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家岭奇迹”与“祁东救援”启示录

2010-11-08本刊编辑部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0年4期
关键词:巷道救援事故

文/本刊编辑部

“王家岭奇迹”与“祁东救援”启示录

文/本刊编辑部

事故是可以救援的,研究把握安全生产的基本规律,在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上下功夫,在事故的抢险救援上下功夫,形成应急管理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风险意识,能够使应急管理转化为公众的自觉行动,全面提高应急管理能力。这在近期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王家岭煤矿重特大透水事故救援现场和刚刚结束的湖南祁东铁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文/ 本刊编辑部

2010年3月28日13时40分,中煤集团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碟子沟项目部王家岭煤矿(基建矿井)发生透水事故。事发时共有261人在井下作业,其中108人成功升井,153人被困在井下数百米的地层深处,生死不明。被困井下的153名工人的安危,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经过八天八夜的努力抢险和紧张搜救,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4月5日,成为中国矿难救援史上一个将被载入史册的日子。被困井下的153名工人中,有115人被成功救出。王家岭煤矿“3·28”重特大透水事故抢险救援行动的成功,使一度曾热衷于报道中国人在灾难面前无助的西方媒体,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伟大的营救行动,是感天动地的生命奇迹,让世界再一次见证了“中国救援”。

与此同时,湖南祁东也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事故救援。2010年4月8日上午10时15分,湖南祁东县顺达高峰铁矿采矿区局部山洪暴发,洪水渗入采场后引发透水事故。事故造成1人当场死亡,5人被困。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展开救援,8日14时左右,首批2名被救人员成功升井。井下200多名救援队员,不分昼夜继续实施救助,排除矿道积水,挖通被堵通道,至10日9时39分,其余3名被困人员全部成功获救。目前,5名被救人员生命体征正常,无一人受伤,生命奇迹再次重现。

▲王家岭煤矿出事矿井附近,救援队员正往井下运送抢险设备

▲ 祁东县高峰铁矿救援现场,被困人员平安升井

过去的不会重来,失去的不再拥有,我们回顾“王家岭奇迹”与“祁东救援”,无论是被困人员的奋力求生,还是救援队员的不离不弃,都离不开对生命的珍爱。我们感谢生命的执著和伟大,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应急救援工作中更多好的方法与措施,去探寻创造“生命”奇迹背后那些相同的轨迹。

特别启示一:救人第一,分秒必争,快速反应为成功救援抢得先机

王家岭153名工人被困的消息始终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党中央、国务院果断有力的部署下,一场争分夺秒的救援硬仗打响了。事故发生后,张德江副总理紧急赶赴王家岭透水事故现场了解救援进展情况。他说,“我们要抱着井下被困人员都活着的信念去救人,只有抱着这个信念去救人,我们才能早一刻救出井下的那些兄弟。”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和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等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按照中央领导部署,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科学制定救援方案,全力组织救人。山西省省长王君在急速奔驰救援现场的路上,一边传达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一边打电话调度各方力量迅速集结。查看、询问、研究、决策……指挥部的工作节奏紧张而有序。前3天是抢险救援的“黄金时间”,在这个关键时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事故井下,督促加快排水进度。随着时间的推进,当救援行动超过“黄金救援时间”的72小时时,现场指挥部里气氛凝重起来,指挥部及时做出决定:倒排救援时间,限期排水救人。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和山西省省长王君通过仔细研究,对井下救援方案进行逐条细化,从发现被困人员到帮助被困人员离开水面出井、再到接送被困人员前往医院治疗等各环节都一一明确了总指挥、协调人、实施人和配合人。此外,指挥部给中煤集团、山西焦煤集团下达了限时完成排水创造救援条件的军令状,要求每小时1000立方米的大功率水泵在10小时内必须保持工作状态,保证抽水量达到每小时2500立方米,并对井下排水工序实施了改进,排水量明显加大。时间进入4月5日,这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井下终于传来喜讯,115名工人陆续被救出,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和山西省长王君始终坚守王家岭煤矿通风大巷口现场指导救援,这时,距离事故发生已过去了八天八夜。115名被困人员成功救出后,指挥部又下达了新的任务,强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创造性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大救援工作力度,全力以赴、千方百计、争分夺秒,搜救其余被困人员。

