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与“五四”运动

2010-11-06曹晋杰

中华魂 2010年5期
关键词:新民学会书社学联

文/曹晋杰

毛泽东与“五四”运动

文/曹晋杰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等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次年1月,英、美、法、意、日等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和平会议”,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中国在大战中参加了战胜国一方,也属战胜国之一,派了代表参加会议,要求收回此前被帝国主义强占的各种权益,废除日本与袁世凯订立的不平等条约,遭到拒绝。此消息传来,全国人民群情激愤,从而引发了由学生掀起,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工、学、商联合的广大群众性革命行动——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以反对腐败、卖国的北洋军阀政府为对象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这次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的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条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经受了“五四”运动的教育和磨炼,才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拯救中华民族的伟大革命征程。这里记述的是毛泽东在“五四”运动前后的几个片断。

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成立新民学会集合一批志同道合的人

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深深感到要改造中国与世界,必须集合一批志同道合的人。1917年夏天,毛泽东发出了《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启事开头,引用了《诗经》上“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一句,接下来就是“邀请对爱国工作感兴趣的青年和我联络”,并特别提出“要艰苦有决心而能为祖国牺牲”。启事是毛泽东自己刻蜡纸油印的,发给长沙各主要学校,信上批“请张贴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这个启事也在长沙的报纸上刊登出来。

在杨昌济和其他进步老师长期的教育和熏陶下,毛泽东、蔡和森、肖子升、陈昌等进步学生,政治观点和学术观点渐趋成熟。他们经过反复讨论,深感不仅要有统一的思想,还必须结成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的团体。于是,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新民学会成立了。

新民学会会员条件甚严,学问、品行不好和没有志向的人不能加入。主要活动是每半月开一次会,讨论学术上或当前国事上的问题,报告学习和工作计划,也相互批评提意见。有时讨论一个问题,延长至一星期之久。每次开会,多半由毛泽东主持,并作结论。外地会员以通讯方式联系。毛泽东曾将1918年秋至1921年初新民学会会员之间凡涉及思想、出路、改造中国与世界方法方面的通信,按内容和时间编成三集,由文化书社印行。第一集收13封信,内有毛泽东3封;第二集收31封信,内有毛泽东8封;最重要的是第三集,共7封信,主要是毛泽东和蔡和森关于共产主义和建党的讨论。

组织新民学会会员到靠近革命高潮地区的法国去勤工俭学

1918年春,新民学会大部分会员面临毕业后的去向问题,许多青年都倾向于出国继续求学,而且那时赴日留学之风颇盛,罗章龙等便是这些人中的第一批。新民学会会员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聚餐,为罗章龙等饯行。毛泽东写下题为《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的送别诗(纵宇一郎是罗章龙的别号)。

1918年6月,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他和他的同学绝大多数都希望继续升学,但是又苦于缺钱。正在毛泽东苦恼之际,杨昌济从北京来信告诉他们,法国政府将继续来华招募工人,这是赴法勤工俭学的大好机会。杨昌济的来信,一下子解开了毛泽东他们心里的疙瘩,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欢迎和响应。

1918年6月下旬,毛泽东接到杨昌济从北京来信,便召集在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反复商量,觉得不能直接去苏俄留学,中东欧的德、奥、捷各国无产阶级又正在举行革命,也去不了,到靠近革命高潮地区的法国去,既做工,又求学问,是个好办法。于是,确定由肖子升、蔡和森负责进行联系。不久,蔡和森受新民学会委托赴北京,通过杨昌济的介绍,很快就找到了蔡元培和李石曾,并拜会了李大钊、章士钊等人,然后写信给毛泽东,转达了杨昌济的意见,希望他到北京来,一面主持勤工俭学事宜,一面入北京大学学习。8月中旬,毛泽东和罗学瓒等20多人动身去北京,湖南青年先后来了四、五十人,是各省最多的。由于华法教育会准备工作没做好,不能马上动身赴法国。有些人有怨言,毛泽东组织大家先参加留法预备班学习。预备班设法文、制图(为进工厂做工作准备)和数学几科。学期一年,一年后即去法国。

毛泽东和罗学瓒等8个新民学会会员,当时住北京景山东三眼井吉安东夹道7号,这是一座普通的三合院民房,8个人挤在北屋靠东的一小间屋内炕上,一个人要翻身,得警告两边的人。生活很苦,但学习新知识、读书求教很方便,参加各种思想和学术活动机会很多,可以自由到北京大学听课。为了解决一个月五六元的生活费,杨昌济把肖子升介绍给李石曾做秘书,又推荐毛泽东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作助理员,图书馆主任是李大钊,毛泽东的工作室紧靠李大钊办公室(今北京大学红楼一楼东南角)。

