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及苏州社区大众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2010-11-13虞荣娟张宏伟
虞荣娟 张宏伟
(苏州科技学院体育部,江苏苏州 215011)
江苏省及苏州社区大众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虞荣娟 张宏伟
(苏州科技学院体育部,江苏苏州 215011)
根据对江苏省及苏州社区大众体育的社会地位、功能和现状作调查与分析,归纳出大众体育具有增强大众健康、丰富大众生活和构建和谐社会等诸多功能与价值。同时,在对江苏省及苏州大众体育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活动开展、经费筹措和条件设施等五个方面调查分析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大众体育工作“起步迟,发展快,富特色,有不足”的特点。进一步,萃取西方国一些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合理之处,结合江苏和苏州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创新意义的推进大众体育和发挥其特有功能的建议。
大众体育;调查分析;和谐社会;建议
1 前言
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残奥会,体育工作深入人心,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如何处理好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关系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中国在奥运会上取得的骄人成绩引发了西方国家的讨论。我们在研究大众体育与西方-美德国大众体育的比较时,使我们意识到,大众体育已经不再单纯是大众健身的活动,大众体育的综合作用凸现出来,令我们思考的是,我国大众体育的走向值得进一步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江苏省及八个省辖市南京、无锡、常州、扬州、南通、徐州、连云港等城市和苏州(新区、园区、金阊、沧浪、平江、相城和吴中区)等体育局官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江苏省及苏州高校体育专家学者;社区居委会及社区居民、社区体育设施及体育组织实地调查考察等。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对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扬州、南通、徐州、连云港、苏州等城市体育局官员及行政管理人员;江苏省及苏州高校体育专家学者;城市社区和苏州(新区、园区、金阊、沧浪、平江、相城和吴中区)居委会以及社区居民发放问卷。发放《体育官员问卷调查表》30份,收回有效问卷27份,有效回收率90%;发放《体育专家问卷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有效回收率86%;发放《社区居委会体育状况调查表》60份,收回有效问卷57份,有效回收率95%;发放《社区居民体育状况调查表》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54份,有效回收率95.4%。
2.2.2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3.0及Excel表,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均值、标准差、百分数等常规分类统计,对江苏省及苏州社区大众体育的现状综合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大众体育职能部门管理机制的基本状况调查
3.1.1 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情况
表1 专门管理大众体育的职能部门
表2 大众体育职能部门人员编制
从表1、2可以看出江苏省76.9%市(区)设立了专门管理大众体育的职能部门,但还有23.1%的市(区)无专门机构,这对大众体育的全面开展不利。同时江苏省各市(区)大众体育管理者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现有专职人员16名为61.5%。兼职人员为10名为38.5%。专职人员的缺乏势必不能适应江苏大众体育发展的需要。
3.1.2 大众体育开展竞赛活动的经费来源情况
表3 经费来源
从表3中可以看出,江苏大众体育组织的融资渠道目前呈多元化趋势,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政府拨款;第二类是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赞助;第三类由群众自己出资和缴纳会费;第四类由各级体委(体协)挟持。从表3中可以看出,开展大众体育需要的经费主要来源依然是行政拨款,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入,体育的经济功能开始被逐渐挖掘,将有更多形式的资金成为行政拨款的有力补充。
3.1.3 大众体育职能部门组织体育竞赛活动内容
表4 江苏省大众体育项目活动内容排序
从表4可以看出,目前江苏大众体育运动项目内容虽然种类繁多,却主要是以拳操类、舞蹈类、跑步和小球类为主,主要适合中老年人及妇女群体参加,很难满足居民的多样化体育需求,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育健身需求。其原因可能是由场地和资金的缺乏导致的。
3.2 社区大众体育的状况调查
3.2.1 基本特征
1)性别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在954名社区体育活动参加者中,其中男性446人,占 46.75%;女性508人,占53.22%。从图 1可以看出女性多于男性。
图1 体育活动参与者性别情况
2)参与者经济条件
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苏州市社区居民的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5万元以上的占了35.89%。苏州市目前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21260元 ,而我国目前人均年收入为11759元,江苏省的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18099元。由以上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和全国及江苏省相比,苏州市的人均收入水平比较高,由于大部分的体育锻炼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因而苏州市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图2 体育活动参与者年收入情况
3.3 社区组织对社区居民体育服务的基本现状
3.3.1 社区居民体育文化制度健全现状
表5 社区居民体育文化建设服务的基本现状情况
对社区的调查表5可以有看出,56.1%社区基本建立了较完备的协会章程和相关管理制度。但还有43.9%的社区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无规章制度,不利于社区体育的良性发展。
3.3.2 社区体育组织活动的形式
表6 社区体育组织活动的形式
从表6中可以看出,目前苏州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中,社区街道、单位组织的活动分别为75.4%和14.0%%位列第一和第二位,而单项协会组织的活动仅占10.5%,说明目前苏州城市社区体育和单位组织仍然占主导地位。但从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看,政府与社团结合型的体育管理体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3.3.3 社区体育活动的经费来源
表7 社区体育活动的经费来源
表7发反映的是社区体育活动的经费来源结构,可以看出:社区大众体育组织的融资渠道呈多元化趋势,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政府拨款,第二类是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赞助:第三类由各级体委(体协)挟持,第四类则由群众自己出资和缴纳会费。从中可以看出,开展社区大众体育需要的经费主要来源依然是行政拨款,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入,大众体育的经济功能开始被逐渐挖掘,将有更多形式的资金成为行政拨款的有力补充。