发生在湖南省祁东县顺达矿业有限公司高峰铁矿的透水事故同样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快速反应为他们成功救援抢得先机。事故目击者通过电话向乡党委书记陈金定报告后,乡里将这一险情迅速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安监局局长刘尧臣,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市长张自银接报后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遇险人员生命,竭尽全力打通生命通道。衡阳市副市长段志刚率领市政府副秘书长晏华衡、市安监局局长黄荣葆、市煤炭局局长唐建军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市矿山救护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并深入井下现场了解情况。在充分掌握井下情况的前提下,制订了科学有效的救援方案,紧急调集公安、消防、武警、医疗等100多名精干队伍组成四个梯队,其中公安、武警、消防、医疗梯队和过水坪镇煤矿救援队在一个小时内赶到了现场,消防部门组织12台大功率抽水机同时启动抽排地表积水。其他地方救援队在收到消息后,也在第一时间奔赴事故现场。到下午1点多,现场就聚集了8支共250多人的救援队伍。当地党委政府成立了现场抢险指挥部,下设救援、后勤、医疗、安保、善后等5个组,展开时间与生命的赛跑。消防队员调动12台大功率水泵日夜不停地抽水。机器修了坏,坏了修,有时还会震动落水,救援队员跳进水里抱上来继续抽,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采场再透水。每一个人都想快点、再快点,每一支救援队都在向极限挑战。多出一车矿石意味着遇难兄弟多一份希望,600米长的巷道,出一车矿石,时间从20分钟提高到15分钟,最终达到了每车8分钟的极限速度。

特别启示二:科学施救,措施得力,正确决断创造生命奇迹

王家岭事故原因基本认定为小窑老空水透出。小窑老空水,犹如地下水库,一般积存时间长,水量补给差,属于“死水”,它多以静贮量为主,一旦突水,来势凶猛,涌水量大,破坏性强。老空水酸度大,不能饮用,而且对井下轨道、金属支架、钢丝绳等金属设备有腐蚀作用,老空水透出一般伴有有害气体的涌出。事发后短短3个小时内,王家岭矿井下100多米长的巷道里涌出约13万立方米的水,水面距离矿口约1000米,积水已没过巷顶。突发的大水瞬间涌出,使施工机械和垃圾快速堆积,造成地下情况复杂,救援队员下井潜水和机器人都派不上用场,交叉作业,又使狭小的空间显得更为拥挤。抢险指挥部派出7名救护人员和6名潜水员到井下探测,了解到井下情况比较复杂,水浑浊而且较深。在这种情况下,抢险指挥部的50多位专家帮助决策,采取四种排水办法并举,即地下排:往比有水巷道低的地方井下直排;侧面排:设计3个钻孔,打通与有水巷道相邻150米的另一个巷道,平行排水;井口排:从2个巷道安装水泵往地面排;地上排:钻垂直钻孔直接抽水。主巷道第一个工作面内800米处左侧底部是发生透水的地点,中煤集团一建公司山西临汾碟子沟项目部矿建27队在此作业。在27队后面主巷道内还有8个工作面,深度不等,但多数比27队地势高。抢险指挥部严格按照排水救人、通风救人、科学救人的原则,落实具体工作保障安全抢险。事故排水主要经历了“三步走”:第一步是恢复了矿井排水系统,第二步是在进风井等新铺设两道分别为2寸、6寸的排水管道,第三步是铺设附加排水设备,加大排水能力。

王家岭煤矿为高瓦斯矿井,救援队伍在面对水患的同时,还要面临有毒气体的威胁。排水要钻孔,打钻会产生火花,一旦操作失误便极易引发瓦斯爆炸,因此井下用电极其谨慎。王家岭煤矿属新建巷道,土层不稳,突至的大水使水质混浊,加上老窑水酸度极高,轻易下井极易引发次生灾害。但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救援队伍下水救人的目标,井下工程人员采取了“大泵不动管线动”的办法,克服了大功率泵“工作2小时移泵1小时”的工序窝工现象。到4月3日18时,已有15台水泵投入排水,总排水量达到9万多立方米。4日晚开始的大规模井下搜救工作,始终坚持科学施救、有序高效、分秒必争的原则。指挥部指定井下救援总指挥,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分别由省、厅局、大企业领导担任指挥或协调员,使得多达2000多人的井下人员进退有序、安全施救。

