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阴阳针剌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

2010-11-15张招娣梅国胜黄选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6期
关键词:阴阳康复训练肢体

张招娣 梅国胜 黄选玮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平衡阴阳针剌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

张招娣 梅国胜 黄选玮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缺血性脑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由于发病后肢体偏废偏枯而致痿,前贤治疗此病多“治痿独取阳明”。卒中又名“中风”,乃阴阳失调、阳气偏盛、气血错乱所致。本文作者根据阴阳互根、相互依存的理论为指导思想,采用平衡阴阳的治法,即根据患者阴阳偏盛偏衰的情况,探索在阴阳经脉中取相应穴位,益阴以制阳,达到平衡阴阳;并辅以主、被动的肢体运动以愈病的目的。

缺血性脑卒中;阴阳平衡;康复训练

缺血性中风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之初,若能诊断明确,在八小时之内及时用上活血化瘀的药物,则效果显著,恢复很快,可以不留任何后遗症。但临床中常因医者的失误,患者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随着治疗的延误,大脑缺血进行性加重,并由此产生半身不遂的后遗症。这时候针灸就是最佳治疗手段。我们在临床治疗研究中,采用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999年第一版),运用阴阳平衡法治疗本病,取得阶段性效果,特报道如下。

1 病例选择

1.1 60例病人均为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按入院或门诊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平衡阴阳针剌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与尊教材取穴针剌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治疗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56岁,平均62岁;病程均在2天~3个月,平均1.75个月。对照组30例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58岁,平均55.5岁;病程均在1周~3个月,平均2个月。两组间性别分布相似(x2=0.3573,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间平均年龄差异不大(t=0.3045,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1.3 纳入标准

1.3.1 年龄小于75岁,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的病人;

1.3.2 发病3个月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者;

1.3.3 无其他急性疾病及严重并发症者;

1.3.4 能接受和坚持针灸治疗,并配合本课题研究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取穴:软瘫期上肢取阴经穴,如:极泉、天泉、尺泽、内关、劳宫;下肢取阳经穴,如:髀关、梁丘、阳陵泉、悬钟、昆仑。痉挛期上肢取阳经穴,如:肩髃、臂臑、曲池、外关、后溪;下肢取阴经穴,如:足五里、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

(2)治疗:各穴常规消毒后,取适度长针,运用指力快速进针至拟进针深度,得气后留针30分钟,其间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每周治疗五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3)康复治疗:以Bobath法为主,针对本组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1次/天,45分钟/次,5次/周,一月为一疗程。具体方法如下:

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蹬床。

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医者或患属为病人作四肢各关节的曲伸运动、背部肌肉挤压剌激。活动度及力度从小到大,以不引起病人疼痛为度。

弛缓期康复训练:其目的在于预防关节挛缩或畸形,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发生,诱发随意运动。包括双手交叉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以及双腿屈曲撑床等练习。

痉挛期康复练习:此期是康复的关键,强调痉挛肌的放松练习,抗痉挛手法及非痉挛肌肌力练习、诱导分离运动的训练以及搭桥练习。

坐位练习:在非治疗期间练习,从床头抬高30度坐位训练,以病人的耐受力的增加,逐步将床头抬高到90度。各阶段的床头抬高持续时间,以病人能承受30分钟为度。超过30分钟后,开始床边健侧、患侧起座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正确坐姿,头部保持直立,将重心左右移动,或伸手前后取物运动。

坐立训练:病人握手,双上肢前伸,重心迁移到双足,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站起。其目的是帮助病人重获垂直感,重获对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我调节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要求病人病情稳定3、4天后达到床边坐立,两周内可训练站立。

站立位平衡训练:病人站立位,双足等肩宽,左右转头转身向后看。如此反复练习。步行练习:包括站立相和摆动相训练以及手的摆动训练。对存在垂足的病人用矫形器矫正。

上下楼梯训练:在上述训练达到预期目的后,消除病人恐惧心理,加强防护,训练可在木台上开始进行,逐步过渡到楼梯上。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将各种训练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2 对照组:选穴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规划教材第六版《针灸学》中经络的处方: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

针具、配穴、治疗时间、疗程及康复训练同治疗组。钱剌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手法,每间隔10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1.1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90%或以上,肌力程度为5级。

3.1.2 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46~89%,肌力程度2~4级。

3.1.3 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8~45%。

3.1.4 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7%左右。

3.2 结果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疗效比较 [n(%)]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

4 典型病例

女,55岁,居民。因一天前晨练时感到头昏,继而缓慢坐于地上,当休息片刻想起立时,感到右侧肢体已经不能自主动弹,且言蹇语涩。即送往医院,经头部CT检查,左侧颞动脉支梗阻。因家庭条件有限,即收入家庭病房,以上法治疗。治疗十二周后,患侧基本恢复功能,唯稍感乏力:握力稍差,但已能握刀切菜;下肢行走时力量稍差健侧,但正常速度行走已看不出跛行姿态。

5 体会

脑血栓形成导致的缺血性脑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病之一。其成因是因为脑部动脉系统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部分缺血而引起局部脑组织坏死,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突发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乏,因无昏迷等意识障碍,是属祖国医学中风(中经络)范畴。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年龄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并已引起医学界重视。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根本病因为阴阳失衡。根据阴阳互根、相互依存的理论为指导思想,采用平衡阴阳的治法,分部位分别取阴阳表里经治疗,使阴阳两经气血贯通,辅以肢体运动,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活动受限,以加快肢体功能恢复。

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对诊断明确的病人,发病后及早从静脉用上活血化瘀药物以尽快解除栓塞,病人可在一周内恢复正常机能,不留任何后遗症。静脉给药的化栓治疗,应在血栓固化、肌化前及早应用。随着病程越长,错过最佳(主张在发病后8小时之内)静脉给药期,用药效果越不明显。此时,针剌治疗并辅以肢体的运动,就是恢复肢体正常功能的必要手段。家属也能鼓励病人多活动,但多为扶物行走、屈伸肢体等不得要领的简单的活动。在专业指导下,科学地指导病人主动活动肢体、家属辅助做相应运动,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R245.31

A

1007-8517(2010)06-087-2

本文系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黔中医发(2008)42号)。

猜你喜欢

阴阳康复训练肢体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