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来喜:繁复细腻雕红漆

2010-11-05

市场周刊 2010年9期
关键词:漆器扬州雕刻

危 若

扬州漆器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饮誉海内。隋唐时期,扬州漆器工艺日臻化境,到了明清时代,扬州漆器进入鼎盛时期。漆器也历来是扬州的贡品。据史书记载,唐僖宗时,高骈任扬州盐铁使,为献媚朝廷,曾一次从运河向长安运送扬州漆器逾万件。清代两淮盐政向清皇朝所贡漆器更是数不胜数。而扬州漆器的当代传奇则落在了一个叫张来喜的人身上。

有人曾这样评价张来喜的雕漆作品,称其“既具有传统工艺富丽沉静的民族特色,又洋溢着不断创新的时代气息”。张来喜则自承,自己的作品沿袭的是乾隆时期的漆雕风格,主攻繁复,细腻。在他看来,其实创作漆雕作品并没有什么奥秘,工艺的荣耀归根结底不过是制作者的精雕细琢。评价一个漆雕作品也很简单,品位好,意境高。

做红雕漆是少年时的梦想

今年50岁的张来喜自1981年毕业于扬州工艺美术学校后,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宇学习绘画创意,又随扬州国画院许从慎院长学习中国画,拜方开玲艺师学习剔红技艺。在雕漆工艺上浸润了近30年,如今的张来喜已被称为漆雕界的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初见张来喜是在他的工作室中,戴着一副老花镜的他手中拿着一根火柴棒粗细的铁棒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着时不时在漆上试一下软硬度和调整刀尖的形状。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在制作漆雕作品的过程中,打磨时需用到的一种特制工具。张来喜说,他们制作漆雕作品的刀具,大概有几十种,市面上买不到,全部是自己亲手打磨的。

1 981年,张来喜从扬州工艺美术学校毕业时,学的是雕塑专业,毕业后分配进了漆器厂,便开始了漆雕的学习。一切看起来顺利成章,水到渠成。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也是在媒体报道中常被提及的。但在进入扬州工艺美术学校之前,当时高中毕业的张来喜其实有两个选择,一是学机械,另一个是学工艺美术。而张来喜对工艺美术的选择最初则是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张来喜的父亲是扬州当时颇有名气的钳工,按照长辈的意见,应当子承父业,选择机械。但是提起机械,张来喜却是心有余悸,原来他还有一段“血腥”的经历。张来喜的一根手指就在机械车间里面被伤到,少了半截,尽管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也并不影响对机械的操作。俗话说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于机械,张来喜已经有了心理阴影。“虽然家里一再反对,希望我学机械,我自己觉得还是学工艺美术比较安全,就算出个事故,也不过是多弄几道伤口罢了。”不过张来喜现在回想起来,手指受伤是诱因之一,更为重要的还是兴趣使然。

他记得小时候就常常看爷爷把玩一些工艺品,身为出色钳工的父亲也非常喜好铜器,当然,那个年代的人,家里有些古玩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张来喜还记得文化大革命时期,家里的瓷器、铜器和字画等,抄了两三车。也许是幼时的耳濡目染,启蒙了张来喜的审美,渐渐演变成一种爱好。“我上中学的时候,扬州有个工艺馆,有时间就会去看看展出的工艺品,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特别的概念,就觉得特别美,当时就想将来我也应该做这个。”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张来喜接到了扬州工艺美术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开始学习雕刻。

天赋和底蕴决定成功

与红雕漆相伴近30载,张来喜回忆起自己刚进校的时候,就好像一张白纸,就是从学画开始,素描、白描,色彩,中国画,油画,什么都画,上了三年学,基本上都是在画画。“当时心里面不懂,做了红雕漆以后,才知道,画画有多么重要,尤其是中国画,不懂绘画,就没办法创作”,张来喜总结自己近30年的雕漆经验,“美术功底是做好雕漆的首要基础”。

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等于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殊不知,这其实是被误读的爱迪生,他的原意还应加上一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还重要。

对这一点,张来喜颇有同感,“实际上做到最后,还是天赋才华决定成长。你像我做到现在就有感觉了,到后来,你的天赋和底蕴决定你的成功。”张来喜认为,光凭兴趣爱好缺乏必要的训练,没有底蕴是成功不了的。但技法成熟了,没有天赋,也还是成功不了。作为漆雕作品较多,获奖较多的艺人之一,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张来喜这一番话实则凝结了他多年的汗水和领悟。雕刻专业出身的张来喜,他所做的红雕漆作品并不是单一的雕漆技法,还融合了竹雕,木雕、牙雕和玉雕方面的技艺。“但技法终究只是技法,还要有灵气,这样最后才能成。”

这些想法在张来喜带上徒弟后更为清晰。2006年,“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来喜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扬州漆器厂开设了张来喜工作室。现在工作室中大概有10来名学生,真正算是张来喜徒弟的有3人。谈到自己带的徒弟,张来喜感到十分欣慰张来喜新近收的3个徒弟,跟着他学习尽管才一年多,但是比原来在厂里面待了5年的人做得更好,因为这些徒弟原来也是工艺大专院校中的佼佼者,文化水平美术底蕴的起点较高,入门后进步也快。而厂里面不少40多岁的老师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现在已经到了顶峰,没有办法再突破了。张来喜还一度希望自己的女儿学习雕漆,无奈在子承父业这件事上小姑娘跟张来喜当年的决定惊人的一致,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不过对女儿的选择,张来喜表示非常理解像他自己常年伏案工作,颈椎、眼睛都有问题,除了工作之外。业余也没有什么娱乐所谓娱乐也是自己工余回家继续雕刻。

