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男子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形态及AC、T、C、NE、E 机能指标研究
2010-11-15万利
万 利
(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我国优秀男子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形态及AC、T、C、NE、E 机能指标研究
万 利
(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选取我国优秀男子高脚竞速运动员与一般水平运动员各12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动员身体形态及机能指标的测试与研究,为我国高脚竞速运动员选材及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与支撑。
高脚竞速;身体形态;机能;选材
1 引言
高脚竞速运动起源于高脚马,同高脚角斗、高脚竞艺一起并称为高脚运动。高脚竞速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深受土家族和苗族人民的喜爱。它具有较高的技艺性和娱乐能,并能培养人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青少年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好项目。但由于受民族文化发展区域性、局限性等诸方面的影响,仅在我国渝、湘、鄂、黔、滇等民族地区开展较为普遍。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的日益重视,高脚竞速运动走进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比赛项目,其下设有男子:100m、200m、2×200m 接力,女子 100m、200m、2×200m 接力,男女子4×100m混合接力共七个运动比赛项目。由此,全国各省巿、地区纷纷组织队伍积极备战和参加高脚竞速运动,从而使该项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与推广,也使得该项运动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然而,从目前高脚竞速竞技运动的发展不难看出,高脚竞速运动员的选材、训练仍然比较落后:选材依然以经验法、淘汰法、比赛法为主导,训练则通过教练员、队员主观感受和认识为前提来指导运动训练。纵观目前的竞技体育发展趋势,我们发现:在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当今社会,以高、新科学技术指导高水平运动竞技项目的选材、训练将是大势所趋,同时大量研究显示,运动员竞技水平往往由其形态、机能及其运动素质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所决定。[1,2]本文旨在通过利用现代化科学仪器和手段,开创性的运动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竞技项目之中,以期为进一步提高高脚竞速水平、推动高脚竞速运动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2 研究对象
选取参加第七、八两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获得9枚金牌的湖北省高脚竞速运动队男性运动员12名为主要研究对象,年龄21.87±1.49岁;同时随机选取一般水平高脚竞速运动员12名进行比较研究,年龄20.32±1.55岁。受试者每天进行2.5h的训练,每周6d,训练时间均在3年以上。
3 研究方法
3.1 跟踪调查法
对湖北省高脚竞速队进行为期一年的运动训练跟踪,了解他们的运动训练过程及运动特点。
3.2 实验法
采用体育测量与评价方法对研究对象的部分身体形态及机能指标进行测试与评定。
3.2 .1 身体形态
采用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体质测试仪器测定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坐高、体脂率、上臂皮脂厚度、肩胛皮脂厚度、WHR(腰围/臀围)、上下肢比例、上肢长、小腿长+足高、上臂紧张围、上臂放松围、前臂围、胸围、大腿围、踝围、小腿围等指标。身体形态指标。
3.2 .2 身体机能的测定
采用温盖特(Wingate)无氧功率测试方法测定 PP、AP、MP、FI; 采 用 美 国 贝 克 曼-库 尔 特(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计算血清T、C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NE、E。
3.3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
4.1 优秀组与一般水平组身体形态指标的比较
由图2和表2可见,优秀组与一般组之间身体形态指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身高、体重、体脂率、坐高、WHR、上肢长、小腿长+足高、上臂紧张围、上臂放松围、前臂围、胸围、大腿围、踝围、小腿围等指标中,一般组形态指标稍大于优秀组,而上下肢比例则是优秀组略高于一般水平组。通过统计学分析,优秀组WHR指标与一般水平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身体形态指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4.2 优秀组与一般组之间AC的比较
