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茭白害虫的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探讨

2010-11-12胡远峰雷朝亮朱芬

长江蔬菜 2010年14期
关键词:叶鞘二化螟茭白

胡远峰,雷朝亮,朱芬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可持续治理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

茭白(Zizania latifolia)是我国主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在长江中下游(华东)地区栽培面积最大,华南、华中地区次之,华北、西北零星种植,台湾省也有栽培。虫害对其产量的影响重者造成减产三成以上,且品质下降[1]。现就为害我国茭白田的主要害虫种类、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等进行探讨。

1 茭白害虫种类

茭白害虫现已报道20种,分别属于直翅目、鳞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6个目,共12个科,详见表1。

2 茭白主要害虫的类型及为害特点

茭白害虫按发生的程度可分为3种类型:①消长明显型。②常见型。③偶发型。其中消长明显型是主要害虫,包括长绿飞虱、二化螟、大螟等[3]。按为害特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刺吸叶片汁液,如长绿飞虱、稻蓟马、叶蝉等;一类钻蛀为害,如大螟、二化螟、锹额夜蛾等。目前报道比较详细的有长绿飞虱和二化螟。锹额夜蛾1997年在浙江省舟山市初次查见[4]。

表1 茭白害虫种类[2~6]

2.1 刺吸类害虫

长绿飞虱:成、若虫刺吸茭白叶片汁液,被害叶出现黄色至浅褐色或棕色斑点,后叶片从叶尖向基部逐渐变黄干枯,排泄物覆盖叶面形成煤污状,雌虫产卵痕初呈水渍状,后分泌白绒状蜡粉,出现伤口后失水,植株成团枯萎,成片枯死。以卵在茭白、野茭白和蒲的枯叶及残茬上滞育越冬[7~10]。

2.2 钻蛀类害虫

二化螟:幼虫从茭白叶鞘蛀入,先在叶鞘表皮内蛀食,然后钻蛀茎秆或茭白嫩茎,钻蛀虫道内充满褐色虫粪,叶鞘被害后沿虫道腐烂,肉质茎受害后失去食用价值,喜欢在茎秆下部水面处化蛹,成虫只需取食少量花蜜,一般不为害。老熟幼虫在茭白残茬薹管中越冬,极少数在叶鞘中越冬[11~15]。

锹额夜蛾:4月上旬幼虫开始蛀食茭白茎鞘心叶,蛀入孔比螟虫大,幼虫粪便多数排泄于叶鞘内,被害茭白先造成形似螟害的苦鞘,后枯心。但茎肉内未发现幼虫。幼虫一生平均为害茭白植株8株左右。老熟幼虫在叶鞘内化蛹。6月该虫羽化后,原发田内未发现成虫产卵[4]。

3 茭白田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

茭白害虫总体的发生规律是:苗期主要是大螟为害;中期二化螟、长绿飞虱、稻蓟马等多种害虫并发,种群增长迅速,为害猖獗;后期二化螟为害严重。长绿飞虱的发生与为害应引起重视,在不少新茭区已成为潜在性的威胁[3]。这里以双季茭为例描述茭白害虫的发生规律。

3.1 苗期(3月下旬到4月上旬)

在3月下旬移栽种苗之前,田里大多是茭白害虫的越冬虫卵、幼虫或蛹。如长绿飞虱以卵越冬,此时大部分卵进入眼点期,少量开始孵化[14]。二化螟以6龄老熟幼虫在茭田越冬[12]。锹额夜蛾在3月中旬左右冬后成虫产卵高峰,产卵于叶鞘或其内侧[4]。

3.2 分蘖期(4 月)

4月上旬锹额夜蛾幼虫孵化,并蛀食茭白茎鞘心叶,蛀入孔比螟虫大很多,虫龄越大,蛀入孔越高,最低 4.5 cm,最高 34 cm,平均 19.27 cm[4]。4 月中旬长绿飞虱的越冬卵开始进入孵化盛期[7]。同时二化螟幼虫进入化蛹高峰期和羽化高峰期,随后二化螟成虫大部分将卵产在叶片上[12]。

3.3 长秆期(5月上旬到7月中旬)

此时老茭田始见长绿飞虱成虫,5月中旬成虫开始向新茭田短距离扩散,当日即可产卵于嫩叶叶肋背面肥厚组织内[4]。同时1代二化螟卵进入孵化盛期,初孵幼虫钻蛀倒4、倒5叶叶鞘内侧的叶肉中,2龄后开始往内侧叶转移钻蛀,7月中旬为第2代二化螟卵孵盛期[12]。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锹额夜蛾的化蛹期,高峰在5月25日左右[4]。

3.4 孕茭期(7月下旬到8月下旬)