对于扬州红雕漆的传承,张来喜始终牢记着师傅退休时的话语,“我师傅说我退休了,扬州的红雕漆现在交到你手上了,不能在你手上失败。”

所有工序手工完成

雕漆,顾名思义,就是在漆上进行雕刻,以剔红,剔黑为主,其他如红底黑花,黑底红花,黄底红花,绿底红花以及黄,绿、红三色的剔彩也常见。张来喜最擅长最喜爱的类型就是剔红,也就是俗话说的红雕漆。雕漆产品的制作过程大概有以下几个步骤:设计、制胎、光漆、画工、雕刻和抛光。

张来喜说漆雕作品的设计一是整体的器型设计,比如瓶、罐、盒还是盘;二是图案纹样的设计器物随形,考虑构图布局,设计山水人物,花鸟、龙凤等图案。张来喜所在的漆器厂专门设有设计部门,进行漆器产品的开发设计,尚不接受外界的漆器定制。设计完成后就是制胎了。现在常用的胎有布胎木胎砂胎,铜胎和瓷胎等。一般大件家具或屏风等多用木胎,文房把玩件则多用砂胎。在做好的胎型上反复涂上漆层被称为光漆。第一层漆涂上阴干后,再涂第二层,如此反复,达到工艺所需要的厚度为止。张来喜介绍,刷漆是早一道,晚一道,通常要刷上个200道,就得三个多月。而曾获得第八届“西湖博览会”特等奖的国宝级红雕漆器精品《湖山叠翠》,就上了500多漆而其厚度都不到两厘米。

等漆刷好后,主要用毛笔将设计好的图案和纹样勾在胎型上,这就是画工的步骤了。画工也有讲究,要求线条流畅,图

案清晰,力求符合设计原样。图案纹样画好后,就可以按照所画图案进行雕刻了。雕刻是制作雕漆产品的重头戏,漆器的艺术性就是通过雕刻技艺体现出来的。雕刻的基本刀法很复杂,它可不是大开大阖那种泼墨挥毫的洒脱或不羁,而是另一种严谨审慎的美层次分明,刀法利落,底要平整,线要规矩,锦纹均匀,一丝不苟。之后在经过烘干、磨光,让作品变得色泽光润,藏刀不露并且坚固,整个作品就大功告成了。张来喜还特别指出,红雕漆还是所有漆器里面最硬的产品。

谈及如此复杂精细的工序,所有程序都是手工完成岂不是产量很低?张来喜说的确如此,由于制造的手工性,雕刻的复杂性,技巧的专门性,艺术的独特性,使得雕漆作品从设计到成品,必须由许多手工艺人经过若干道工序方能完成。一般说来,一件普通的雕漆成品,至少需要半年时间,高档和精细的雕漆艺术品,少则一年,而珍品的雕漆佳作,需要两至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而大件作品,必须有一个团队才能完成。

大件佳小件亦佳

现代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有点螺,雕漆,雕漆嵌玉,刻漆,平磨螺钿,彩绘,骨石镶嵌、楠木雕漆砂砚、磨漆画制作等九大门类,其中,最有名的主要有多宝嵌漆器和螺钿漆器。扬州漆器厂在全国漆雕界位属翘楚,恢复继承了漆雕的技艺,九大门类的漆器作品都有。在扬州市区垂柳河畔的工艺美术大楼中,游人可见到现当代扬州漆器的历年瑰宝,其中就有不少出自于张来喜之手。

红雕漆《江天一览》大花瓶,1990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一等奖,中央电视台曾作为“中华之最”的专题进行过报道,他制作的雅漆《石壁溪水》,《云壑松风》地屏荣获第五、第六两届“西博会”金奖;《溪山访友图》台屏、《湖山叠翠》地屏获第七届,第八届“西博会”特等奖。

张来喜除了与师生合作的大件红雕漆作品屡获大奖外,自己工余之外制作的小件摆饰把玩品在市场上也颇受欢迎。他的朋友说,张大师的作品现在是20万起,市场上可谓供不应求。几十万一把的茶壶,除了喜好收藏的人,还有不少同行抢着要买,就是要买回去鉴赏研究,看创意看技法。

当然,名气大了之后,也有不少烦恼。张来喜随手拿起一把六角茶壶告诉记者,“你看这个茶壶,过去我都是一个创意一个造型。现在要的人多了,任务压下来,时间来不及想那么多创意,只好一个创意做两个造型。”

张来喜的漆雕作品以山水、人物和花鸟为主,类型多是红雕漆(剔红)。漆雕的山水作品在创作上,分为天、地和水三块,分别用不同的锦纹来表示。而张来喜的山水作品多上不留天,下不留地,构图饱满充实,兼有故事情节,非常难得。张来喜还特别擅长藏锋,这原本是中国书画上的一种技法,特别在山水画上较为常见。张来喜把这种技法运用到漆雕上,用阳文的形式来处理线条,模拟出山水的线条、骨架和结构。这是一种细腻到极致的功夫,他做的一把“莲韵”壶。每一片莲叶都是上千刀乃至上万刀,10倍的放大镜是他案头再常见不过的工具。

猜你喜欢

漆器扬州雕刻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漆器收藏三问
雕刻树叶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
“扬州绒花”
雕刻时光
雕刻时光
是“上扬州”还是“下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