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要素 推动地质找矿大突破

2010-11-07河南省地矿局

资源导刊 2010年11期
关键词:联片矿权嵩县

□河南省地矿局

整合要素 推动地质找矿大突破

□河南省地矿局

去年以来,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为契机,结合地质工作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围绕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关键问题,通过开展“整合勘查”,不断探索新的地质找矿组织形式。

我局从省情、局情出发,把地勘单位的自有矿权以矿集区为单元整合起来,使零星分散的小勘查区集成为联片的大勘查区;把地勘单位的技术、人才、装备、资金等找矿要素整合起来,并与大企业合作,使得各自为战的小项目集成为统一的大项目;以搭建大平台、实施大项目、形成大投入、开展大会战的方式,推动实现地质找矿大突破。我们将这种找矿组织形式称为“整合勘查”。

2009年初,整合勘查试点工作在嵩县金钼多金属矿集区全面启动。项目首期整合了局属单位的8个探矿权,面积67平方千米,投资概算1.8亿元。局组织15个地勘单位联合出资成立豫矿资源开发公司,与中国五矿集团合作,搭建起勘查项目的投融资平台;从局属地勘单位选调了技术骨干、施工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350多人,开动钻机近30台(套),开展了新时期的找矿大会战。用不到半年时间,完成钻探近2万米,投入勘查资金4000多万元,在3个勘查区实现了找矿突破,新增黄金资源量超过20吨,达到大型规模。2010年,为进一步扩大整合勘查成果,我局与中国五矿集团、洛阳市有关部门合作,制订了矿集区深度整合勘查方案,将该矿集区内我局的所有探矿权、采矿权、生产矿山和部分社会矿权整合在一起,使勘查区面积增加到140平方千米。通过深度整合,有望形成黄金资源总量达100吨的勘查开发基地。

整合勘查尝试以地勘单位自身优势,以市场手段解决制约地质找矿突破的“权”(矿业权)、“钱”(勘查投入)、“台”(合作平台)、“利”(利益分配)等关键问题。主要特点:一是整装部署,联片勘查,遵循了地质工作规律。在嵩县矿集区10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分布有工作程度不同、大小不一、主体各异的近300个矿业权,使整装勘查部署难以实施。针对这种情况,在局部整合阶段,国有地勘单位率先整合同一矿集区的自有矿权,与优势企业合作形成“找矿联盟”来组织实施;在深度整合阶段,由政府引导,依照成矿地质条件相关、区域彼此相邻、原矿权人之间有合作勘查愿望等条件进行整合,形成联片的整合勘查项目;在战略整合阶段,由政府主导,以成矿区带为单元,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装勘查。二是风险分担,利益共享,遵循了市场经济规律。找矿活动具有高风险性,但由于单个矿权的找矿风险大,地勘单位事业体制下又缺少找矿风险决策机制,使得地勘单位不敢投入。通过矿权整合,大大提高了找矿成功的概率,只要一个勘查区实现突破,就保障了整合项目的投资回报。整合的矿权越多,分担后的勘查风险就越小。找矿活动还具有高回报特点,在找矿成果还不能自主进入市场公平交换的情况下,“整合勘查”通过股份合作、构建多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内部以多种投资方式入股、以持有股份多少分享勘查成果的方式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符合,有利于调动各投资主体的找矿积极性。

嵩县整合勘查项目启动不久,国土资源部开展了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省国土资源厅站在破解全省地质找矿难题和构建新机制的高度,将其确定为我省大讨论的实践内容,用大讨论形成的共识指导实践,用具体实践催生大讨论成果。为使这一探索性工作顺利展开,省厅一路绿灯,及时发文同意将整合矿权勘查成果统一管理,并对到期的矿权给予延续。洛阳市、嵩县也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9年5月22日,徐绍史部长亲临项目施工现场,对嵩县整合勘查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和鼓励,指出:“这种探索符合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扎扎实实抓下去,可以在短时间取得找矿突破,也会形成可以推广的经验。”

当前,我们正深入贯彻部省领导指示,进一步加强嵩县地区的整合勘查找矿工作,并将此作法在全局广泛推广,决心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圆满的答卷。

猜你喜欢

联片矿权嵩县
嵩县中药材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南非矿业本土化立法进展及相关投资风险应对策略
嵩县
农村地区学校开展联片校本研修活动的实践思考
国有大型油气企业矿权流转机制及建议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嵩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城乡联片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矿权转起来
现阶段矿权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嵩县槐树坪矿区探明一大型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