由表2可见,反映AP的指标中,优秀组PP、FI、AP、MP均高于一般水平组,且PP指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I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 AP、MP 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不同水平组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一览表(±s)
表1 不同水平组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一览表(±s)
注:*代表优秀组与一般水平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优秀组 一般组P n=12 n=12 x¯ SD x¯ SD身高/cm 171.52 1.90 172.22 2.54坐高/cm 91.92 1.55 92.36 1.93体重/kg 63.72 3.26 64.33 3.81体脂率/﹪ 12.68 0.92 13.42 1.06去脂体重/kg 55.61 2.41 55.66 2.69上臂皮脂/mm 7.13 0.87 7.85 0.93肩胛皮脂/mm 10.75 1.14 11.59 1.35上肢长/cm 73.23 1.90 73.97 2.18小腿+足高/cm 44.72 1.29 45.05 1.05上下肢比例 0.634 0.014 0.629 0.014上臂紧张围/cm 30.43 1.95 30.93 1.66踝围/cm 21.69 1.04 21.98 1.34胸围/cm 87.02 3.04 87.18 2.67上臂放松围/cm 27.65 1.54 28.10 1.74前臂围/cm 26.53 1.43 27.09 1.75小腿围/cm 38.07 3.54 38.28 1.37大腿围/cm 51.98 2.33 52.13 2.15 WHR 0.75 0.05 0.79 0.05 *
表2 不同水平组AC各指标比较一览表(±s)
表2 不同水平组AC各指标比较一览表(±s)
注:*P<0.05,**P<0.01 分别表示两组间有显著性、非常显著性差异。
优秀组 一般组P n=12 n=12 x¯ SD x¯ SD PP/W 817.92 134.46 704.93 108.12 **AP/W 626.23 85.95 586.38 48.25 MP/W 246.71 98.26 229.15 89.42疲劳指数﹪ 39.73 10.29 29.06 10.23 *
4.3 运动前后优秀组与一般组血清T、C指标比较
由表3测试结果可见,优秀组运动员运动前后血清T均高于一般组,但组与组之间无显著性(P>0.05),组内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两组运动员运动后即刻血清T非常显著性上升(P<0.01),次日晨能显著性恢复至运动前安静时水平 (P<0.05);而运动前后血清C则与之相反,结果显示:一般组血清C显著性高于优秀组(P<0.05),且在运动后即刻一般组、优秀组分别出现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显著性升高(P<0.05),且次日晨均能基本恢复;运动后即刻,优秀组血清T/C值有所升高,而一般组则有所下降。
表3 不同水平组运动员运动前后血清指标一览表(±s)
表3 不同水平组运动员运动前后血清指标一览表(±s)
注:*P<0.05,**P<0.01 与一般水平组比较;#P<0.05,##P<0.01 运动后即刻与运动前比较;&P<0.05,&&P<0.01运动后次日晨与运动后即刻比较。
n=12 n=12 x¯ ±SD x¯±SD前3min 运动后即刻 次日晨 前3min 运动后即刻 次日晨T ng/dl 609.59±106.11 774.63±104.02## 617.86±107.40& 561.67±121.46 716.61±130.86## 572.88±120.30&C ug/dl 15.51±3.40 18.93±3.96# 15.64±3.40& 17.24±3.35 23.30±5.58## 18.16±3.81&&T/C 41.79±13.67 43.06±12.48 41.93±13.57 34.50±14.83 33.35±13.87 34.07±14.64 E pg/dl 201.06±16.25* 591.92±42.78*##&& 206.53±17.14* 186.70±14.46 536.49±39.88##&& 189.53±16.27 NE pg/dl 236.46±20.97* 787.84±56.82*##&& 240.11±21.30* 213.75±19.29 639.81±49.06##&& 226.75±20.14&
4.4 运动前后优秀组与一般组血清NE、E指标比较
如表3所示,运动前后优秀组血清E均显著性高于一般水平组(P<0.05),不同水平组于运动后即刻血清E、NE出现非常显著性升高 (P<0.01),次日晨优秀组血清E可恢复至运动前水平,但一般组次日晨血清NE不能完全恢复至运动前水平(P<0.05)。
5 分析与讨论
5.1 身体形态指标对高脚竞速运动竞技水平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众多体育运动项目,其身体形态指标与运动员运动水平具有相关性。[3,4]对于不同运动项目,人体各部位的长度、围度应具有一定的限度。[5,6]肌肉力量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机体的肌肉的横截面积,后者则与机体围度相关,但是围度越大并不体表肌肉横截面积越大,机体内脂肪的含量增多会导致运动能力下降。[7]人体重心与动作技术关系密切,其取决于肢体的长度如身高、坐高、上下肢长度及比例等。[8]
在本实验中,其结果显示:优秀组高脚竞速运动员上下肢比例大于一般水平组,其它形态指标均小于一般水平组;且优秀高脚竞速运动员体脂含量指标之一—WHR显著性低于一般水平组,说明运动员体脂含量对高脚竞速运动成绩具有相关性,实验结果和研究资料基本一致。它可以作为运动员科学选材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同时,研究结果也显示:作为反映人体静态时身体重心位置的指标-上下肢比例,优秀组高于一般组,它表明:优秀组静态时重心位置低于一般水平组,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优秀高脚竞速运动员静态时的稳定性优于一般水平组。但由于两水平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上下肢比例只能在高脚竞速科学选材中作为辅助性参考指标。
