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权基金:印度能源攻略

2010-11-10张起花

中国石油石化 2010年8期
关键词:印度政府油气竞争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主权基金:印度能源攻略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印度政府设立主权投资基金的想法隐隐透露出其对海外能源市场强劲的竞争攻势,但是印度政府在练好内功的同时还需加强与别国的战略合作,不应该仅仅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

回溯2006年,印度政府曾推动一项倡议,即与中国联手竞购全球能源项目,以降低成本,这是友好而双赢的决定。时至今日,这个倡议显露出将渐渐被摒弃的迹象。

近期,印度能源部长已正式要求建立主权基金,借此加快今年海外并购的步伐,同中国竞争初级原材料市场。印度官员对外表示,具体创立该基金的日期与规模还未明确,但基金的资金大部分可能从印度254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拨付。

在收购海外能源资产上,印度当前的实力的确还不及中国,但有专家分析,尽管印度的外汇储备规模比中国小很多,但它已拥有足够的资金,帮助本国公司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行动提供融资。

◎印度约有75%的原油依赖进口,如此大的供应压力迫使它不得不加快海外并购的步伐。供图/东方IC

压力下的抉择

目前,中国官方外汇储备已经突破2.4万亿美元,中国投资公司管理下的资金也高达3000亿美元。中国投资公司为中国国有企业收购海外石油和资源提供了巨大便利。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公司在海外收购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资源合计支出高达320亿美元,相比之下印度公司去年收购海外资源支出仅为21亿美元。这也是印度欲建立主权基金的基本初衷。

印度国有石油公司——印度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S. Sharma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设立这样一个投资公司将会受到热烈欢迎,因为可以大大提升我们与中国公司竞争的能力。”

“缺油少气,需求巨大,现实的压力逼迫印度政府拿出更多的胆识和气魄去海外能源市场拼杀。而印度的能源发展现状和中国又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油气资源消费大国,都非常注重能源来源的多元化。因此,两国间的竞争无可避免。”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表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印度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印度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印度自身能源十分匮乏,每年需耗费巨额外汇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据印度能源部长迪欧拉表示,印度目前约有75%的原油需求依赖进口,石油日进口量超过200万桶,而印度本国石油日产量仅为70万桶。可以说,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夏义善分析认为,印度之所以计划建立主权基金,主要是基于能源需求的巨大压力,印度政府迫切地要支持本国石油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增加油气来源,缓解已被能源扼制住咽喉的经济发展情势。

印度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其能源缺口越来越大,目前,印度每年石油需求量约为1.2亿吨,国内石油生产仅能满足其四分之一左右,绝大部分石油需求只能依靠进口解决。业内专家预计,今后的25年中,印度石油的消费量将以全球第二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其所需要的石油和天然气90%需要从国外进口。

据印度官方推论,石油价格每上升5美元,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就会下降0.5%,通货膨胀率增加1.4%。石油已经成为影响印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提升竞争力任重道远

“资源受限制,从发展角度考虑,也不难理解印度做出如此决策的紧迫性。如果其主权基金建立起来,且有效发挥作用,势必会增强印度石油公司海外能源市场的竞购能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中心主任高世宪表示。

近年来,为顺利推进海外能源战略,印度一直大力推进能源外交。一方面,印度在石油部内专门设置了外交部的分支机构,为印度所属各大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在海外开展活动提供便利和进行政策性指导。另一方面,为避免内部竞争和内耗,提高国际竞争力与进军海外市场的能力,印度政府还决定停止国营大型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私有化进程,对它们进行重组和扩容,目前已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研究此事,准备将国内14家大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合并成1到2家超大型石油巨头,或者组成石油联盟,鼓励其参与海外油气投资与开发。

印度还与俄罗斯、缅甸、伊朗、委内瑞拉及中亚各国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同这些国家签订了有关能源的贸易和合作协议,购买和参与开发油气资源。高世宪表示:“如果主权基金建立起来,印度石油公司就有了资金方面的支持,其在海外市场的能源竞争中会更有底气,可能通过抬高价格以提升竞争力。”

夏义善则说:“虽然印度进军海外市场的势头很猛,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提升石油公司整体的实力,但与中国竞争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能源的竞争牵扯到一国的整体实力,包括资金、技术、统筹管理、国际关系等各方面。“目前印度还需要加大其自身在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技术水平,另外还要深化其内部改革,提高其处理国际关系的能力。”

◎有些地区的油品运输还停留在马拉人扛的阶段,印度要想提升自己在海外的资源竞争能力,首先要对内部进行彻底改革。 供图/东方IC

印度能源部门的改革还很不彻底,政府虽然采取了取消计划价格、缩小许可证范围、推进市场自由化等改革措施,但仍管得过宽,统得过严,尤其是对各大石油企业的财政大权和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权仍紧抓不放。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曾公开抱怨,该公司在安哥拉和苏丹油田竞标失利的最重要原因是公司做出的任何决定,必须要经过政府的审核和批准,以致该公司不能临机决断而坐失先机。

“印度政府一方面对所属公司该放权不放权,另一方面对所属公司之间的关系却又协调、统筹不够,以至于各公司在一些国外大型项目的竞标中各自为战,甚至鹬蚌相争,让外国公司得力。此外,印度政府与一些重要产油国的关系不太稳定,这极大影响着其获得大量油气资源。例如,印度迫于美国压力,在涉及伊朗和缅甸的核、人权及民主化问题上颇多顾忌,不肯为上述国家说话,甚至屈从美国,做出不利于两国利益的表态,引起两国强烈不满。类似的国际关系,印度政府要更加慎重处理。”夏义善分析说。

合则互利斗则俱伤

对于印度政府对外放出的欲与中国竞争海外油气资源的信号,高世宪表示:“同样作为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中印双方为获得国际油气资源确实出现了一些矛盾和竞争。但合则互利,斗则俱伤,这一点是肯定的,合作发展比各自为政要好,可以争取到更多话语权。”他认为,今后中印两国应该从长计议,趋利避害,加强沟通,另外,还要通过相关合作机制的建立,促进技术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包括中印在内的亚洲各国在购买中东石油时恶性竞争,这是出现“亚洲溢价”的主要原因。中东国家卖给亚洲国家的油价比卖给美欧国家的油价要高出1~2美元/桶,亚洲国家为此每年要多支付100亿美元左右。如果中印两国加剧竞争,受益的一方还是石油资源国。

近期,有消息表明,南亚和东南亚七国决定在印度成立一个能源中心,为成员国在能源网络链接、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使用率、能源领域投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技术转让等方面提供服务。这同样是一个利好印度能源拓宽渠道、强化竞争力的消息。董秀成说:“如果七国能够达成共识,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并做出实质性推进,将有利于各国共建石油储备,也有利于各国优势互补,发展新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中印之间也可以借鉴这种合作模式。”夏义善说:“有市场就会有竞争,但要避免恶性竞争,中印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非常重要。随着两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印之间应该建立更为广泛的良性的能源协调机制。”

猜你喜欢

印度政府油气竞争
科技公司联合致信印度政府 称其“专利费”调查恐制造寒蝉效应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感谢竞争
印度借15亿美元修建厕所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竞争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