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供销运联动的魅力
2010-11-10吴鹏翔
■文/吴鹏翔
产供销运联动的魅力
■文/吴鹏翔
大连石化公司通过“流程再造”的展示,逐步建立起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产供销运联动的长效机制,并努力提高联动响应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2009年年初,当大连石化公司2000万吨炼油基地胜利建成,实现一次顺利开工投产的喜悦还未完全消褪之时,金融危机便悄然而来,炼厂运营难度陡然加大,特别是产供销运链条协调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大连石化人积极应对,下定决心进行“流程再造”,逐步建立起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产供销运联动的长效机制,并努力提高联动响应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2009年全年盘点,公司加工原油1603万吨,销售产品149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完成利润12.5亿元,上缴税费111亿元。今年元月公司生产和销售又好于去年同期。公司总经理蒋凡信心满怀地说:“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历练,大连石化公司不仅业绩喜人,而且重要的是加快了结构调整,促进了产品质量升级,实现了企业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流程再造 机制联动
产供销运,是炼化企业业务的关键环节,如何使其相互联动顺畅运行,无疑也是“流程再造”活动的核心内容。
2009年年初,一个以总经理为组长、各处室为成员的“产供销运齐抓共管”的格局形成。以前,每月制定一次计划,执行过程中各部门相关度较低,变化调整较少。现在,计划间隔缩短,从体制上把各部门紧密地、经常地关联在一起,大家以变应变,共同围着市场转,产、供、销、运联动,产销的针对性大大提高。
近年来,大连石化始终坚持和强化“公司—车间”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去年,他们又将热电厂变为热电联合车间、港务公司变为港务车间,建安系统下属各公司也都变为车间管理。各车间领导直接参加公司每周大调度会。“这种模式,不仅有效控制了机构和人员,而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层次少而响应快。”公司人事处长左洪波深有感触地说。
经过不断完善,“旬计划,月激励”的激励指标逐步从2009年年初9大类97项,增加到14大类166项,初步实现了“全覆盖”。每项指标分为“确保、力争、奋斗”三个等级,明确的目标、及时的激励,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和员工的热情。五联合车间主任何平川说:“现在联动的特点就是短平快,就要求我们随时瞪大眼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
另外,公司每天有小调度会,每周有大调度会,每旬有旬计划会,每半月有产供销运衔接会,每季有经济活动分析会。公司建立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全方位快捷灵活的深度沟通体制,为联动提供了机制保障。
以信息化提升联动效率是大连石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公司现生产计划采用RPMS系统、物料移动用MES系统、调度排产采用ORION系统、原数据库管理采用HGMS系统等。2009年,他们对内部网站进行了更新,公司办公大楼大厅电子屏幕“市场信息”更是格外引人注目。有的员工说:“现在立足大连石化,便可胸怀全国,放眼世界了!”
苦练内功 提高能力
联动机制建立以后,产供销运各尽所能,下了不少工夫。
生产系统本着“细化管理,优化方案,紧盯市场,快捷响应”的原则,积极开展装置和系统优化,生产新区成立四个攻关小组,积极进行量化管理,使整体自控率从76.97%提高到94.72%。一联合车间从提高操作平稳率入手,使高附加值产品收率得到保证。五联合车间四催化装置则通过对标来细化操作,使各项指标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虽然是粗粮细作,但质量绝不放松。公司广泛深入开展质量竞赛活动,经过上下努力,有效提高了馏出口合格率、产品一次调成率和产品出厂合格率。
针对生产难点问题,科协确立15项技术攻关项目,发动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交流。建安各车间同心协力,保证了各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公司全年加工进口原油31种,实现综合商品率93.77%,轻油收率达76.9%,自身规模和技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公司又建立了原油评价和加工数据库,组织有关单位反复进行“提高高酸值原油掺炼比”测算实验,为吃粗粮产精油、降本增效趟出了路子。同时,加快油品储备库建设并投入运营,使两种资源优化利用能力和物流营运水平不断提高。物资采购管理部发扬“五勤”作风,生产服务到现场,保障能力更加到位。
营销处作为联动的“龙头”部门,广大员工紧盯市场动向,节假日也不休息,手机24小时开机,做到了招之即来。一位年轻员工说:“没办法,生产是连续的,客户的需求也是连续的,市场不会等人啊。”
储运车间以“内外用户”需求拉动工作,增加罐区周转量分析,分门别类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分级监控,保证收发有致。港务车间对各码头泊位利用率不平衡问题进行科学调整,对装船动作进行解析,尽量缩短不必要的时间消耗,还与船方座谈近百次,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使客户真切感受到“船到码头人到家”的氛围。几招下来,使泊位利用率和船舶周转率大大提高,累计靠船2025艘,实现吞吐量1684万吨。机务车间实现铁路槽车装卸80万吨,均创历史新高。
积极联动 尽显身手
一年来,大连石化立足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产供销运积极联动,出现了“好戏连台”的局面。
他们坚持国内、外业务协调并举,以变取胜,统筹利用两个市场。在一季度国内需求不旺价格下滑时,转向开拓国际市场,加大来料加工。待下半年国内市场回暖,又立即“外贸转内销”。由于把握得当,保证了全年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全年来料加工213万吨,收入10亿元,总体赢利4000多万美元。他们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尽量多吃粗粮,前4个月,有计划地掺炼低价达尔原油1 6万吨,节省成本8000万元。8月份,又积极协商将100万桶沙轻原油替换为卡海原油,节约成本190万美元。
致力研发和增产高标号产品,以质取胜,多产高附加值产品。公司所产的国Ⅲ汽油、京Ⅲ柴油几乎占中国石油集团两种油品总量90%的份额。2月份,甲苯、二甲苯需求较旺,他们立即调整生产方案,每天增产甲苯和二甲苯100吨,当月就增加赢利200万元。为满足世博会对清洁油品的需求,他们抢占先机,提早进行试验,相继研制生产出沪Ⅳ汽、柴油,8月份,首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00吨沪Ⅳ汽油发往上海。10月份,沪Ⅳ柴油也顺利实现出厂。为疏通营销渠道,公司领导亲自走访用户,采取低价先入的策略,靠诚信赢得用户信赖,每吨价格高出一般产品800多元,使企业又多了一个增收“亮点”。
对石脑油,公司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特取胜,尽量满足个性化需求。某用户对500号润滑油有需求,出价也好,公司在没有调和设施的情况下,积极与某润滑油厂协商,将400号与600号供给他们进行调和,之后再转供给用户使用,受到了称赞。
互惠取胜,尽可能实现双赢。公司与盘锦用户协商,将混在液化气里的轻烃提出来,降价200元代替原供的石脑油,指标既满足要求价格又低,实现了双赢。由于合作愉快,后又扩大到了丙烷等销售。他们深入调查走访,减少中间环节,直供辽化混二甲苯,效果良好。对液化气销售,则实行少招、勤招、适时招的办法,并将定价方式从“所有投标用户报价的平均价”变为“报价用户前5名之平均值”,每吨又增效200多元。
公司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王继国说:“我们的综合商品率和吨油销售收入去年在中国石油名列前茅,说明我们的产品卖得好,且都卖了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