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墨西哥湾
2010-11-07撰文思源
撰文/思源
梦魇墨西哥湾
撰文/思源
↺ 漏油事故的“责任切割”。
美国总统奥巴马并没有料到在2010年4月20日晚10点,在墨西哥湾距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千米处海面的“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上会刮起自己政治生涯上的一场“卡特里娜飓风”。在这一天的午时,“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上的一名工人观察到钻杆突然喷气,随后气体和原油逐渐冒了上来,平台上升起一片“气云”,完全罩住“深海地平线”,钻台大型引擎随即爆炸。约36小时后,“深海地平线”沉入墨西哥湾。
4月24日,“深海地平线”底部所在的油井出现的三个漏油点持续向外泄漏原油。29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州长宣布,由于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深海地平线”底部油井原油泄漏对沿海地区构成威胁,路易斯安那州进入“紧急状态”。截至6月5日美国官方的统计,漏油油井一直在以每天1.2万桶到1.9万桶的速度向墨西哥湾“倾倒”原油。
“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长121米,宽78米,可在最深2438米的海域从事生产。它是世界上先进的第五代钻井平台之一,同等级别产品的造价为6亿到7亿美元。该钻井平台由韩国现代重工于2001年建成,隶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BP)租赁。不久前,BP刚将租赁日期延长至2013年9月。。
5月27日,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东厅举行了针对漏油事件的第一次单独记者会。在这场持续了63分钟的记者会上,奥巴马主动对漏油危机承担起责任。他说:“如果你们想知道谁来负责,我来负这个责任,我的工作就是采取一切可行措施,来制止这场危机。”
就在奥巴马记者见面会的前一天,BP在两次封堵措施失败之后正式启动了“灭顶法”来彻底封堵油井。所谓灭顶法,即用泵将较重的液体打入油井,使其压力大于油井外泄的压力,从而减缓漏油速度,然后再向油井漏油处注入水泥封闭油井。人们普遍认为,这是BP的最后一招。
1. 当地时间5月3日,美国Chandeleur Sound,一顶沾满泄漏石油的头盔
2. 溢油厚厚的一层铺在海面上
3. BP的工人在昼夜清理油污,疲惫不堪
4. 翅膀沾满油污的海鸟奄奄一息
5. 面对严重的污染情况,工作人员紧锁了眉头
可是不幸的是,5月29日从BP高管口中传来“灭顶法”失败的消息。BP首席运营官道格·萨特尔斯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试图用‘灭顶法’(堵漏),但经过3整天尝试,仍无法控制油井漏油。”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并非是“黔驴技穷”,在遭遇了连续的失败之后,BP拿出一个新的控漏计划——“盖帽法”。工程师遥控深海机器人,将漏油处受损的油管剪断、盖上防堵装置,防堵装置与油管相连,把漏出的石油和天然气吸至油管内,再将原油送至海面上的油轮。此外,永久性解决漏油的最佳方法是钻减压井,工程人员分别于5月2日和5月23日开始钻两口减压井,每口井需耗资1亿美元,但这种方式需要至少2到3个月才能见效。
“灭顶法”的失败正式宣告了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进一步升级。“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已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美国白宫能源和气候变化政策顾问卡萝尔·布劳纳在5月30日表示,如果现行所有封堵泄漏油井的方法都无法奏效,原油泄露可能一直持续到8月份减压井修建完毕后才会停止。