从指标的离散程度来讲,一般水平组身高、体重、坐高、体脂率、上臂皮脂厚度、肩胛皮脂厚度、WHR(腰围/臀围)、上肢长、上臂放松围、前臂围、踝围等指标均小于一般水平组,其它均高于一般组。提示优秀组形态指标更接近于平均值。
5.2 AC指标对高脚竞速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影响
AC反映机体肌肉磷酸盐及糖酵解供能系统能力。大量研究资料显示,运动员PP、AP与运动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9]FI较高反映运动员爆发力量好但维持性较差,FI较低则反映运动员无氧耐力持久性较好。[10]
本实验结果显示,优秀高脚竞速运动员机体AP、MP与一般水平运动员无明显的差异,而PP明显高于一般水平运动员,这表明机体AC指标中PP、FI与运动成绩具有相关性,这与研究资料一致。因此,PP、FI指标可用于高脚竞速运动员科学选材。
5.3 机体血清T、C指标对高脚竞速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影响
T与C是两种类固醇类激素,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同化、异化作用:T促进蛋白质合成,C促进蛋白质分解,T/C反映机体合成分解代谢状态。[11]
实验结果显示,运动前后优秀组血清T高于一般组,而血清C低于一般组,说明优秀高脚竞速运动员机体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强于一般组,而蛋白质分解能力则弱于一般组;结果也显示,运动后即刻优秀组血清C显著性升高,而一般组非常显著性升高,表明在同等运动强度下,水平较低的高脚竞速运动员体内分解代谢比高水平运动员增加明显,从而运动能力的下降速度更快。
但实验结果同时表明,不同水平组之间血清T、C无显著性差异,且优秀组部分高脚竞速运动员血清T小于8ug/L,这与曲绵域、于长隆[12]研究认为,优秀男子运动员血清T应大于8ug/L不太一致,其结果出现的原因可能为:高脚竞速是依靠人与器械完美配合,集技巧与速度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其马上技术动作掌握的程度、运动员自身协调性、柔韧性等会影响该项目竞技水平的发挥,因而,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的好坏可能只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之一。
结合T/C指标,本实验结果显示:机体在运动过程中,优秀组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增加相比分解速度增加更具优势,而一般组则相反。这表明优秀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机能有承担更大运动强度和更长时间运动的潜力,并在短时间大强度运动中对抗和延缓运动性疲劳具有一定的优势。说明血清T、C、T/C值虽然不能直接用于高脚竞速运动员选材,但同时,对运动训练的评价与监控,特别是对提高运动成绩和预防过度疲劳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运动员选材具有一定借鉴和理论参考价值。
5.4 机体血清E、NE指标对高脚竞速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影响
机体血液中的E和NE两种激素主要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E与NE是人体重要的升血糖素,两者均可促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同时心输出量增多。[13,14]机体在运动时,E、NE 能起到增强能量动员的作用,能一定程度反映运动员机能水平。[15,16]
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前后优秀高脚竞速运动员血清E均显著性高于一般水平运动员,也说明优秀优秀高脚竞速运动员促使心脏功能动员的水平越更高、更快,并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快的促使能量动员起来供机体利用;同时,结果也显示,运动后次日晨一般水平组NE没有完全恢复,表明机体能耗较大,机体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水平弱于优秀水平组。其结果与资料显示一致,因此,可用为运动员选材的理论参考依据,同时也可用于监督和指导运动员训练。
6 结论
6.1 不同水平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形态(WHR除外)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高脚竞速运动员形态指标相似,其竞技水平与运动员部分体脂含量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身体成份指标WHR可以作为高脚竞速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一项重要指标。
6.2 优秀高脚竞速运动员与一般水平高脚竞速运动员AC指标PP、FI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可以将它作为高脚竞速运动员选材的重要参考指标。
6.3 血清T、C、T/C指标可用于运动训练的评价与监控,特别是对提高运动成绩和预防过度疲劳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可对高脚竞速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6.4 血清E、NE反映机体动员能量的能力,优秀高脚竞速运动员血清E、NE水平明显高于一般高脚竞速运动员,因此,它可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应用于高脚竞速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当中,同时也可用于高脚竞速运动训练的监控。