4 对策与建议
4.1 江苏及苏州大众体育人口与西方国相比的差距
2007年以来,江苏省体育人口达到42%,“十一五”规划在2010年人口数达到50%。由此可见,江苏是属于经济、文化和竞技体育的大省,大众体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苏州现有总人口752.9万人中近一半是外来人口,而体育人口占总人口(2010年)才达到52%。
西方-美德国等体育强国在60年代,大众体育人口已达到60%,而江苏及苏州与此相比还有差距。如何借鉴国外的经验,组织我省城市外来人口体育文化生活和俱乐部会员机构网络,大力发展俱乐部和注册会员,是扩大城市体育人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4.2 江苏省及苏州大众体育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2.1 政府投入资金短缺
由于政府用于大众健身经费有限,即使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由于经费没有固定的来源渠道。加之,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还不够,参加者所交纳的体育协会会费也极为有限。因此,资金短缺成了江苏省开展大众体育的第一个障碍和首要制约因素,限制了省内城市大众体育服务的发展。所以,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体育设施场馆的建设和大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
4.2.2 场馆设施供需矛盾
体育场馆设施是发展大众体育的物质条件。近几年来,江苏省及苏州各地新建了不少全民健身广场和体育设施。但这些体育设施中的配套工程远不能满足国民的最基本需求,存在社区规划不合理,所建场地在功能与布局上的不合理性、利用率低的现象。由此得出,大众体育的体育场地器材缺乏和城市居民体育需求依然存在矛盾,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极为不利。
4.3 社区居民体育意识还需不断加强
4.3.1江苏省的经济、文化生活均排在全国前列。2008年奥运会,江苏以8枚金牌排在全国各省市之首。有望江苏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以奥运会取得骄人成绩为契机,在大众体育的发展上,政府要增加对大众体育建设经费的投入。按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制定各市区两级体育设施建设指标,为公众积极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提供良好、方便的体育设施与场地等。在金牌总数超越其他省市之后,江苏省要为大众体育超越其它强国而努力。
4.3.2推行大众体育综合俱乐部和专项俱乐部双轨制度,满足人的不同爱好,扩大参与程度。借鉴德国等国外大众体育俱乐部的特色义工制度,在江苏省率先行文要求在大学和高中教育期间,实施大众体育服务义工制度,并纳入素质教育之中,作为学生品德考核和体育考核内容。
4.3.3规范民间体育设施的注册,服务和收费办法,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促进体育消费。借鉴德国等国家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学校、单位开放的体育场馆实行经费补贴,保证社区附近开放场馆的学校、单位的利益不受损失,保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运动。
4.3.4调整思想观念,明确大众体育在我国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建设性作用。中国的竞技体育水平不能体现中国的大众体育水平,至少与美德相比,相差很大。大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出色的竞技体育成绩应该是建立在大众体育之上的,大众体育水平是反映国家国民体质的强盛。因此,我们要呼吁全国社会各层政府领导、行政职能机构人员从思想、行动上积极支持我国大众体育健康地发展。
[1]朱西周.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汇[J].求实,2005(5):76-79.
[2]王程,张雁.大众体育:和谐社会的呼唤[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4).
[3]孔庆鹏.苏州市体育现代化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4]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5.
[5]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6]王凯珍.社区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7]欧阳坚.高度重视和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J].政工研究动态,2006(20).
[8]虞荣娟.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大众体育概况和特点[J].体育文化导刊,2008(6).
The Investig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Mass Sports in Suzhou Community and Jiangsu Province
Yu Rongjuan1,Zhang Hongwei2
(P.E.Department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215011,Jiangsu,China)
IIn term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social status ,function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mass sports in Suzhou and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mass sports enable to strengthen mass health ,to color mass life and to construct a harmony society and so on. Meanwhile ,on the base of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institution ,management system ,activity expansion ,fund mobilization and condition facility of mass sports in Suzhou and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finds the conclusion of our characteristic of mass sports is“slow commence ,speed development ,abundant characteristic ,and some insufficiency”. Furthermore ,absorbing something with principle to construct a harmony society and concerning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raises some suggestions of promoting mass sports with innovation and exerting its special function.
mass sports;investigation;harmony society;suggestion
G812.4
A
1672-1365(2010)06-0174-03
2010-03-20;
2010-06-12
江苏省体育局局管课题:“中美德日大众体育健身现状与趋势的比较研究”(TY7104)。
虞荣娟(1957-),女,江苏邗江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及高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