而在湖南祁东高峰铁矿透水事故救援中,根据现场情况分析,有大约1000立方山洪,带着大量的泥砂和矿石,冲进巷道,造成14号、24号人行通道堵封。24号是平时矿工上下矿井的习惯性通道,而管涌发生在14号人行通道,该通道堵塞严重。指挥部果断决定采取四条措施:一是以最快速度抽干地表积水;二是集中力量打通24号生命通道;三是稳妥寻找其他救援路线;四是采取钻探等方式,尽快确定被困人员准确位置。对各路救助力量采取梯队救援方案,分梯队分班轮流作业,保证充足的体力和有序的流动。同时在救援过程中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方案,集中力量打通24号人行通道。当清除巷道遇到阻力的时候,指挥部在24号人行通道上行18米和20米处,果断实施2次定向爆破,整个救援先后实施3次科学合理的爆破,极大提高了营救速度,赢得了宝贵时间。祁东县安监局副局长周子恢介绍说:“这次矿难救援制订了几个模拟方案,但是将24号人行通道作为主攻方向,一直没有动摇过。”

特别启示三: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在救援人员那里“救人”叫“抢人”

应急救援涉及装置操作、消防灭火、医疗救治等,是一件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工作,必须依靠各种救援力量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才能确保整个救援行动高效有序,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在王家岭倾斜的巷道里,普通人连站立都很困难,而救援队员却要将沉重的钢管和水泵送下井连接好。其中,最重的卧泵将近14吨。一名井下搜救队员介绍说,井下淤泥较厚,路面呈坑洼状,积水点并不相连,最深处积水约1.5米,“水淹到脖子处”,他们在铺设的床板上行走十分困难。事发次日,中煤五建公司100多名工人从几百公里外的山西省灵石县赶来,承担卸载救援管道的任务。一位姓刘的工人说:“我们三班倒,累了就铺张草苫子在职工澡堂里睡一会。”一些参与救援的工人三天只睡了四五个小时。一位姓朱的工人说:“我们累了还能躺会儿,饿了有东西吃。可井下被困兄弟呢,一想到他们,我们就着急。”另外一位王师傅也说:“人救不上来,心累。”在王家岭事故救援现场,指挥部通过GPS在地面选取地点,直接钻井200多米,通向可能有工人生还的巷道,成为被困人员与地面联系的“生命通道”。4月1日晚11时50分,从地面垂直钻下去的二号钻孔打通,施工人员开始顺着打好的钢管,向井下插钻杆。2日14时12分,在救援现场地面2号垂直钻孔,救援施工人员听到从井下传来敲击钻杆的声音。这是抢险救援工作开展以来,首次有声音从井下传递到地面,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救援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就这样,经过抢险救援队员八天八夜的紧张奋战,生命通道得以打开,井下搜救正式开始。4日22时30分许,随着总指挥部一声令下,首批10个救援分队共计100余人下井展开搜救。从辅助运输巷、胶带大巷、回风大巷3条线路展开大救援。23时30分,井下传来喜讯,搜救人员在回风巷道发现了多处闪烁的灯光,不断晃动,向救援人员示意。这是在井下发现的第一批生存者!

湖南祁东高峰铁矿透水事故救援现场,同样重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景象。衡阳市矿山救护队首先赶赴现场救援,当地地方救援队在收到消息后也陆续奔赴事故现场。过水坪煤矿救援队一行带着设备赶来了,神龙、奇源铁矿救援队来了,正在井下作业的清水塘铅锌矿、大岭铅锌矿救援队也赶来了。到4月8日下午1点多,祁东高峰铁矿事故现场聚集了8支共250多人的救援队伍。在抢险救援现场指挥部的协调组织下,为了井下的3条宝贵生命,千余人次投入到了这场争分夺秒的“战斗”。邻近的过水坪镇煤矿救护队携带着装备赶到现场,指挥部表示只要达到每8分钟一车的速度将给予三倍的报酬,他们的回答是:“我们不是为钱而来,而是为兄弟们的生命而来。”24号人行通道口距离被困人员约49米,由于地理、水质情况复杂,在清渣的过程中,多次出现堵塞,另有14号人行通道发生管涌通道严重堵塞,救援人员先后通过3次科学合理的爆破,紧密处理2个通道的堵塞情况,极大推进了掘进的进度。衡阳市清水塘铅锌矿业余矿山救护队是一支有着丰富经验的救援队,每一次险情发生,他们都能准确判断;每一次困难出现,他们都能找到应对的办法。白沙矿山救护队、市矿山救护队把最危险的工作揽在肩上,主动承担探险侦察、爆破任务,他们到达矿区后,分成两班,每班下井工作4小时轮流向前突进,成为8日至10日凌晨抢险救援的主要力量。他们不知多少次爬进不断涌下石块和渣土的通道,进行侦查。事后白沙救护队队长徐志军告诉记者:“我们是专业救护队,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不上,谁上?”

