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调群结构对比及启示

2010-11-08张锐锋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主调声调音高

张锐锋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郑州 450011)

英汉调群结构对比及启示

张锐锋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郑州 450011)

本文以音高为对比基础,把英汉调群结构的音高表现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并据此对英语语音教学和学习中的一些潜在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建议。

对比基础;语调群;对比

一、对比基础

对语调的研究历来存在着两种倾向:微观学派重点研究语调本身,他们孤立地看待语调,认为语调仅是句子的音高变化;而宏观学派则从更广阔的基础上来研究语调,认为语调是由音高、音长、音速和音强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句子旋律模式。英国语音学家 Alan Cruttenden[1](P7)指出,语调是指一些重复出现的音高模式(pitch pattern),每一种模式都与一套相对稳定的意义相联系,并可用于单个词或不同长度的词群上。Pike[2](P20)在描述美国英语语调时也认为语调曲线(intonation contour)是由一系列音高值构成的。中国学者沈炯和吴宗济先生都注重从语句基频的高低变化所造成的旋律模式这一角度来研究汉语语调。然而,Paul Kratochvil[3](P425)则认为,汉语语调不仅与音高有关,在北京方言中至少还可以确认出四种语调手段:沟道效应(channeling),语速(tempo),语义焦点(focusing)和语调载体(intonation carrier)即,语助词。

赵元任先生曾把汉语中声调与语调的关系比作“小波跨在大浪上”,这里的小波指音节的声调,大浪指句子的语调,最后的结果是两种波浪的代数和,正加正则数值更大,正加负则减少[4](P28)。后来,有不少中国学者都致力于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把声调和语调剥开,从而可以专对语调做出一般性的归纳和描述,但,这似乎是个难题,至今悬而未决。也有学者对此持反对的观点,如同济大学的马秋武先生就认为汉语的声调和语调都是由声带振动的频率即f0的变化引起的,故没有必要把二者剥开。

总之,不论哪一学派的研究都不能抛开一个事实—音高,既声带振动的基频值(fundamental frequency)。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告诉我们[5](p117):在对两种语言中的两个项目进行对比时,首先必须找出对比基础(tertium comparationis),即要找出这两项所共有的、但又处在比较范围之外的特征,否则就会出现“循环论证”(circulation)的错误。英汉语调研究都以音高变化为基础,所以我们可以把音高作为对比基础,从而认为英汉语调具有可比性。并且,从利于教学和便于对比的角度出发,我们也不采用“把汉语声调和语调剥开”的观点,而是笼统地将英汉调群的不同音高表现做出对比分析。语调群是语调的基本单位,它通常对应于一个意群。下面请看美国英语和汉语普通话的调群结构。

二、英汉调群结构对比

Pike[1](p25-26)曾在其专著The Intonation of American English中将美国人的嗓音归纳为四级调高(pitch level),作为四个声调音位(pitch phoneme):1.特高调(extra high),比正常音调高两级,常表示激动或意料之外。2.高调 (high),比正常音调高一级,一般用于语句中关键性的重读词。3.中调(mid),即说话人声音的正常高度。4.低调(low),比正常的音调低一级,一般用于降调末尾的非重读音节。这四级调高之间的距离并不具有数学意义上的一律性和确定性,个体与个体之间有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可能用不同的间距。用这四个声调音位来分析美国英语语句可以得到三十多种语调曲线(contour)。其中,一个调群,也即一个完全调(total contour)可以包括三个部分:调前部分(precontour),主调(primary contour),和调后部分(postcontour)。如:

其中,You have是调前部分,处于三级调高,符号“'”表示主调的起始点,got it是主调,由got的二级调高移动到it的四级调高,already是调后部分,处于四级调高。若没有调后部分,则调前部分和主调构成一个完全调。如:

He is a是调前部分,lucky dog 是主调,音高在音节dog内部由二级调高下滑到四级。有时一个主调单独构成一个完全调。如:

有时在调前部分前还有一个比调前部分更低的非重读音节,Pike称之为副调前部分(proprecontour)。如下例中 the是副调前部分,va-是调前部分,cation是主调。

目前,不少中国学者认为:一个汉语调群可包括调冠(prehead)、调头(head)、调核(nucleus)和调尾(tail)四部分[6][7]。调冠位于句首,其中只有一些轻化音节。调头和调核在语句中具有较强的语势重音。调核之后声调音域的高音线下移,形成明显的落差,构成调尾。调核音高比调尾音高高得多,即使调尾里有重读音节,其高音点也达不到调头里的音高水平。1998年沈炯先生曾试着设计出一套汉语语调标记法[8]。如:

v他今天 5不55会 来上班了。

其中“v”代表调冠,即,句中“他今天”这一部分。音节的上划线代表句中强重音的起止部分,表示这部分的高音线较高,是句子的调头和调核之所在,其中“不”是调头,“会”是调核。句尾小字“来上班了”是调尾。但有的句子只有调核和调尾而没有调冠和调头,如:

快走吧!

