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届奥运会中长跑竞技水平的演进及动因考量

2010-11-10张玉泉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0年1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中长跑训练方法

张玉泉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历届奥运会中长跑竞技水平的演进及动因考量

张玉泉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目的:探究历届奥运会中长跑竞技水平发展特征及动力因素,为该项目训练和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及归纳法,对历届(1~29届)奥运会中长跑项目比赛前三名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其发展速度男子表现为:3 000m障碍>800m>1 500m>10 000m>5 000m;女子为:800m>5 000m>10 000m>1 500m,且女子快于男子。其训练方法的演进顺序为:持续跑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间歇跑训练法—马拉松训练法—高原训练法—综合训练法。各单项竞技水平的演变与该时期训练方法、手段和理论的创新联系甚密,并受当时战争、经济、科学、文化诸多方面的影响。结论:奥运中长跑各单项间发展速度呈非衡态势,不同项目其发展空间及轨迹迥异。

奥运会;中长跑;演进;动因

自1896年第1届现代奥运会设立800m、1 500m为田径比赛项目以来,中长跑便作为现代奥运会田径比赛的主要项目载入了竞技运动发展的历史画卷。回眸百余年的历史竞赛,中长跑在比赛项目、训练方法、技术特点以及理论创新等方面都呈现出实质性的演进。本文以1896—2008年间历届奥运会中长跑各单项比赛成绩为基础,对成绩的动态发展速度加以探索性量化分析,探究该项目百余年发展轨迹特征及动力因素,供竞技田径发展战略决策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896—2009年历届奥运会田径中长跑项目比赛,包括:男女800m、1 500m、5 000m、10 000m及男子3 000m障碍的比赛前三名运动员成绩,由于部分项目开设较晚,则从项目设置那届算起。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田径》、《中国体育年鉴》等期刊及中国期刊网,收集到男女800m、1 500m、5 000m、10 000m及男子3 000m障碍各单项成绩及相关文献信息资料。全部资料数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1.2.2 数理统计法根据谢亚龙创立的体能类项群运动成绩中长期预测方法的研究成果,采用环比法:Dt=(W-Z)/Z ×100%计算公式(Dt为平均环比增长百分数,Z为本届前三名平均成绩,W为前一届的前三名平均成绩),对中长跑各单项平均环比增长速度进行统计;全部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1.2.3 逻辑归纳法依各单项第一名和前三名平均成绩绘制演进轨迹图示,继而分析其各单项发展速度及轨迹特征。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第1届奥运会的举办到现在已经度过了一个世纪的岁月,这期间无论是奥运会成绩本身,还是它存在的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过程按其发展特征可以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1894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二次世界大战前到1980年,1980年到现在。而奥运会中长跑成绩的演进也可以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第1至第5届奥运会);第二阶段(第7至第11届奥运会);第三阶段(第14至第22届奥运会);第四阶段(第23届奥运会至今)(见图1至图5)。

图1 历届奥运会男女800 m前三名成绩均值变化曲线

2.1 奥运会中长跑项目第一阶段发展特征及动因

在这一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中心任务就是探索奥运会模式。初期的奥运会,不仅项目的设置有较大的变化,比赛的规则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奥运会的活动内容、组织制度和思想都不成熟,还缺乏系统性。那时奥林匹克运动强调的一句名言是:“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

现代奥运会从1896年第一届到1908年第四届,只设立了男子800m、1 500m两个中长跑项目,5 000m和10 000m在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上才列入奥运会项目。这一阶段该项目环比递进系数都为正值,此时奥运会800m、1 500m为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运动员以长时间的持续跑训练为主,没有特定的训练方法和模式,运动训练过程对影响中长距离、超长距离跑训练的生理学指标没有明确的概念,主要依赖于个人的运动天赋,顺其自然训练,运动员以自我控制及体能训练为主,该时期为持续跑训练方法的萌芽阶段(见表1、表2)。