特别启示四:不抛弃、不放弃,自救与施救共同迎来新生

被困人员如何在数百米下的井下顽强存活?是什么使他们能够坚强面对来自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煎熬,突破“没有食物只能生存7天”的“生命法则”?就在救援队员抱定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全力以赴积极营救的同时,井下的被困人员也展开了与命运的抗争,自救行动与营救行动同时与时间赛跑。

王家岭煤矿大水冲来时,正在打炮的普二队瞬间被大水包围,大家慌忙往高处跑,没想到水位不断上涨,威胁到巷道里几十名工人的安全。危急时刻,队长王纪明、安全检查员、瓦斯监测员等管理人员决定用炸药炸开巷道,打通到邻近的一条巷道,让水位下泄,这样大家才有生存的希望。随着一声巨响,巷道被打通,王纪明带着工人们与另一巷道的50多名工人会合在一起,聚在一起的工人达到近100名。为了保证大家在黑暗中不至于失去希望,他们自发地将矿灯收集起来,每隔一段时间开一次灯。大部分被困工人浑身都湿透了,鼻子、耳朵都是泥土或煤灰,相邻的工人们互相抱着取暖。两三天后,一些年轻的工人精神接近崩溃,有几个失声痛哭、情绪激动。这时,一些老工人就开始安慰他们,有人还说出贵州3名矿工被困井底25天最终获救的故事。在井下八天,每名工人都在时刻与寒冷和饥饿搏斗。几名工人发现井下打桩用的木桩上有未清理干净的树皮,这是井下唯一能吃的东西。大家剥下树皮后,先将树皮泡在积水里,待树皮软了后再吃,树皮很难吃,吃了树皮后,大家胃疼得厉害,继续喝渗透水维持。井下水位时而高、时而低,被困人员用井下的风桶做筏子,先用风桶布把风桶两边扎起来,然后把网片和风桶绑在一起做成筏子漂浮在水上。工人们做了七八个这样的筏子,一个筏子能坐两个人。当水位低的时候,被困人员坐着筏子用铁锹划着向外走,最远的时候向前划了有50多米,试了许多次,前面巷道里的水都漫到了顶,只好又退回来。王家岭煤矿被困人员面对梦魇,尽一切可能在坚持,通过吃树皮、喝脏水延长生命时限,生存近9天;通过敲击金属管道、轮流晃动矿灯来坚定传递生命讯息。尽管深陷黑暗,他们没有放弃希望,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妻儿需要自己活着。王家岭115人成功升井,获得重生,这一奇迹修正了人们关于抢救生命的心理极限。面对最初排水量小、水位下降迟缓的局面、面对时间过去仍迟迟未能下井救人的境况、面对关于灾难事故中黄金救援时间的一般预判,8天8夜里,人们的心理在不断变化,或有失望之想,或有放弃之念,或有生命已逝之忧。但奇迹告诉我们,坚持就是胜利,不要轻言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应当付出百倍的努力。