毛泽东在长沙时,就和在北京大学读书的邓中夏(湖南宜章人,原名邓康)经常通信,此时邓中夏主持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开始接近工农群众,做教育宣传工作,毛泽东和他来往更密切了。北京大学学生中的学术团体特别多,毛泽东除经常到北京大学旁听他喜爱的课程外,还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研究会活动。

毛泽东回到湖南后,向留在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讲述了自己在北京的经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简要内容和社会主义各种派别,还特别谈了他所了解的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形,随后就回家照顾有病的母亲。为了解决生活出路,毛泽东在长沙修业小学教历史课,月薪仅够维持最低生活。他把母亲接到长沙医治,母子曾短暂团聚一个时期。

在“五四”运动推动下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进步学生运动

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毛泽东在长沙亲自写、印、发了一个文字不长的传单,开头第一句:“同胞们,起来!”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以几个学校名义散发。同时,毛泽东以第一师范、商业专门学校等最有基础的几所主要学校为骨干,紧张地进行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恢复和改组工作。这个联合会是1918年夏为反对签订《中日共同防敌(俄)军事协定》举行全体罢课,遭到军阀张敬尧镇压,而后才建立起来的,组织不健全,发挥不了作用。经过新民学会会员积极活动,推选代表,于6月3日正式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会址设在落星田商业专门学校,学联会下面设评议部和执行部,评议部即学生代表会议,主席是商业专门学校学生彭璜;执行部主持日常工作,主席是第一师范学生会代表张文亮。他们都是新民学会会员,接受毛泽东指导。

学联会积极参加湖南各界公法团体于上年5月成立的国货维持会,以抵制日货为中心工作。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各界人民,学联会于7月9日联合工商各界开会,正式成立湖南各界联合会,当天参加成立会的工商代表有苏广(百货)业、纱业、染织业、轮船业、泥木行、瓷器业等30多个行业,会上组成了包括20个代表的各界联合会代表团。各界联合会基层组织是十人救国团,如在徐特立领导下的教育会所属各学校教职员,就成立了250余团。1919年7月15日,在400多个十人团基础上,成立了湖南救国十人团联合会筹备会,10月下旬正式成立湖南救国十人团联合会,柳直荀当选副总干事。

暑假期间,学联会组织各校留校学生,在长沙成立讲演团44处,到街头挨家挨户宣传反日爱国,在赤日炎炎下,奔走呼号,有的累得吐血。此时学联会和工人有了联系,学校办了许多夜校,动员工人上学。长沙第一纱厂、黑铅炼厂、造币厂等产业工人和泥木等行业工人,都组织了宣传队,和学生一起行动。回家过暑假的长沙学生到了各地后,联络各界组织了宁乡、醴陵、衡阳等几十县的国货维持分会,还和各界人士一起组织讲演团。

为了引导社会舆论,学联会办了一个刊物《湘江评论》,推毛泽东为编辑。《湘江评论》于1919年7月14日创刊,每期4开一大张,内容仿北京《每周评论》,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提倡民主与科学,分西方大事述评、东方大事述评、世界杂评、湘江杂评、新文艺等栏目,全用白话,当时在湖南全省很有影响。第一期全部,第二期2/3,第三期、第四期一半的稿件,由毛泽东执笔。7月21日,出了“临时增刊”第一号,整个第一版和第二版的1/3,刊登毛泽东写的“湘江大事述评”——《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毛泽东号召学生暑期回乡去做组织民众工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也发表在《湘江评论》上。《湘江评论》创刊号寄到北京后,李大钊很高兴,他特地在1919年8月2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第36期上予以介绍,说:“武人统治之下,能产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创刊号印了2000份,当天售完,加印2000份仍不够销,从第二期起印5000份,学生义务上街卖报,毛泽东自己也参加了。1919年8月,《湘江评论》第五期出版后,张敬尧派军警查封了学联会和《湘江评论》,并警告湘鄂印刷公司,不准再为承印。

此时,毛泽东和学联会工作人员,搬到岳麓山湖南大学筹备处,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当时各学校的学生也办了许多刊物,如湘雅医学院的《新湖南》,周南女校的《女界钟》、岳云中学的《岳云周刊》、高等工业专门学校的《岳麓周刊》等共十余种。《湘江评论》查封后,毛泽东倡议成立学生周刊联合会,各周刊派一代表,每周开会一次,商讨在宣传内容上如何步调一致。湘雅医学院学生会办的周刊《新湖南》,因学生放暑假,人手不够,从第七期至停刊,均由毛泽东主编。每期有一篇较长的政论,就是毛泽东写的。出到第十期,所有不利张敬尧的期刊全被查封了。于是,毛泽东又利用长沙《大公报》等报纸继续进行战斗。

