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连环漫画创作谈

2010-11-06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连环画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连环阅读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吴冠英教授

现代连环漫画创作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吴冠英教授

第五讲:构图与视点变化

图1 《阿贡》(日)田中政志

用四格画面表现一只小海龟咬着小恐龙“阿贡”的尾巴从海崖高处跌入海中的过程。其中竖构图的一幅表现海崖的高度。另三幅则表现:1. 俯视的下落状态。2. 下落中惬意的表情(特写)。3. 小海龟咬着“阿贡”尾巴的细节(特写)。表现出故事发生地的空间关系和情景。

构图是指画面的结构与布局,是将画面构成的所有视觉元素根据要表达的意图进行整体的安排,依视觉的秩序、层次,把主客体形象汇集成一个视觉“语汇”,清晰地传达出所诉求的主旨(图1)。在一个情节的画面安排时,要考虑角色在特定场景和处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及心理状态。从故事漫画的角度看,由于阅读的视线是移动的,画幅之间密切的关联性促使两个甚至更多的画幅排列成为一个“句子”或“段落”,而单个画幅构图的某些“缺陷”会被另一幅画面所弥补(图2)。有些“排列式”的连续画面,运用“渐变”的手法处理构图,使阅读时画幅的视觉衔接更为流畅(图3)。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对于故事漫画中的画面构图,其思考的着重点是根据画面叙事所组成的一个视觉“语句”或“段落”的实际状况,处理每一个画面的视觉元素、形态、体量与空间关系的“度”,从而使每一个画面具有一种“外延”或模糊其“边界”的可能性,给下一个画面提供“衔接口”。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画面的“不完整”,恰恰会给一个视觉“语句”的完整组合创造契机(图4)。由于故事漫画大多是纸介质分页翻阅方式设计画面,因此在每一个页面中,多画幅的构成关系的视觉节奏同样是构图上需要考虑的问题(图5)。如画幅的大小、形状、比例和画面的疏密、张弛度的把握等。加强画幅间联系的另一种构图处理手法是可以超越画幅边界的限制,使一些需要强调的形象和情节得以更完整的表达,同时也有扩展视觉空间的视觉效果(图6)。

视点,是指画面表现的角度,如平视、仰视、俯视等。它不单用于塑造形象、表现场景与空间,同时也直接影响阅读者的心理(图7)。如表现英雄人物,多运用仰视的视点,表现高耸入云的山峰,高大的树和建筑物等也常用这种视点(图8)。这主要是符合阅读者一般的生活与心理体验,以俯视的角度表现画面会使阅读者感到身在高处,视野开阔(图9)。若以平视的视点表现画面中的人物,则更易表达一种自然、平等的参与感,阅读时会更易于融入画面情境之中,因此,多数画面构图都采用这一视点(图10)。而如果表现一个人跌倒在地,以低视点表现会增加“关注感”(图11)。同时,视点的变化也会影响画面构图的变化。在叙述性的连环漫画创作中恰当巧妙地运用多视点表现人物和场景,也会使画面空间的广度、高度和深度得以更丰富和完整的体现(图12)。由此可见,构图与视点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而这两者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更为准确地表现故事的内涵、特有的情景和人物的心理活动。

前面所谈到的只是连环漫画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从本质上说,一切艺术创作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丰富多彩的漫画形式与风格都是由不同的漫画家所创造和把握的,也因此给读者们提供了多样的阅读方式和艺术享受。

(完)

图2 用来回切换的“镜头”和俯视、仰视构图画面表现两个人(一个坐着,一个站着)对话的情景。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连环阅读者
《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评介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鹰疾如风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五连环(三)
《浮游》
恼人的连环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分试卷点评(素描)
三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