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画李燕华工笔花鸟画欣赏
2010-11-15郎绍君
郎绍君
画家简历
李燕华,1944年12月生于天津。196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现为《天津文学》杂志社美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她曾于1997年举办“李燕华工笔花鸟画展”,1994年在台湾举办个人工笔花鸟画展,并出版画集,作品多幅为台湾画界收藏。
作品《黑天鹅》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寒江栖雁》入选第二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多幅作品参加天津市各种展览,并多次获奖。
在这个无休止的追逐物质文明的历史环境里,出色的花鸟画可以栖息纷乱的灵魂,使人得到身心的净化和升华。画家李燕华,多年来默默探求,工而不繁,细而不柔,姿致端庄绰约,于沉静自然中见灵秀。她曾经从师于北派花鸟画家孙其峰、李鹤筹等,后来转而向陈之佛等南派大师学习,把幽雅的情调和淳朴的风格作为目标;弱化了北派工笔画多变的线描和凝重的填色,吸取了南派注水注色、偏于情致的画法;她钩线细而淡,彩色以素雅为主,略偏清冷,看去若轻雾笼罩,却又明澈如月华初升。
面对她的画,好像盛暑遇雨,眼前的世界骤然变得纯净清爽了。如《黑天鹅》,画面的基调是黑白——黑色的天鹅和白色的荷花,但白色统调中包含着淡绿、淡赭;光是柔和的,像诗一般的朦胧,托衬出一对深色天鹅。画家省掉了荷叶,只画亭亭玉立的荷花,使那“轻轻资质淡娟娟”的风韵得以充分展示。在这里,画家的技巧看不见了。奉献给观众的只是迷人的意境和诗化了的自然美。
李燕华十分重视画面的节奏和韵律,纳丰富于单纯,讲究整体的形式感。在她的画里,从无庞杂、纷乱的物象措置,也没有险奇、失重的构图;花和鸟的造型也从不粗笨、怪异或过分变形夸张。一切都是端庄、谐调、优雅和宁静的,可以隐隐感到陈老莲工笔画的某些形迹,但不那么高古;可以看出宋代花鸟画情理和谐的特质,但又有现代情味。
就总的画风画法观之,李燕华的工笔花鸟仍保持着传统的规范,无论钩、描、染,以及处理空间、形象和颜色,都显示着她扎实的功力和态度。她系统学习过西画,也吸取了某些西画的因素(如色调),但并不露形迹,高雅的东方韵致溢于画幅,令人欣然。
传统工笔花鸟画向以高格调为鹄的。在这方面,宋代作品享有崇高的地位。明清以来,除了少数画家如陈老莲、恽南田等,品位很高的工笔花鸟大家实在寥寥。近百年似以陈之佛为最,后继者又寂寂。画家们面对的—个大矛盾是:模仿古人则旧,追逐新鲜则俗。许多创新的工笔花鸟,不是近于西画,就是过于俗实,高格几成绝响。这原因固然复杂,但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现代的工笔花鸟画家们普遍缺乏画外的功夫,缺乏文学的、诗的、音乐的素养,缺乏隋操的陶育,缺乏深厚的文化功底。
工笔画绝不是只凭功力就能造就好的,它也需要艺术家的灵性,需要内在的涵育。宋元以降,士大夫大者倾心水墨写意,工笔画的领地基本让给了艺匠或“行家”,后者一般都乏于文。老莲、南田乃至陈之佛的格高,根本之点乃在他们都是文人艺术家,都具有高度的文化素质。
李燕华大学时代喜读书,善思考,不只以磨砺技术为宗。在性格、气质上,她一向朴素自然其外,秀丽睿智其内。毕业后,她长期从事文学刊物的插图和设计工作,与作家、诗人、理论家相过往,不觉中愈加凝练了她内秀的气质和多方面的文化素养。这样的基础加上工笔技巧上的苦功,她的破门而出并非偶然。
陆龟蒙《白莲》诗云:“素葩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隋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要从平庸世俗的功利氛围中分离出来,升华自己的画格,除了文化素养,还非有欲上瑶池的独立追求和月晓风清的人格不可,这是无需多言的了,因为前人早说过“画,心画也”,“风格即人”,如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