此时长绿飞虱以2,3代在大田为害,严重时茭白成片枯死,田间各虫态均可见。8月下旬为二化螟第3代卵的孵化盛期,二化螟持续为害到茭白收获[12]。

4 茭白害虫综合治理

4.1 农业防治

①提前灌水翻耕。化蛹始期结合搁田或灌浅水,使化蛹部位降低,待化蛹高峰时,立即灌深水3~5 d闷蛹,可使其窒息死亡,减轻其发生为害[15]。

②在夏茭采收结束后,抢割夏茭草,及时沤制肥料,消灭植株上残存的长绿飞虱[16]。

③冬前割茭草,清除病残老叶,消灭越冬螟虫、长绿飞虱的越冬卵。试验证明,冬季烧茭墩后,枯鞘丛率下降33.3%,茭肉虫蛀率下降 50.0%,增产8.9%[1~17]。

④合理轮作,茭白田连续种植1~2 a后,可与莲藕等非禾本科作物轮作或筑塘养鱼[15]。

4.2 物理防治

悬挂黄板,诱捕蚜虫;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二化螟成虫[18]。

4.3 生物防治

①保护利用天敌,秋茭田缨小蜂、蜘蛛、瓢虫、草蛉、寄生蜂等天敌较多。缨小蜂和蜘蛛等许多害虫天敌同时存在于茭白田和水稻田中,在两者之间迁移,若茭白和水稻合理布局,可有效提高这2种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19,20]。

②茭田养鱼、鸭和田螺等,在茭白田养鱼、鸭和田螺能较好地清除田间杂草,还能取食部分茭白害虫,如捕食落水的长绿飞虱、黑尾叶蝉、转株为害的螟虫等[15]。

4.4 化学防治

在茭田施用中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已逐步取代传统化学农药并取得良好效果。研究发现雷公藤根皮乙醇的提取物对二化螟有较强的拒食、内吸毒杀、胃毒和生长抑制作用[21]。常用防治大螟和二化螟的化学农药有锐劲特悬浮剂、绿浪乳剂等;防治长绿飞虱的化学农药有扑虱灵可湿性粉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叶蝉散可湿性粉剂等[22]。

[1]杨文成.茭白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J].湖北农业科学,1993(2):31-33.

[2]张珏锋,俞晓平,陈建明,等.茭白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规律及其防治策略[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3):149-153.

[3]徐允元.茭白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J].江苏农业科学,1985(8):24-25.

[4]许志讯,盛信龙,范玉燕,等.茭白新害虫-茭白锹额夜蛾[J].昆虫知识,2000,37(4):226-228.

[5]雷国明.水稻铁甲虫猖獗为害茭白[J].昆虫知识,1993(2):115.

[6]祝树德,陆自强,韩坤立,等.茭白新害虫-菰毛眼水蝇Hydrllia magnaMiyagi的生物学及发生规律[J].上海农业学报,1991,7(2):86-90.

[7]陆自强,朱建,胡进生,等.长绿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的研究[J].长江农学院学报,1984,5(2):35-38.

[8]丁亚欣,韩坤立.茭白长绿飞虱的发生与防治[J].江苏农业科学,1988(1):31-32.

[9]丁锦华,杨莲芳,胡春林,等.长绿飞虱的初步观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2(2):45-51.

[10]陈金安.长绿飞虱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的初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1):40-45.

[11]戴华国,孙丽娟,王琴.二化螟水稻类群和茭白类群成虫产卵与幼虫寄主选择行为的比较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5):741-743.

[12]郑许松,俞晓平,吕仲贤,等.茭白田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3):133-138.

[13]俞晓平,郑许松,徐红星,等.二化螟在茭白上的钻蛀行为及其防治方法[J].植物保护学报,2004,31(1):27-32.

[14]杨文成.茭白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 [J].农技服务,1994(3):23.

[15]杜一新,何伟民.高山冷水茭白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J].中国蔬菜,2007(2):60-61.

[16]吴友龙,吴东根,徐立军.水生蔬菜茭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08(3):27.

[17]李永红.茭白主要病虫害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2007(5):18.

[18]邓曹仁,丁新天,朱静坚,等.浙南山区茭白主要病虫害及优化防治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3(1):60-62.

[19]俞晓平,郑许松,陈建明,等.茭白害虫长绿飞虱与稻田缨小蜂关系的研究[J].昆虫学报,1999,42(4):387-393.

[20]郑许松,俞晓平,吕仲贤,等.茭白田蜘蛛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J].昆虫天敌,2002(2):53-59.

[21]郑许松,俞晓平,吕仲贤,等.雷公藤根皮提取物对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J].植物保护,2003,29(3):31-35.

[22]陈列忠,俞晓平,陈建明,等.农药新剂型在茭白无害化生产中的应用[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3):177-180.

猜你喜欢

叶鞘二化螟茭白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太湖茭白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稻秆叶鞘表面雾滴沉积特性试验
省农委召开水稻二化螟航化放蜂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
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