越显著,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成正比关系。但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一些缺乏或失去学习动机的学生,动机不足影响了英语教学与学习的效果。
二、国内外学习动机的研究
国外许多学者对二语习得或外语学习中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Gardner(1985) 的社会教学模式(social-educational model),这一模式主要关注二语学习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并区分了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综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以及两种动机在二语学习中的不同作用。至20世纪90年代,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进入了一个多元化时代,动机研究与学校和课堂教育环境相结合成为了研究的焦点,Dörnyei(1994, 1998,2000),Pintrich & Schunk(1996),Williams &Burden(1997, 2000)等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Dörnyei(1994)对学习动机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剖析,分别是语言层面(language level)、学习者层面(learner level)和学习情境层面(learning situation level)。在学习情境层面中,Dörnyei 分别从课程、教师和学习集体三方面对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做了具体分析,其中教师的亲和力、示范作用、任务陈述以及对学生的反馈等都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另一种分类方法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来自于学习者对某一学习内容或任务的浓厚兴趣,外在动机则是来自于外界影响,如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虽然外在动机也有利于第二语言/外语的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持续的时间较长,是语言学习取得长远成就的重要前提。
我国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影响比较大的研究有:华惠芳(1998)分析了学习动机的类型,石永珍(2000)分析了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文秋芳(2001)从动态角度研究了几乎所有学习者可控因素(动机、观念和测略)的变化情况,秦晓晴、文秋芳(2002)以问卷调查方式研究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探索了学习成绩、结果归因、学习兴趣、自我效能、目标定向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高一虹、赵媛等(2003)采用问卷方法考察探索了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以及个人因素对其影响等。但这些研究主要是关于动机与学习效果/成绩或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结构、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间的关系等,虽然都强调了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对于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动机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动机激励策略的研究相对缺乏。
三、经典英文电影的独特优势及其在激发英语学习动机中的积极作用
电影作为当代最富有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深受当代大学生的欢迎。与其它教学材料相比,英美电影资源有其独特的优势,是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内容特征:内容广泛,趣味性强——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英美电影比较敢于触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和敏感问题,主题涉及面广,如:《雨人》、《克莱姆夫妇》等探讨呼唤人间亲情的社会伦理片;《生于七月四日》、《桂河大桥》等反映战争残酷的战争片;《勇敢的心》、《甘地传》等关于传奇人物的历史传记片;《飞越疯人院》、《辛得勒名单》等揭露社会政治问题的政治片;《人鬼情未了》、《卡萨布兰卡》等描述爱情故事的浪漫爱情片;《沉默的羔羊》、《蝴蝶梦》等着眼于人的心理变态的惊险悬念片。如此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英美电影,再辅以或曲折动人、扣人心弦或催人泪下、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和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自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语言环境及语言特征:真实的语言环境、地道的语言表达——提供真实语言材料,加强语言输入,为语言输出提供信息储备。
电影中的交际场景真实,语言表达灵活多变,口语化、生活化、简洁化、富有哲理、睿智幽默。通过欣赏英文原版电影,进行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为语言输出做好充足的信息储备。Stephen Krashen 的语言输入理论对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Krashen 强调口语表达不是在课堂里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就能在短时间内习得的,而是需要语言习得者有了足够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以后才逐渐培养起来的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输入是第一性的,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没有语言输入,输出就成为无源之水,学习者难免就会无话可说。欣赏经典英文原版电影,不仅可以放松娱乐,同时还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地道的口语表达或俚语俗语,对听说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欣赏经典影片,如:《音乐之声》,《完美世界》,《阿甘正传》,《闻香识女人》,《贝隆夫人》,《飞跃疯人院》、《修女也疯狂》等,欣赏并学习其中的经典对白。
如:You can't change the past.过去的事是不可以改变的。《狮子王》
Yes, the past can hurt.But I think you can either run from it or learn from it.对,过去是痛楚的,但我认为你要么可以逃避,要么可以向它学习。《狮子王》
We become the most familiar strangers.我们变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狮子王》
This is not for children's eyes.少儿不宜。《阿甘正传》
Momma always said: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Forrest.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吃到什么味的。”《阿甘正传》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昨日不可留,明日未可知,今日胜千金。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是present(现在/礼物)的原因。《功夫熊猫》
To make each day count. 要让每一天都有所值。《乱世佳人》
This path has been placed before you.The choice is yours alone.路就在你脚下,你自己决定。《星球大战——首部曲》
有了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到口语中语言输出时就容易多了,在学习中学生会不断体验到成功表达自己观点的喜悦与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三)、文化特征: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学习者熟悉目的语文化,关注文化比较和文化差异,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一些语法知识,培养基本的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作为语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法错误不是大问题,但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际错误却是大多数外国人所不能容忍的,往往会引起误解,阻碍了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熟悉目的语文化,并将其与母语文化加以比较,让学习者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
作为充满魅力的艺术文化,影视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以理论的形式来传播,显得比较深奥,受众面较小。文化以影视的形式来传播,则显得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受众面较大,观众在娱乐中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文化的熏陶。”(张智华,2004:2)
以《阿甘正传》为例,这部电影的精髓在于用一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的离奇经历串起了美国50年代来30多年的历史。从猫王到披头士,从垮掉一代到嬉皮士,从吸毒讲到性解放运动,从人类登月到妇女解放,从越战到反战运动,从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到水门事件,对于不很了解这些历史的年轻人无疑是一堂寓教于乐的文化课。
经典英美电影通过鲜活的语言、动人的故事等把社会价值观念等深层次的文化以一种大众都能接受的方式反映出来,是了解西方文化和英语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欣赏经典英美电影不仅是英语语言的学习,更是一次文化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了解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结语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情感因素中的动机和态度是决定不同学习者取得不同程度的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因素,也有学习者自身的原因。为大学生提高艺术审美水平,了解英语语言风格特点,学习西方文化知识,提供了宝贵资料。英美电影鉴赏使艺术欣赏、语言学习和文化素养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对经典英语电影作品的鉴赏水平,加强学生对西方社会的了解,激发英语学习动机,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1]Arnold, Jane.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125.
[2]Dörnyei, Z.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M].London: Pearson Education,2001.
[3]Gardner, 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4]Krashen, 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5]Williams, M.& Burden, 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蔡东东.当代英美电影鉴赏[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0.
[7]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张智华.影视文化传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