[1]Powers S,Howley E.Exercise Physiology:Theory and Application to Fitness and Performance[M].McGraw-Hill,2004.
[2]Roy JS.Science and Medicine of Rowing:A Review[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1998:16,603-620.
[3]贾清秀.赛前集训对大学生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及运动成绩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8):1081-1083.
[4]彭红.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3):61-63.
[5]王步标.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周成林,赵洪朋,金帆等.辽宁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形态、机能、心理素质与运动能力的相关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2:24-26,32.
[7]陈有源.体能概念辩误与身体训练的内容[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2):72-75.
[8]卢德明.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9]马国强,李之俊,严金慧.不同专项训练对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7,28(1):71-74.
[10]王步标.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胡红梅.不同运动量训练对大鼠血睾酮及相关指标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1,8(3):63-64,67.
[12]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13]牟增慎,杨洁大强度训练阶段柔道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变化及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5):97-99.
[14]赵仁清,王人卫,史小才等.早晨和下午运动前后体液调节激素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3):337-339.
[15]Kurosawa M, Okada K, Sato A, et a1.Extracellular release of acetylcholine, noradrenaline and serotonin increases in the cerebral cortex during walking in conscious rats[J].Neurosci letters,1993,161(1):73-76.
[16]Minehiro Gotoha, Toshihisa Tajima, Yusuke Suzuki,et a1.Swimming stress that causes hyperglycemia increases in vivo re lease of noradrenaline, but not acetylcholine, from the hypothalamus of conscious rats[J].Brain Res,1998,780(1):74-79.
THE RESEARCH OF THE AC,T,C ,NE,E AND BODY SHAPE OF ELITE MALE STILTS COMPETITIVE SPEED PLAYERS IN CHINA
WAN Li
(P.E.Department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Enshi Hubei 445000)
Taking the 12 outstanding stilts competitive athletes and the 12 general level athlet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by testing and researching their physical shape and skills indicators,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supporting for Selection and Formulating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xercise training program of China's stilts competitive athletes.
stilts competitive speed; body shape; physical function; selection
G804.2
A
1672-2868(2010)06-0103-05
2010-08-23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办项目(西办人函[2007]59号);湖北民族学院校级课题
万利(1980-),男,湖北天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生理学。
责任编辑:陈 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