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3、p73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0-11-15胡小青姚心雨陈凤云
胡小青 姚心雨 陈凤云 罗 兵
p63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3q27~3q29。它广泛表达于人类上皮细胞基底层和生发层,与鳞癌发生关系密切[1]。p73 基因是1997 年由 Kaghad 等[3]首次发现,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p36.2~36.3,曾被认为是抑癌基因。但近来研究发现在肺癌、膀胱癌和卵巢癌中,p73似癌基因。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63和p73在外阴鳞癌、外阴上皮内肿瘤和正常外阴鳞状上皮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p63、p73与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收集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本院病理科存档的外阴鳞癌(vulv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VSCC)蜡块44例,外阴上皮内肿瘤(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蜡块30例和正常外阴上皮组织蜡块20例。所有组织石蜡均经妇科病理学医生复核确诊。44例VSCC患者年龄为22~81岁,中位年龄55岁,主要位于阴蒂。中线型有23例,侧位型21例。按2009年FIGO标准分期:Ⅰ期10例,Ⅱ期13例,Ⅲ期18例,Ⅳ期3例。组织学分级:G1级31例,G2级12例,G3级1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11例,无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33例。患者均未接受过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
1.2 实验方法
鼠抗人p63和p73单克隆抗体均购自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组织进行S-P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并统计p63和p73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位置、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
1.3 结果评定
p63和p73阳性表达为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参考文献[2],在400倍视野下,选染色均匀的5个视野,计数着色细胞占视野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取平均值。①以阳性细胞占视野细胞总数评分,0级:0;1级:<25%;2级:25% ~50%;3级:>50%。② 按着色细胞强弱评分:0级:阴性;1级:弱;2级:中;3级:强。按①、②级数之和判断结果:0~2为“-”,3~4“+”,5~6为“++”。以+ ~++为阳性表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软件进行分析。计数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非等级资料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
2 结果
2.1 p63蛋白在外阴组织中的表达
在正常外阴中,p63蛋白阳性表达于外阴鳞状上皮基底细胞。在VIN中,p63蛋白主要表达于异常外阴鳞状上皮细胞,而在VSCC中,p63蛋白强表达于肿瘤细胞癌巢。从正常外阴—VIN—VSCC,p6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p63蛋白在正常外阴组织、VIN和VSCC中的表达
2.2 p73蛋白在外阴组织中的表达
在正常外阴组和VIN中,p73蛋白阳性表达于外阴鳞状上皮基底细胞或异常细胞核,在VSCC组,p73蛋白强表达于肿瘤细胞癌巢。外阴病变程度愈重,p73蛋白阳性表达率愈高。VIN组与正常外阴组比较,VSCC组与VIN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表2)。
2.3 p63、p73蛋白与外阴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患者年龄、肿瘤位置和组织学分级与p63、p73表达无相关性(P>0.05)。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升高,p6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Ⅰ、Ⅱ期组织中p6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Ⅲ、Ⅳ期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73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期却无显著差异(P>0.05)。p63、p73蛋白在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见表3。
表2 p73蛋白在正常外阴组织、VIN和VSCC中的表达
表3 p63、p73蛋白表达与外阴鳞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例,%)
2.4 p63、p73蛋白表达在外阴鳞癌中相关性分析
在44例外阴鳞癌中,p63和p73共同阳性表达占65.9%,p63单独阳性表达占9.1%,p73单独阳性表达占11.4%,两者均阴性表达占13.6%。相关性分析示:p63与 p73 表达呈正相关(γ =0.438,P=0.03),见表4。
表4 外阴鳞癌中p63蛋白与p73蛋白表达的关系(例)
3 讨论
1998年Schmale等首先报道p63基因结构位置。通过转录2个不同的启动子引发p63剪接产生两大类异构体:全长型p63异构体(TAp63)和短截型p63异构体(ΔNp63)。研究发现p63基因存在10种不同C-端异构体,它们分别是 TAp63α 、TAp63β、TAp63γ、TAp63δ、TAp63ε、△N p63α、△N p63β、△N p63γ、△N p63δ和△N p63ε[3],这些异构体具有其自身特有的结构域。
