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人文素养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

2010-11-06孟艳君马淑丽

护理研究 2010年36期
关键词:学时人文设置

孟艳君,马淑丽

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人文素养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

孟艳君,马淑丽

自21世纪我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加剧,导致社会人群疾病的成因在单纯生物因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心理和社会因素。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为病人治疗疾病的同时要多关注病人的心理、人格、隐私、尊严等。因此,加强护理人文教育是符合医学模式转变需要的。课程作为达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科学合理的人文课程设置是提高护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1]。目前许多护理教育者已经对护理人文课程的设置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但关于高等中医院校护理人文课程设置的研究国内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对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护理专业本科人文素养课程设置状况做一调查分析,为该类课程的改革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国内10所高等中医院校全日制护理本科人文素养课程教学计划。纳入标准:以高中毕业入学为起点的全日制(4年制)护理本科。排除标准:全日制(5年制)护理本科、专升本科、成人高等教育、自学本科、函授或网络本科。本研究中将护理人文素养课程界定为人文社会学科与护理学交叉产生的边缘性学科所构成的课程。

1.2 方法 采用文献调查法。通过实地收集2份、网络查询获得8份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本科教学计划及相关资料。将名称、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归类,描述护理人文素养课程设置的状况。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和 SPSS13.0处理数据并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护理人文素养课程设置总体情况 10所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人文素养课程总学时数占教学计划总学时数平均6.8%,平均开设门数为7门,学时数为204.7学时。其中,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数平均3.4%,平均开设门数为3门,学时数为105.0学时;选修课学时占总学时数平均5.8%,平均开设门数为6门,学时数为174.0学时。

2.2 护理人文素养课程的开设情况 护理人文素养课程有14门,有的课程是每所学校都开设的,有的课程则是个别学校开设。开课率为100%的课程有4门: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但这4门课程的开设类型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设置。在人文必修课程中,开课率≥80%的课程有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护理礼仪;选修课程中,开课率≥80%的课程有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美学。详见表1。

2.3 护理人文素养各课程学时分析 各课程开设的学时有较大差异,如护理心理学开设学时数最多的有54学时,最少的仅24学时。各门课程均有一定学时的实践安排,大部分课程是理论学时多,仅护理礼仪是实践学时多于理论学时。详见表2。

表1 护理本科人文素养课程开设情况

表2 护理本科人文素养各课程开设学时数

2.4 护理人文素养各课程学期分析 第8学期均未开设,其他各学期的构成比见表3。

表3 护理本科人文素养课程开设在各学期的构成比 %

3 讨论

3.1 护理人文素养课程设置 本结果显示,10所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人文素养课程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偏少,为6.8%。比高等西医院校护理本科人文课程所占的比例要少,而我国医学院校总体人文课程学时比例仍不足10%[2],大部分院校尚未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使医疗服务中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相互关系更加紧密[3]。当前社会强调人文教育的观点已屡见不鲜,不少学者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但是,在理念上对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被不断肯定,而具体实施中却常常因为医学基础课业的繁重,使得人文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卫生部于2005年8月出台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中明确指出,增加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应逐步增加护理人文素养的课程科目和学时数。目前人文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没有统一的模式,各所院校间都存在不同。数据显示,高等中医院校护理人文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为主。这就使我国在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对人文课程的重视,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可见,护理专业本科课程结构中需要设置哪些人文素养课程、如何设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2 护理人文素养各课程分析 本结果显示,护理人文素养必修课程中,开课率≥80%的课程有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护理礼仪;选修课程中,开课率≥80%的课程有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美学。调研的10所院校,只有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这3门课程的开设形式是统一的,且开课率是100%。可见,护理教育者们对这3门课程的设置具有一致观点。其他课程的设置就存在较大的偏差,有的设置为必修课、有的设置为选修课,开课率也达不到100%。有些课程只有个别院校开设,如循证护理学、公共关系学仅1所院校设置。高等中医院校在护理本科人文素养课程的选择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护理人文素养各课程学时数的设置都有较大的差异,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这3门课程的开设形式是统一的,但学时安排上却不同:护理心理学最少学时数24学时,最多54学时;护理管理学最少27学时,最多56学时;护理教育学最少18学时,最多36学时。各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课程学时上有不同的侧重和设置。各门护理人文素养课程均有一定的实践学时,但大部分课程是理论学时多,仅护理礼仪是实践学时多于理论学时。可见,护理教育者们已经认识到护理人文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但未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受护理教育长期以技能训练为主等方面的影响,护理人文教育发展缓慢,教材及教学内容不规范,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护理学人文底蕴不足[4]。人文教育的关键是应用[5],护理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着重将人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并且要将护理人文素养课程分布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注意医、护、文的相互渗透,保证护理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教育的始终[6]。

综上所述,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本科课程设置应符合社会需求、医学发展,结合自身特色,整合中西医课程,拓展人文素养课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研究由于只是对我国部分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人文素养课程设置的现状作了一些分析,调查结果存在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 赵峰.面向21世纪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建设[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2):62.

[2] 朱慧全,赵光.关于开设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2):60.

[3] 何志成,杨妮.医疗活动中医患关系的人文思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3-476.

[4] 贾启艾.护理学人文底蕴不足[J].护理研究,2002,16(2A):63-65.

[5] 孟庆华,赵春惠.由SARS引发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1):670-671.

[6] 黄玉兰.我国护理专业教学中对护生人文关怀的教育概况[J].全科护理,2010,8(2B):455-456.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humanistic quality curriculum setup for undergra duate nursing students in hig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Meng Yan jun,Ma Shuli(Shan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Shanxi 030024 China)

1009-6493(2010)12C-3313-02

G420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0.36.013

孟艳君(1980—),女,硕士,从事护理教育研究,工作单位:030024,山西中医学院;马淑丽工作单位:030024,山西中医学院。

2010-09-28;

2010-11-21)

(本文编辑 寇丽红)

猜你喜欢

学时人文设置
人文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