为驱逐皖系军阀张敬尧出湘而第二次赴京开始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皖系军阀张敬尧统治湖南两年多,作恶多端,人民恨之入骨。经过深入动员,自12月6日起,由一师、商专、修业、楚怡、周南几所学校首先发起罢课,不到一星期,长沙全部专门学校、中学、师范和一部分小学一致罢课,学联会代表中等以上学校1.3万学生,发布“张毒一日不出湘,学生一日不返校”的《驱张宣言》。

第一步成功后,毛泽东又召集新民学会和学联会主要负责人开会,邀请部分教育界人士参加,商定第二步行动。决定:一、组织驱张代表团,每校派学生代表二人,分赴北京、衡阳、常德、郴州、上海、广州等地作请愿活动,一方面扩大驱张宣传,一方面利用张、吴(佩孚)等矛盾,军事上压迫张敬尧。二、各校教职员代表分别参加和率领各代表团。三、一部分人留在长沙,继续组织学生和团结各界人士作驱张活动,并负责与赴外地代表联络。驱张代表团人员在1920年1月间分头出发。何叔衡、夏曦去衡阳找吴佩孚,彭璜去上海,毛泽东去北京。毛泽东到达汉口时,草拟了驱张宣言,历数张敬尧种种罪行,向汉口、北京、上海各地报纸发布,并在武昌鲇鱼套车站将张宗昌为张敬尧运去的20多包鸦片种子拍了照,在报上揭露出来,使张敬尧名声更臭。毛泽东一行到北京,在湖南会馆召集了一次以湖南学生为主的群众会,报告驱张经过,得到大家支持。

毛泽东到达北京时,苏联政府与中国建立平等外交关系的通告,突破北洋军阀政府封锁公布出来,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这时,《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译本也已出版,毛泽东用心研读了这些书籍,正如他自己回忆的:“在我第二次游北京期间,我读了许多关于俄国近况的书,并且热烈地搜寻一切那里能够找到的中文的共产主义著作。有三本(指《共产党宣言》、考茨基《阶级斗争》和巴枯宁《社会主义史》——引者)在我思想上影响特别大,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确理论便从没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某种程度也在实践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毛泽东返湘后,又于1920年4月去上海,继续进行驱张活动。先来的驱张代表彭璜等,已在上海做了许多工作,组织了一个“平民通讯社”,发行了一种名叫《天问》的刊物,专门登载揭露张敬尧祸湘罪恶和驱张的文章。此时,直皖两系军阀矛盾加剧,驻湖南直军急欲撤兵北上,5月下旬,吴佩孚率部顺湘江而下,5月27日过长沙去武汉。吴佩孚退兵时,即与湘军谭延闿、赵恒惕联系,要他们进军,结果吴军退一步,湘军进一步,6月11日张敬尧逃离长沙,26日退出湖南全境,学联会通知各地驱张代表返回。

在长沙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办文化书社,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0年7月,毛泽东从上海返回湖南。8月,毛泽东和何叔衡、彭璜等人,联合教育界进步人士方维夏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和赴俄勤工俭学。俄罗斯研究会简章规定:本会以研究俄罗斯一切思想为宗旨。会务包括:一、研究有所得后,发行俄罗斯丛刊;二、派人赴俄实地调查;三、提倡留俄勤工俭学。毛泽东介绍任弼时、萧劲光等人到上海去学习俄文,成了第一批赴俄留学的湖南人。9月,毛泽东应聘就任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主事(校长),校址就在长沙妙高峰下惜阴街转角处一师隔壁,同时他被推为一师校友会会长。新民学会会员、学联会骨干和个别进步教员,常挤在这里学习讨论马克思主义,会议多半由毛泽东主持。此时毛泽东邀请杨开慧来学联会帮助工作,杨开慧一口应允,随后两人便同居,相约寒假到板仓杨家过春节,不做嫁妆,不坐花轿,不举行婚礼,用他们俩人的话说,就是“不作俗人之举”。婚后,杨开慧继续在岳云中学读书,每逢假日,便从学校出来与毛泽东住在一起。杨开慧母亲向振熙,也迁来和毛泽东一起住,后来又掩护女婿女儿做地下工作,为他们照看年幼的儿子毛岸英。

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新文化运动,毛泽东着手筹办文化书社。他争取了当时社会上各界进步人士,包括文教界、新闻界、工商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如周南女校、一师、湘雅医学校的校长,长沙商会会长等,共同发起创办文化书社。书社招牌还是请谭延闿写的。杨开慧说服母亲向振熙,拿出父亲同事们捐募的一笔奠仪,来支持毛泽东办文化书社。