p63蛋白在大多数鳞癌,其他上皮源性肿瘤,甚至非上皮源性肿瘤中均有表达[4],但主要表达于鳞状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5,6]。本研究结果显示:p63仅表达于正常外阴鳞状上皮基底层,在外阴鳞癌组织中强阳性表达于癌巢。p63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位置和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提示患者个体差异和肿瘤恶性程度不影响p63表达。随着外阴病变程度加重,p6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说明p63可能参与外阴鳞癌形成。p63蛋白在Ⅰ~Ⅱ期肿瘤中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Ⅲ~Ⅳ期,两组差异显著,而且发现 p63异常表达与腹股沟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说明p63蛋白与外阴鳞癌发展密切相关,p63蛋白可能参与外阴鳞癌恶性演变过程。
p73基因是1997年由Kaghad等首次提出。目前发现p73包括2个启动子。第1个启动子位于第1个外显子的起始区,激活以后表达TAp73。第2个启动子位于第3内含子下游的30 kb处,激活以后表达N端截断的p73异构体统称为ΔNp73。由于剪切机制的不同而导致p63基因C末端不同,转录时会产生多种变异蛋白α、β、γ、δ、ε、ζ、θ、η和η 1。
p73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p73基因属于肿瘤特异性基因。在结肠癌,神经母细胞瘤,少突角质细胞瘤和恶性黑色素瘤中存在p73杂合子丢失,认为其为抑癌基因[7]。然而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均已发现p73mRNA过表达。在外阴正常上皮组织、VIN和VICC中,p73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p73在VIN表达高于外阴正常上皮组织,p73在VICC表达高于VIN和外阴正常上皮组织,这与O'Nions等[8]研究结果相似,他认为p73基因可能在外阴鳞癌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p73在腹股沟淋巴转移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提示p73蛋白表达与外阴鳞癌进展有关。它可能通过对抗p53基因功能或是模拟p53分子行使功能[9],参与细胞癌变的过程。
p63和p73不论是在结构还是在功能上都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陈洪雷等[10]认为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p73与p63之间呈正相关性,认为两者可能协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随着外阴病变发展,p63和p73表达阳性率均逐渐增加。在相关性研究中,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p63和p73可能协同促进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但作用机制有待于研究。
[1]董彩红,敖启林,冯笑山,等.P63及TβR~Ⅱ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3):286.
[2]Lu P,Barad M,Vize PD.Xenopus p63 expression in early ectoderm and neurectoderm〔J〕.Mech Dev,2001,102(1 ~2):275.
[3]Marina Mangiulli,Alessio Valletti,Mariano Francesco Caratozzolo,et al.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new transcriptional variants of the human p63 gene〔J〕.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9,37(18):6092.
[4]Di Como CJ,Urist MJ,Babayan I,et al.p63 expression profiles in human normal and tumor tissues〔J〕.Clin Cancer Res,2002,8(2):494.
[5]Massion PP,Taflan PM,Jamshedur Rahman SM,et al.Significance of p63 amplification and overexpression in lung cancer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J〕.Cancer Research,2003,63:7113.
[6]Geddert H,Kiel S,Heep HJ,et al.The role of p63 and deltaNp63(p40)protein expression and gene amplification in esophageal carcinogenesis〔J〕.Human Pathology,2003,34:850.
[7]Mohan Adithi,Venkatesan Nalini,Mallikarjuna Kandalam,et al.Expression of p63 and p73 in retinoblastoma:A 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study〔J〕.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2008,87(4):312.
[8]O'Nions J,Brooks LA,Sullivan A,et al.P73 is over-expressed in vulval cancer principally as the delta 2 isoform〔J〕.Br J Cancer,2001,85(10):1551.
[9]Pozniak C D,Radinovic S,Yang A,et al.An anti-apoptotic role for the p53 family member,p73,during developmental neuron death〔J〕.Science,2000,289:304.
[10]陈洪雷,陈福春,王 敏,等.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63和 p73的表达及意义〔J〕.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