表1 历届奥运会男子中长跑项目每届环比增长速度统计

表2 历届奥运会女子中长跑项目每届环比增长速度统计

2.2 奥运会中长跑项目第二阶段发展特征及动因

世界大战中断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但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火种并没有熄灭。完善奥林匹克制度成为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共举办过五届夏季奥运会,经过40年的探索与实践,在这一阶段后期,奥林匹克运动的模式基本确立。男子项目新增了3 000m障碍。1920年奥林匹克运动有了自己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这个格言的出现,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从图1至图5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各项目成绩均稳步提高,男子3 000m障碍由于刚刚开设,提高幅度很大,其递进系数为13.14。英国、美国和芬兰代表着当时训练方法的不同流派。英国田径中长跑项目的运动训练重视发展一般耐力,主要训练手段是长时间的匀速跑、节奏跑和越野跑,其创始人是阿·施拉巴,他培养出一大批世界级优秀中长跑选手。这一阶段该项目前三名运动员中英国占了14%。而美国中长跑项目的运动训练重视发展速度,他们在借鉴英国长时间匀速跑训练手段的基础上,主要增加了短于比赛距离跑的训练手段,其创始人是著名的米·墨菲教练,随之美国也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级优秀中长跑选手。这一阶段中长跑项目前三名的运动员中美国占了10%。以芬兰为主要代表的欧洲国家,则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采用在森林、丘陵、草地上自然变换速度跑的训练手段,探索出了自然跑训练法,芬兰的教练在自然跑的基础上,又吸取了英、美的训练经验,主要采用长时间的匀速较快速度的节奏跑,继而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级优秀中长跑选手。这一阶段中长跑前三名的运动员中芬兰占36%。上述三个国家在前三名中就占据了60%。这一时期在不同的地区创新出不同的训练方法,每一项训练方法都有自身突出的特点,如英国采用乳酸阈指标有效地发展运动员专项耐力。从历届奥运会中长跑项目成绩递进系数可以看出,除第七届10 000m和第11届800m、10 000m的系数为负值外,其他单项系数均为正值,这一阶段是中长跑项目的蓬勃发展时期。

2.3 奥运会中长跑项目第三阶段发展特征及动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和1944年两届奥运会留下了令人遗憾的历史空白。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给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1948年开始恢复奥运盛会,由于整个国际社会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这就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大约在1936年至1948年,法特莱克跑训练法与间歇跑训练法逐渐形成。由于战争因素,当时间歇跑训练法的运用尚不广泛,但是,它意味着田径中长跑项目运动跨入了“速度训练”时代。1948年以后田径中长跑广泛采用间歇跑训练法,由于运动强度和跑量的增加,使世界纪录大幅度提高。这一时期10 000m提高了137s,3 000m障碍提高55s, 5 000m提高了近56s。

进入60年代,田径中长跑项目运动训练进入了一个重新规划及创新的时代。那时,不仅注重训练方法的负荷强度问题,同时对训练的负荷量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尽量合理地多安排训练次数,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这即是马拉松训练法。但在第19届奥运会成绩有明显的下降态势,其原因是这届奥运会是在墨西哥首都召开的,它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该地区海拔2 259m,其高原低气压、缺氧环境对中长跑选手的竞技能力影响较大。但在比赛结束后,一些运动员发现从高原下平原后,中长跑成绩反而大幅度提高,这也是高原训练法诞生的原因之一。非洲选手利用高原(海拔1 900m~2 300m)低气压、缺氧环境,加大了训练难度,并逐步增加训练负荷,由此产生了高原训练法。非洲国家高原选手的崛起,也验证了高原训练方法的实效性及科学性。从此高原训练法便广为沿用。

从图1至图5、表1、表2可以看出,该阶段男子各项目成绩均有大幅度提高,除开设较早的800m、1 500m成绩曲线变化稍小外,其他中长跑项目成绩提高迅速。除第14、19届奥运会成绩由于战争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系数为负外,其他各届在总体上均呈上升的趋势,因此该时期为奥运会中长跑快速发展阶段。

2.4 奥运会中长跑项目第四阶段发展特征及动因

1980年萨马兰奇开始担任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萨马兰奇在其前任基拉宁工作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慎重而坚定地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多有建树,使奥林匹克运动在经历了多年的经济、政治及战争危机后出现了转机,进入了一个兴旺发达的新阶段。

这时期为综合训练发展时期。随着高科技对训练的渗入以及训练方法的科学化,田径中长跑项目的运动训练完全从单一化发展为多元化,各种训练方法、手段有机结合和相互交融,优势互补,使中长跑项目成绩得以迅猛发展。我国的马氏训练法就是“综合训练法”的典型代表,马俊仁教练对中长跑项目特点的认识有独到之处,并探索和创造出适合我国运动员自身的最佳训练理论、手段和方法——“马氏训练法”,使我国女子中长跑项目,一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在重大比赛中多次打破世界纪录。马氏训练法采用全方位、多方式的训练手段,综合世界上先进中长跑训练方法,创造出大运动量、大强度负荷的训练方法,如语言逼迫法、限间歇的反复跑训练方法、短距离的限强度跑的训练法,以及根据比赛需求所达到的生理指标调控队员的竞技状态后参加比赛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具有独创性。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选手邢慧娜成功的取得10 000m冠军,其教练王德显的训练思路是:满洲里冬训—山海关调整—五大连池上量—多巴(青海)高原冲强度—参赛检验,如此循环。这种训练方法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从历届奥运会中长跑项目成绩递进系数可以看出:此阶段男子各单项成绩曲线均呈上下起伏态势,而女子仅有1 500m发展起伏较大,由于女子各单项进入奥运会较晚,提高空间较大,故其发展速度较男子快。第23届中长跑成绩环比递进系数负值较多,这与其有较多中长跑强国选手未参赛有关。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因抵制和因故未能参加比赛的国家包括保加利亚、埃塞俄比亚、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苏联等国家,这些国家中长跑水平具有相当高的实力。