7月31日,长沙报纸刊出《发起文化书社的缘起》,说:“没有新文化,由于没有新思想;没有新思想,由于没有新研究;没有新研究,由于没有新材料。湖南人脑子饥荒,实在过于肚子饥荒,青年人尤其嗷嗷待哺。文化书社愿以最迅速、最简便的方法,介绍中外各种新杂志,以充青年及前进的湖南研究的材料”。8月1日在楚怡小学召开了发起人的会议。8月20日,租了潮宗街湘雅医学校的三间房子为社址,旋即开始营业。10月22日,文化书社召开第一次议事会,投资人都被邀请参加了这个会议。当时投资共30多人,除毛泽东、何叔衡、彭璜等新民学会会员外,上层人士以教育界居多,共集资400余元。会上推举经理一人,毛泽东任特别交涉员。至1921年3月底,据贺尔康烈士保存下来的文化书社社务报告第二期所公布,7个月内,销200本以上和百本以上的书,有《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社会主义史》、《新俄国之研究》、《劳农政府与中国》、《晨报小说》第一辑等;销售最多的杂志有《劳动界》(5000份)、《新青年》(2000份)、《新生活》(2400份)及《新潮》、《新教育》等,北京《晨报》每天销45份,《时事新报》每天销40份。由于营业发展,文化书社先搬至长沙贡院东街(现中山东路),后迁至水风井(现中国图书发行公司附近),直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被国民党捣毁。

赶走张敬尧以后,谭延闿、赵恒惕率湘军进驻长沙,假惺惺宣布“湖南自治”,通电“还政于民”。毛泽东和学联会负责人彭璜、何叔衡等,趁机征集一批新闻界和教育界人士,发起组织一个“湖南改造促成会”,发表了一个《湖南改造宣言》,刊登在7月5日长沙的报纸上。从9月3日至10月3日一个月中,毛泽东在长沙《大公报》连发10篇文章,评论湖南自治,宣传人民民主运动的理论。

与何叔衡一起,筹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出席中共“一大”

1920年5月,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共产主义小组,北京小组也于9月成立,毛泽东接到上海和北京的通告后,同何叔衡商量,在长沙也成立了同样的组织。1920年8月,上海首先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北京、广州、武昌相继成立青年团。毛泽东接到北京的马克思主义组织负责人李大钊、邓中夏等寄来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后,也开始在长沙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以后,改称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在第一师范、第一中学、商业专门学校等学校的进步学生中,积极寻觅团员对象。1920年11月7日,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编的《共产党》月刊秘密出版了(出七期后停刊),上面介绍俄共历史,转登列宁《国家与革命》等著作,还有共产国际、欧美各国共产党情况。这个刊物通过各种方式,大批寄至北京、武汉、长沙等地。毛泽东收到后,一面组织传阅,一面将月刊上发表的《俄国共产党的历史》、《列宁的历史》、《劳农制度研究》等文章,推荐给长沙的报纸刊登,以引起湖南社会上广大人士的注意。当时,第一师范学生张文亮在1920年9月至12月的日记中,曾记下毛泽东为建团所进行的活动:

11月17日,接泽东兄一信,送来青年团章程10本,宗旨在研究并实行社会改造。约我星期日上午去会他。并托我寻觅真同志。

11月21日,会见泽东(在通俗馆),云不日将赴醴陵考察教育,并嘱此时青年团宜注意找真同志,只宜从缓,不可急进。

11月22日,现在青年出路,做社会主义实行家,必定要亲身入工厂去工作,以促醒工界同胞的觉悟,而实行社会改造。

12月2日,泽东来时,他说:青年团等仲甫(陈独秀别号)来再开成立会,注意研究和实行,并嘱我多找真同志。

12月7日,到文化书社见泽东、殷柏(彭璜的别号)。

12月15日,接泽东复信:师范素无校风,你应努力找些中坚同志,造成一种很好的校风。青年团你可努力找寻团员,尽可能于本学期开一次会。

12月26日,泽东来此。青年团将于下周开成立会。

12月27日,泽东送来《共产党》9本。

有了青年团组织,新民学会的历史任务就可以结束了。会员郭亮、夏曦、萧述凡等是第一批团员。也有一些会员不赞成,毛泽东征得大家同意后,在会员通信集第三集上刊出《新民学会紧要启事》,宣布开除这些分子出会。由于开始入团成员复杂,1921年5月,毛泽东曾宣布青年团暂时解散,后于同年11月加以整顿恢复活动。1921年6月,毛泽东接到上海的通知,获悉要召开党的成立大会,他和何叔衡就动身去上海。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毛泽东被派回湖南,任湘区党的书记。✿

猜你喜欢

新民学会书社学联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利群书社
利群书社
湘南学联绽放永不凋谢的初心之花
港大宣布退出学联
齐鲁书社
对于1921年1月毛泽东的两次发言和一封信的研读
兑门书社里的快乐生活
论新民学会成立的思想文化基础
新民学会对当代青年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