由于泄漏油井迟迟得不到封堵,奥巴马政府面临的外界压力也越来越大,其执政能力受到质疑。一些媒体更将此次事件与2007年的“卡特里娜飓风”相提并论。为此,在“灭顶法”宣布失败后,奥巴马立即表示,“我们将继续寻求通过任何和一切负责任的途径封堵泄漏。”他不仅接连派出政府要员亲赴墨西哥湾安排救灾事宜,他本人也高调前往灾区,以期挽回政府形象和民众信任。6月4日,奥巴马第三次访问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现场,向“罪魁祸首”的BP倾泻了满腔怒火,炮轰该公司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却还在考虑给股东分发巨额红利。
他同时称根据了解的情况,事发后,BP签署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电视广告合同,修补他们在这场事故中的形象。奥巴马警告说:“我不想听到的是,他们给股东发了那么多红利,花了那么多电视广告费,却在赔偿这里的渔民或中小企业时斤斤计较。”面对日益累积的民意压力,奥巴马政府坚决而迅速地完成与BP的责任“切割”,同时,他也决不能让BP成为解决漏油危机的英雄,而让他独自承担责任与压力。
↺ 一个都不能逃。
在这次漏油事故中,原油勘探开发者和原油所有权人为英国石油公司,但该钻井平台隶属于瑞士越洋公司,为BP租赁。而油田建设施工,已经分包给美国哈利伯顿公司,事故发生处正是由其负责的水泥作业。可见,事故责任方不仅涉及BP,还牵涉瑞士越洋公司和美国哈利伯顿公司。
2010年5月11日,在首次出席美国参议院委员会接受质询时,三大公司均不愿承担责任。BP指责越洋公司的防喷器失效;越洋公司反驳称爆炸根源并非防喷器,而是封堵油井的水泥或钢套发生问题;哈利伯顿方面则表示,施工完全依照BP的要求行事。无论如何,BP都应该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
美国《纽约时报》在援引BP内部文件时指出,首先,BP管理层在选择“深海地平线”油井套管时将范围缩小到两款套管。尽管他们清楚知晓其中一款风险高于另一款,但最终却选定风险较高的那款。2009年6月22日,BP多名工程师向企业管理层提交内部报告,认为这款金属套管可能在高压下“崩溃”。不过,这家企业仍然坚持使用这款套管。
此外,在这份报道中,一处细节也暴露了奥巴马政府在该事件中不可推卸的责任。报道指出,在今年4月20日钻井爆炸起火前的十余天内,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遭遇不少故障,大多故障被通告给美国联邦监管机构。由于发生这些故障,BP不得不调整作业手段并报批美国监管部门。距钻井爆炸时间最近的一次报批发生于4月15日,但是,该份文件提交不到10分钟后,监管部门就批准了该项申请。
美国石油开发监管机构与大型油企之间长期的暧昧关系已不是什么新闻。他们有时甚至相互勾结,形成一种模式:石油开发许可证被频繁发放,直接导致获得开发资格的油企对安全问题的神经越来越麻木。对此,奥巴马已痛下决心“必须终结油企和监管部门的私密关系”,并成立独立的总统委员会调查漏油事件,对地方和联邦层面的海洋监管体制以及内政部矿产资源管理局的结构和功能等进行调研。
美国媒体普遍认为,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调查不断取得的进展很可能会表明,和1986年“挑战者”号发生的那场灾难一样,在这起事件中,也是某些监管上出人意料的漏洞,导致复杂的技术系统出了问题。
↺ 美媒指责政府表现迟钝。
6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向全体美国国民阐释政府在解决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中采取的对策并承诺将解决这一问题。此后,美国各大媒体迅速对该电视讲话做出回应。