也有的句子中只有一个调核,如:

快!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英汉语调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英语的副调前部分相当于汉语的调冠,它们都是由轻化音节构成的;英语的调前部分可以由非重读音节构成,但其中也常会出现重读音节,不过这时的重读音节要受到部分抑制,其强度不如主调音节突出,因此英语的调前部分相当于具有较强语势重音的汉语语调调头;英语的主调与汉语的调核类似,都是句中最突出的核心;英语的调后部分与汉语的调尾相当,音高都很低。

英汉调群结构有两点不同。首先,英语主调与汉语调核的音高表现形式不同 。英语主调的音高走向有两种情况:当它出现在一个单音节词上时,音高就在该音节内部下滑构成降调,如上文中 dog和 Fine等,或上滑构成升调,此为滑动(glide);当一个主调出现在几个音节上时,则每单个音节的音高倾向于持平,前音节音高高而后音节音高整体下移构成降调,如上文got it和 vacation的调形,若前音节音高低而后音节音高整体上移则构成升调,此为移动(step)。如:

汉语调核的音高表现则有其固有特点,即在保持调核音节声调调形或连读变调调形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调核音域上移扩展,基调抬高。比如上面的“不会”二字,单独念时都读去声,放在一起则读“阳平+去声”,处于调核位置时,只是声音抬高,但仍读“阳平+去声”。

第二,英语调群的调前部分可以是三级调高或四级调高,也可以是二级调高或一级调高,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三级调高(出现频率为 54.9%)。英语语调的调后部分多为四级调高。但是英语是语调语言,每个单词并不具有固定的声调模式。因此,其语调的调前部分和调后部分中的每一个单词在音高上都是持平的,即,读平调,只有处在主调中的词或音节才能有音高的上下滑动或移动。汉语是声调语言,每个字都有声、韵、调构成,也即每个字都有相对固定的声调音高模式: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或轻声。即使在语句中的相临声调出现了连读变调,也不会把其中的每个字都变成平调。另外,对汉语来说,一句话中的每个字都用阴平调的情况,如“张中斌今天修收音机”是极少的,因此汉语调群结构的各个部分中很少出现每个音节都读平调的情况。

三、对比启示

汉语的每个字都是一个音节,几乎每个音节都包含一个声调,每个声调都是由音高在一个音节内部持平、高升、降升或高降所致,另外,大多数汉字都以元音结尾,因此,中国学生习惯于使音高在一个以元音结尾的音节中上滑或下滑。他们读Do you know? ()I want to try。()等一类句子的语调时没有丝毫困难。但,当英文句子的主调出现在一个以辅音结尾的音节上时,缺乏训练的学生读起来就有困难。如Do you think he is right?()此句中right承载主调,该词应表现为音长拉长、音高稍上滑,同时词尾的清塞音变得极轻、极含糊、甚至消失。只有以上因素相互协作才能使该句的升调听起来顺畅悦耳。但,不少中国学生在读这类句子时,往往用力不当,过多依靠提高音强来达成升调或降调,有时会不自主地在塞音后多加一个弱元音。

再看例句He works in a college. () 此句的下降主调由双音节词college承载,音节col-重读,其音高在二级调高上持平,其中的元音音长拉长、发音饱满;在音节-lege上,音高移至四级,该音节音长较短、元音弱化、音强变小、尾辅音弱而含糊。所有这些都使音节 col-显得突出,故,在这种情况下,英语似乎更依靠音长调整来突出主调下的重读音节,而汉语则不同,其调核中的音节重读更依赖于音强加强,即增加发音力度,如上面汉语例句中的“不会”便是这样。汉语的这种发音习惯往往会导致中国学生在读英语主调下的重读音节时用力过大,显得极不自然。

英语调群的调前部分和调后部分中的每一个单词都在音高上持平,读平调,这一点,中国学生很少注意,也很难掌握。Katrina Schack[9]曾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比过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中国人所讲的同一个英文句子Did Allen marry Marie?他发现:两人读此句时都用了升调,但美国人的升调是一条平滑的上升曲线,升尾前的音节都是静态平调;而中国人的升调则直到句尾才升起来,升尾前有较多的“低+高+低”弧形线,其调前部分不是一条平滑的曲线,而是有较多的下滑调。因此,在语音教学中,对调前部分及调后部分的音高表现应多做解释,加以突出,因为许多学生的英语语调不自然正是源于对此的漠视。可以让学生比着汉语中的一声如“妈”字的声调来体会英语中平调的音高走向,也可以让他们读着“张中斌今天修收音机”等例句来领悟英语中调前部分和调后部分各音节都音高持平的情况。只要有所领悟,汉腔英语语调的纠治就立竿见影。

[1] Crittenden,Alan.Intonation,2ndedition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Pike,K.L.The Intonation of American English[M]. Westport. Connecticut:Greenwood Press,Publishers,1979.

[3] Paul,Kratochvil.Intonation Systems: A Survey of twenty Languages[M].Ed.Daniel Hirst and Albert Di Cristo.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4]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1979.

[5] Krzeszowski,T.P.Contrasting languages: The Scope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M]. Berlin.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1990.

[6]沈炯.汉语语调模型刍议[J].语文研究,1992(4).

[7]沈炯.汉语语调构造和语调类型[J].方言,1994(3).

[8]沈炯.汉语语调分类和标记方法试说[J].语言文字应用,1998(1).

[9] Schack,Katrina. Comparison of Intonation Patterns in Mandarin and English for a Particular Speaker [J].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Working Papers in the language Sciences,2000(1).

English and Chinese Intonation Structures--A Contrast and its enlightenment

By regarding pitch as the tertium comparationis, this paper has made a detaile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intonation structures of American English and Chinese Mandarin. Then some hidden questions in phonet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analyzed and advised on.

tertium comparationis; intonation group; contrast

张锐锋(1972-),男,河南禹州人,硕士研究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主研方向:对比语言学,英汉语音对比研究。

2009-12-27

猜你喜欢

主调声调音高
化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成主调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浅析图案的色彩与配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