在祁东高峰铁矿也是如此,被困人员想方设法进行自救也为他们赢得了宝贵的生存机会。袁好方是矿里一名钻工,事故发生时,他与5名工人正在井下检查设备,突然听到有哗哗的水声由远而近传来,随即有股冷风扑面袭来。有着丰富经验的袁好方马上感觉出事了,大喊一声快跑,带领大家就顺着24号人行通道往上面爬,大水夹着泥沙从14号通道冲进24号通道,随即弥漫周边通道。他们爬到了24号通道的最高处,还是被水淹到胸部。过了一会儿,水慢慢退了些,几个工人躲避在24号通道上方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稍顷,从14号通道传来垮塌的声音。袁好方判断24号通道暂时应该不会有危险,便招呼大家保持体力,节约矿灯,轮流开灯;将巷道里的树皮、纸屑等可以充饥的东西收集起来,用矿帽接矿洞滴水储备饮用,然后用钢钎每隔5分钟敲击一次,发出求救信号。在井下的47个小时,矿工们饿了就嚼树皮,用水冲服。井下组织的爆破不断传来动静,他们知道外面一直没有停止过救援。24号通道在两次成功的爆破和清除130多斗泥砂后,通道通畅了,可以感觉到流动的空气,被困人员顺着气流,就着唯一一个矿灯微弱的灯光,慢慢摸索着从24号通道成功走出来。第一时间参与救援的白沙救护队救援人员廖财义说,“最后一名被困人员从通道安全出来之后,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不愿放开,那一刻,我也被生命的重生感动了,和他紧紧抱在一起哭了,因为太激动了!”袁好方谈起47小时被困经历时说:“我们在井下时都有一个信念,就是相信自己一定会活着出去,党和政府一定会想办法救我们,而我们自己也不能放弃。”正是秉承这样“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使他们在井下想方设法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生死难关。

救援奇迹的产生,不能忽略这样一个重要环节,被困人员能够在那样又黑又冷的环境里、在又怕又饿的困境下采取正确有效的自救,源自生存本能、源自实践经验,也或多或少源自岗前专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如何普及生产一线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加大培训力度、使工人们面对灾难增强自救意识;如何监督管理生产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严格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生产安全;如何把职工生命放到比利益更高的位置,彻底摒弃带血的GDP,这些问题是矿难过后我们应该反思的。

同类事故链接

2005年8月7日下午1时30分,广东省梅州市兴宁黄槐镇大兴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123名矿工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上报了国家安监总局,并在国家安监总局的指示下,启动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全力组织事故抢救工作。广东省紧急动员全省力量进行救援,并积极寻求兄弟省市的支持,江西、河南、河北抽水设备纷纷入粤。兴宁市组织了600多人开展事故救援工作。经过23天日夜抢救,由于矿主和主要管理人员逃匿,严重影响了事故抢险和调查处理,加上井下不具备生存条件,救援难度大,抢险工作面临较大安全隐患,救援被迫中止,被困井下的123名矿工无一生还。

2007年7月29日上午8时40分左右,河南省陕县支建矿业有限公司支建煤矿东风井因山洪暴发引发透水事故,69人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生产单位及时上报矿难详情,积极主动承担起救援方案的设计、实施,为救援行动的最后成功赢得了时间。在整个救援行动中,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不惜一切代价营救矿工”的高度关切批示到国家总局紧急部署研究救援方案,从国家总局领导当晚飞赴陕县会同河南省领导冒雨进行现场指挥再到现场每个救援队员的全力营救,经过76个小时的苦干煎熬,被困69名矿工全部成功获救,刷新了当时中国煤矿救援史上的记录。

记者点评:

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和高峰铁矿“4·8”透水事故相继发生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分别对两起矿难实施了卓有成效的救援,坚守信念,尊重生命,不抛弃、不放弃,终于使大批被困工人兄弟平安生还。

成功的抢险救援行动创造出两个奇迹,一个是被困人员的生命奇迹,一个是事故救援的奇迹,不断刷新了中国应急救援历史纪录;成功的抢险救援行动见证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出社会各界“生命至上”的价值坚守,为我们今后积极面对困难、抵御各种灾害、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当我们为所有被救人员获得重生而欢欣鼓舞、感动落泪时,同样不能忘记那些永远留在黑暗中的遇难者,不能忘记一次次付出生命代价换回的血的教训。不安全不生产,这是生产单位最基本的制度标准,也是从业人员永恒不变的行为准则,它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和任何情况下,它提醒我们要对生命心存敬畏,要以更大的热情、更扎实有力的工作,去努力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奇迹。这不是奇迹但胜过所有奇迹!

责任编辑 黑菊花

猜你喜欢

巷道救援事故
紧急救援
学中文
基于FLAC3D的巷道分步开挖支护稳定性模拟研究
3D打印大救援
坚硬岩石巷道中深孔爆破技术的应用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救援行动
深埋断层与巷道相对位置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井下多功能巷道修复设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