2.5 历届奥运会中长跑项目成绩发展总体特征

从历届奥运会中长跑项目成绩变化图表看,各单项因设置的时间不同其发展速度、空间和节奏也不尽相同,但总体发展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快速发展阶段,其特点是运动成绩曲线持续呈线性状态逐届发展;二是缓慢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发展速度变慢,成绩曲线变化平稳;三是停滞下降阶段,该阶段曲线变化曲折起伏,有较大的升降幅度。从历届奥运会中长跑项目成绩递进系数显见,中长跑项目成绩递进系数的平均数大多为正值,表明各单项竞技水平在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其发展快慢程度依大小排序,男子表现为: 3 000m障碍>800m>1 500m>10 000m>5 000m;女子为:800m>5 000m>10 000m>1 500m。

为验证这种评价的科学性,我们采用回归分析法,以时间(年)为自变量(X),以成绩为因变量(Y),计算出男女各单项奥运成绩与时间的相关系数(见表3),经显著性检验结果均为P<0.01,相关系数均呈高度负相关,线性关系明显,可以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各直线回归模型效果的检验均显示P<0.01,确认各回归直线较好地拟合了原始数据,回归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对各条回归直线之间显著性检验,t值在6~10之间,P<0.01,表明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从而判定奥运会田径男女中长跑项目成绩有其各自的演进特点,各项目发展速度存在着不平衡性。因此,对各单项奥运成绩演进特征的分析和预测应依各自的回归模型。从回归直线的斜率(即回归系数b)观察,回归系数b的绝对值大小反映出回归直线的倾斜程度,即运动成绩发展速度为女子快于男子,这是因不同性别各单项进入奥运会的演进历程差异所致。由于男子项目设项早、起点低、发展时间较长,运动成绩动态发展的空间相对较小。而女子设项较晚、发展时间短、并受男子多年运动实践经验的影响,成绩提高的速度快且幅度大。这从某个角度亦折射出世界田径运动所经历的“男先女后—女强男弱—男女共进”的历史背景。若从不同性别各单项回归系数看,与上述环比递进系数呈一致性,男子表现为:3 000m障碍>800m>1 500m>10 000m>5 000m;女子为:800m>5 000m>10 000m>1 500m。

表3 奥运会中长跑项目成绩与时间回归分析的有关参数

3 结论

(1)历届奥运会中长跑成绩平均环比递进系数大多为正值,各单项竞技水平在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其发展快慢程度依大小排序,男子表现为:3 000m障碍>800m>1 500m>10 000m>5 000m;女子为:800m>5 000m>10 000m>1 500m。且发展速度表现为为女子快于男子,这是因不同性别各单项进入奥运会的演进历程差异所致。

(2)奥运会中长跑成绩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成绩变化幅度较大,成绩发展缓慢,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项目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奥运会中长跑因项目设置的时间不同,其各个阶段发展速度存在着不一致性,但都经历了近似的发展过程。即快速发展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停滞下降阶段。

(4)男女各单项成绩的进展速度与该时期训练方法、手段和理论创新联系甚密,且训练方法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其训练方法的演进顺序为:持续跑训练法—法特莱克跑训练法—间歇训练跑训练法—马拉松训练法—高原训练法—综合训练法。

(5)中长跑各单项成绩的进展速度与该时期训练方法、手段、项目设置时间及理论创新密不可分,并受当时特定的战争、经济、文化历史背景影响。不同时空新的训练理论、方法给该类项目勾勒出特有的演进轨迹。

(6)在1988年第24届奥运会之后,中长跑各单项成绩发展处于相对停滞和滑坡阶段,成绩发展空间愈来愈小。这是人类综合运用社会、生理、心理、自然等学科科学技术向人类体能发展极限不断挑战的必然结果。

[1] 林小斌.历届奥运会成绩[J].田径,2000(10):42~45.

[2] 田麦久,等.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300~336,410~420.

[3] 谢亚龙.2000年中国和世界田径运动成绩发展趋势的预测[J].体育科技,1987(5):28~31.

[4] 张玉泉.奥运会男子中长跑成绩的演进及主翼项相关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1):54~56.

[5] 曹景伟.百年奥运发展历程中的中国田径运动与当代世界田径运动面临的困惑[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1):35~40.

[6] 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

G822.2

A

1008-8571(2010)01-0105-04

2009-12-18

张玉泉(1965—),男,山东聊城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与竞赛学。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中长跑训练方法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谈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
中长跑教学中怎样使学生跑起来
浅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