美国《华尔街日报》17日率先刊文,曝光漏油事件处理的全过程,指责政府表现迟钝。文章称,5月19日,当油污向路易斯安那州墨西哥湾沿岸地区靠近时,却有数千英尺长的拦油栅仍被堆放在特利勃区的一处码头,等待BP的承包商去安设它们。又过了两天,这些拦油栅才被放置到海上。虽然早在BP的海上钻井发生大规模原油泄漏之后美国联邦政府就迅速采取了行动,但在墨西哥湾沿岸的海滩和港湾,仍随处可以看到政府对此次灾难应对缓慢的迹象。
美国媒体认为,联邦政府各机构之间,以及联邦、州和地方官员之间,对于如何应对漏油事故往往无法达成一致。联邦官员们在重要行动上往往会改变主意,有时还不止一次改变。他们曾批准向海中注入化学品以分散油污,但接下来又认定这些化学制品的毒性太大,可后来还是再度批准了这么做。对于路易斯安那州当地政界人士提出的一项应对举措,联邦政府先是指责,接下来是展开辩论,后来还是予以部分批准了。这项建议是修建一些屏障岛,以阻挡油污蔓延。
负责新奥尔良地区的海岸警卫队官员斯坦顿说,在石油泄漏的第一个星期,政府管辖的工作人员就设置了数万英尺长的拦油栅。但他承认存在配置失当的问题。他说,尽管各地区实际需求不尽相同,但各地方都要求获得拦油栅,于是海岸警卫队决定都要照顾到。斯坦顿说,如果没有这些互为竞争的要求,我们或许能够让手中的拦油栅发挥更大的效用。雪上加霜的是,政府没有合适型号的拦油栅。斯坦顿说,用于开阔海域的拦油栅比用于平静且有遮拦水面的拦油栅更大、更结实,但价格昂贵,供应不足。在漏油向东扩散之际,阿拉巴马州州长利雷决定阻止这些石油渗入珀迪多湾,这个海湾对于阿拉巴马和佛罗里达的渔业、旅游业都非常重要。
5月中旬,利雷和海岸警卫队制定了一套方案,准备利用开阔海域专用的重型拦油栅把石油阻挡在外。利雷的发言人说,阿拉巴马州有关部门满世界搜寻他们需要的拦油栅。5月下旬,他们在巴林找到了这种拦油栅,并空运到阿拉巴马州的海边。几天后,海岸警卫队将其交给了路易斯安那州。利雷甚为恼怒。海岸警卫队和阿拉巴马州有关部门转而设置了更轻型的拦油栅。
6月10日,石油冲进了珀迪多湾。
愤怒的美国环保人士对BP强烈抗议
↺ 清算才刚刚开始。
6月4日,BP宣布已成功用一个漏斗状装置“盖住”墨西哥湾海底的漏油油井,并开始将部分泄漏的原油和天然气输送到海面上。正当BP在解决漏油事故方面初见曙光的时候,美国政府以海岸警卫队名义,向这家石油公司开出了一张约7000万美元的处理漏油费用账单。但是,对于BP而言,这一惊动美国总统至少三次赶赴现场的事故,清算才刚刚开始。
美国人对于石油泄露损失的估量有他们的经验性理解。这次发生的漏油事件勾起了美国人对1989年阿拉斯加漏油事件的回忆。1989年3月24日,美国埃克森公司一艘装载了5300万加仑原油的超级油轮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触礁,8个装满原油的仓库破损并泄漏,约3.7万吨原油流入大海。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威廉王子湾附近1300多平方千米的海面被厚厚的原油覆盖。埃克森公司花费21亿美元善后,不过原油泄漏的后遗症至今未消。在近海沙滩地表以下十几厘米的泥土里依然能找到原油的残留物;威廉王子湾的一些裸露的礁石上还能发现原油的痕迹。估计至今还有约2万加仑的原油没有被完全清理。
到目前为止,BP已经为这场事故付出了9.9亿美元,这其中包括支付赔偿金,付给海湾地区路易斯安那州、阿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和佛罗里达州的费用,减压井和其他减缓原油泄漏措施的费用。另外,BP已经答应为路易斯安那州海滩建造6个隔离带防止油污入侵,这项费用预计为3.6亿美元。目前处理这一事故可以预见的费用已经注定突破10亿美元。
BP已经开始估算这场事故的总体损失,瑞士信贷一直在调高对这个数字的估算,目前已经调高到370亿美元,其中230亿美元的清理费用,还有140亿美元用作法律诉讼。分析人士称,这将吸干这家公司今后3年开支外的自由现金流。这个曾经启用“灭顶法”封堵失败的公司会不会在此次事件之后遭遇自身的“灭顶之灾”,这都是一个未知数。
而生态和环境的损失确是无法量化的。那些被油膜裹住羽毛的海鸟僵死在沙滩上,那些来不及遁逃出黑油水的幼年海豚的尸体都在警示着我们,这些最直观的死亡信息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清算,它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