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2010-11-06娟,刘

中国药业 2010年5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稳定型类药物

刘 娟,刘 莹

(1.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湖北 襄樊 441000; 2.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湖北 随州 441300)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致残率高,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而炎症反应是引起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1]。在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中,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此有益效应被认为与他汀类药物抑制炎症反应有关。但目前尚不清楚在确诊为UAP后以他汀类药物短期强化治疗能否获得更大的临床效益。笔者采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UAP患者,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变化,以进一步明确他汀类药物短期干预对UAP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UAP患者237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华心血管病编辑委员会制订的UAP诊断和治疗建议标准[2],其中男169例,女68例;年龄44~79岁;初发劳力型心绞痛33例,恶化型心绞痛90例,静息型心绞痛48例,变异型心绞痛36例,梗死后心绞痛30例。

1.2 治疗及检测方法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77例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应用抗凝血药、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受体阻滞剂等,不给予任何调脂药物;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氟伐他汀钠胶囊(商品名来适可,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治疗A组79例为40 mg/d,治疗B组81例为80 mg/d,疗程均为1周。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采血测定血清CRP和MMP-3,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试剂盒购自美国Market inc公司。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样本比较采用 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药物治疗期间,治疗B组有3例患者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34~156 U/L),服用保肝药并恢复氟伐他汀钠胶囊的常规剂量2周后降至正常;其余患者均未发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及肌酶升高等现象。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和MMP-3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和MMP-3的比较

3 讨论

不稳定粥样斑块具有纤维帽薄、脂核较大、巨噬细胞浸润较多等特征。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纤维帽的稳定性有关,当斑块的纤维帽中出现高浓度巨噬细胞浸润时,纤维帽基质被广泛降解,斑块趋向不稳定。纤维帽成分中90%以上是#型、$型胶原纤维,降解胶原纤维的MMPs是一组含钙与锌离子的具有相同功能区域和作用机制的细胞外基质蛋白水解酶超家族,由斑块内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现已发现的MMPs有20多种,根据结构和底物特异性可分为6类,其中MMP-3即基质溶解素可降解广泛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并能够将其他类型的MMPs(如MMP-1和MMP-9等)由酶原形式转化成活性MMPs。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发现,MMP-3分泌增多与粥样斑块不稳定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还表明,CRP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密切关系[3]。CRP是全身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是重要的动脉粥样硬化炎性标志物,为非特异性的血清炎性因子,直接参与血管内皮细胞附着蛋白质的基因表达过程,可影响这些血管内皮细胞的特性,启动凝血过程并使单核-巨噬细胞向血管内膜迁移[4]。这些生物学效应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厚、抗炎性反应等,使其不仅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缩小斑块,还能稳定斑块,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一步发展。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强化应用他汀类药物干预,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死率并改善预后,但尚需大样本循证依据的支持。

[1]Weissberg PL.Atherogenesis: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of atheroma[J].Heart,2000,83(2):247-252.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3]Davies MJ.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Heart,2000,83(2):361-366.

[4]Serruys PW,de Feyter P,Macaya C,et al.Fluvastatin for prevention of cardiac events following successful firs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2,287(24):3 215-3 222.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稳定型类药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