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农村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实证分析

2010-11-08钟苏侨

当代经济 2010年22期
关键词:大众化学费农村居民

○邓 新 钟苏侨 郑 蒙

(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 江西 南昌 302302)

江西省农村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实证分析

○邓 新 钟苏侨 郑 蒙

(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 江西 南昌 3023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乡高等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高等教育的增长情况并没有随着整个高等教育的扩招而迅速扩大。本文从江西农村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状况的角度出发,分析江西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江西农村高等教育的政策建议。

农村高等教育 成本分担 制约

现代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促进个体向上流动的一个重要工具,尤其是高等教育对于提高人口的素质、实现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起重要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城乡高等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高等教育的增长情况并没有随着整个高等教育的扩招而迅速扩大,而江西是个农业大省,农村高等教育的普及情况直接关系到江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我国农村高等教育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精英教育时期和大众化教育时期。1999年之前的精英教育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工农服务,农村和城镇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差距不明显。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高校扩招的重大决策,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

1、我国农村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

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本文分别找出了各个时期的城乡高等教育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并根据表中数据制作相关的图表进一步说明高等教育覆盖比例的变化情况(见表1、图1)。

从表1可发现,自1999年以来,城乡高等教育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农村高等教育的平均覆盖比例为0.74%,平均增长率为0.09%,城镇高等教育的平均覆盖比例为11.17%,平均增长率为0.54%。另外,由图1可以直观地看到,十年间,城乡高等教育的覆盖比例基本是稳步上升的,只在2006年城镇高等教育覆盖比例有所下降,这说明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全面启动给农村和城镇都带来了很大进步,使得全国高等教育覆盖比例大大增加。但也应看到,同时期城乡高等教育平均覆盖比例的比值为15.09,平均增长率的比值为6,可见在全国高等教育日益迈向大众化阶段的情况下,农村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远远落后于城镇。

表1 城乡高等教育情况

图1 我国高等教育覆盖比例变化情况

表2 1999—2007年农村居民对高等教育学费的经济承受能力(单位:元)

2、我国农村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时期,农村高等教育却未能得到相应提高,城乡高等教育差距反而不断拉大,通过表2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这主要是由其成本分担格局造成的。

对比同时期的高校收费情况和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情况,可以看出:一个大学生一年仅学费项就要超过一个农村居民一年的收入。在2001年学费猛涨之后,全国平均有72.54%的农村居民户支付不起当年的高等教育学费和生活费。此外,杨开明根据世界银行专家卡尔逊提出的按居民收入的定价模型(P=10%FS+10%SS,其中P为学费,FS为中等偏下家庭年收入,SS为受教育者或居民未来的年收入),计算出我国高等学校的年学费应该为4200元,而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实际收费标准为4500—6000元(不包括住宿费)。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现阶段我国高校收费普遍偏高,甚至完全超过了一个农村居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这对于我国农村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江西农村高等教育的分析

江西作为中部农业及人口大省,其农村高等教育普及率却大大低于全国水平,这无疑会阻碍江西的教育发展和经济崛起。因此,对江西省农村高等教育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1、江西农村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

“十五”期间江西省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跃性发展,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逐年增长,但财政投入增长的速度大大低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速度,生均财政投入在逐年降低,而与此同时,个人承担的学杂费处于逐年上升态势,平均增长率为12%。从表1中江西省高等教育的覆盖比例可以看出,江西的受教育程度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农村的受教育程度,1999年江西农村高校教育的覆盖比率仅为0.2%,2008年仅上升为1%。

2、江西农村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分析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可划分为学生个人及学生家长、高校和社会。而江西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主要体现为学生个人及政府,高校分担比例实则很小,具体分担情况如下。

(1)学生个人及家长分担部分。按照现行的收费标准,可将江西省农村居民和全国农村居民对高等教育学费的承受能力进行对比,进而分析江西农村学生及其家长对高校教育成本的分担情况。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在1999年到2004年期间,学费占江西农村家庭收入的比例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当时江西农村家庭对教育成本的承受能力较弱,但2004年到2007年,学费占江西农村家庭收入的比例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说明江西农村家庭对教育成本的承受能力有所好转,但从数据上看,高校学费还是高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农村家庭还是难以承担高校的教育负担。且2007年江西学费占农村居民收入的比例与全国情况一样,处于上升趋势。

图2 2005—2007年江西高校主要经费来源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

(2)高校分担部分。通过整理数据发现:高校分担教育成本的比例较少,而社会及学生个人分担的部分较多,尤其是学生个人分担部分,占所有经费来源的一半以上,而社会分担部分也占到了三分之一,由此可见,高校分担部分非常少。具体情况见图2。

(3)社会分担部分。社会分担部分包括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社会人士两个分担主体。第一,政府。在我国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下,高等教育支出是高等教育成本的集中反映,由此可以进一步说明政府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状况。从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分析可以看出,江西省公共财政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比例没有超出过总成本的三分之一。而对比国内外其他各省情况来看,这个比例可以说是还不够的,我国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村高等教育的投入。第二,企事业单位、社会人士。从图2可以看出,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占江西整个高校经费来源的比例非常小,基本上是在1%—2%之间波动,形成了江西政府与个人作为两大基本主体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格局。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士似乎对高校进行捐资助学的意识很淡薄,但国外恰恰相反。如:美国公立大学1999—2000年财政年度捐赠和基金收入超过5%,私立大学超过14%。其私人捐赠在高校经费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份额。

三、实证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成本分担机制在江西乃至全国的运用不合理。这主要表现在分担主体的实际分担比例不科学。

针对该结论,本文提出了如下的对策:第一,对学生及家长收取有差别的学费。具体可以通过资助和奖励两种形式实现差别收费。第二,高校自身努力拓宽经费渠道。如可通过自身科研技术部分地对外营业获取额外收入。第三,政府实施有效政策并优化政府投入。主要是适当减缓学费增长幅度并加大奖学金的投放。第四,优化社会基金投入。对个人捐赠,不仅不需要纳税,反而在他的资本源中免去资本增值税,通过政策上的优惠来促进捐赠。

[1]钟莉、刘少雪:改善农村高等教育的政策建议[J].复旦教育论坛,2006(6).

[2]甘国华、姚林香: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实证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12).

[3]崔荣芳、杨海平:湖南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10(5).

[4]郭书君:我国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10).

[5]张亚斌、彭世琦、艾洪山: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8(2).

猜你喜欢

大众化学费农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我的兴趣班学费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孔子曰”之孔子的学费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