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着的瓷器

2010-11-05

市场周刊 2010年9期
关键词:景德镇瓷器陶瓷

刘 阳

“CHINA”本有瓷器之意,瓷器曾经是中国的符号,可这追溯起来也是小几百年前的事儿了。今天的瓷器像是遇上金融危机的富二代,有那么点气质,却只是那扬起45度角后,天边的一抹残虹。就跟那些口口相传的历史被封进书籍一般,精致的瓷器也只能关在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或是收藏家的官邸之中——仅供围观。

用普通粘土为原料的碗,盘子、地砖还时常在橱柜,饭桌,厕所,卖场和地摊上露脸,然而用瓷土制成的精致瓷器工艺品的出镜率还是相对低了。只是瓷器始终是经过人类“取料、制坯、干燥、装饰、施釉、烧制”而成,就像油画,摄影、雕塑一样,多多少少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和独一无二的手工艺,是有灵魂的载体。如此意义上,瓷器是否也可以道一句“黄金有价,瓷无价”呢?

每年总是有一批年轻人去景德镇做陶艺,他们大部分是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院或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学生。他们挤到景德镇,这里的房租便宜,到处都有空余的厂房,关于陶瓷的配套也很齐全,租个房子就可以开始做东西了。只是,新来的人很多在技术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做陶瓷没有想象中的容易,会受到工艺的限制。半年,一年,花上一二十万,还没做出东西来,很正常。不像画油画,五千块的颜料和画布,加上灵感,就够了。至于这些大学生们毕业后还做不做陶瓷艺术,这就不一定了。现实很残酷,对于很多青年陶艺家来说,想要靠卖作品过日子,在当前的艺术品市场条件下,很难。快节奏的生活中,浮躁的社会下,试问有几位能静下心去,蹲在一个个山头精心挑选优质的瓷土,坐在工作台边一圈圈搅和着泥土,在窑里感受火与土的交融?

在今年6月四川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作品展上,瓷器在新生力的眼里,是一块表达自己思想的纯粹的粘土。谁说瓷瓶就得圆润或是s型,千疮百孔一样养眼。谁说好瓷只能是那唐三彩,来个撞色,来个残缺,保证出门不“撞瓷”。不得不承认,年轻人赋予了瓷器新的生命——

朴素简静之光,谓之“和光”

80后的南京小夫妻顾力之,白小雷与一群志同道合,对艺术痴迷执着的年轻人一年中总有几次相聚。彼此交流思想,灵感碰撞,畅谈人生。相识原本是网络间又或是游历山水间的缘分,却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瓷器艺术而惺惺相惜,欲罢不能。那些满腔的热情和才华需要释放,那些共同的理想需要培植。直到2010年初夏,“和光陶社”的诞生,一切都妥帖了……小夫妻俩是老板,负责陶社的日常经营;景德镇的一帮青年设计师朋友们则是坚实的艺术补给力量,负责把用心创作的艺术品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市场,让更多人了解新生代瓷器的魅力。

秋风瑟瑟的晚上,去探访江苏路4-1号的“和光陶社”。白小雷是个简单而纯净的姑娘,衣着朴素,素面朝天。水壶里咕咕地沸着水,青瓷茶盅里盛一杯上好的绿茶,微笑着说,“请用”。而彼时的我,正对着一只绘着小猫的生趣瓷杯傻乐中。在南京最美好的季节,遇到别致的店,遇到年龄相仿的店主,谈话自显得轻松,随意。

“和光”这个名字出自《老子》的“和其光,同其尘”。其中并没有什么玄机,只是在某个翻来覆去想店名的夜晚,突然遇见这两个字,温柔朴素,像听见一首小歌在耳边哼唱,听着听着,就朗朗上口了。当然,意义也好,符合小夫妻俩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一直努力尚未达到的境界。“藏锋芒,平意气,朴素筒静”,他们对生活的理想,对未来的理想,全寄托在这间小小的陶社上。

说到选了江苏路4-1号的这间房作为店址,白小雷还是满意的。闹市中僻静的一角,绿荫成行,离家不远,房租又正好在心里承受的范畴内。而最大的惊喜还在于——它的前身,据说是上世纪30年代建成的印度驻华使馆。(当然,今天这里早没了咖喱味。)所以,客人们也就对那大块剥落的墙体,对雨后长出的小小霉斑视而不见了。甚至看到生生不息的蜘蛛们也觉得和这间屋子很相宜,很和谐。

陶社里最多的是杯子,其次是形态各异的瓶、罐、碗、碟、陶瓷摆件和首饰。一瓷(陶)在手,最好能用得上。喝水、盛菜、插花、佩戴,哪怕只是摩挲和把玩,都好过高高供起。“用即美”,算是“和光茶社”的哲学。器物和人亲近,有了被使用的痕迹,似乎就能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审美,进入有时间维度的评价体系。所以店内并未竖起“易碎品,请勿触碰”的牌子,白小雷和她的店员总是鼓励顾客去触摸陶瓷,感受那份凹陷或凸起、光润或粗粝、平滑或曲折;又或是打开射灯,给客人展示瓷器的通透润泽。那一刻,设计者的匠心,昭然若揭。由一双手生出,被另一双手接过来,陶瓷成了传递感知心绪的媒介,怎么想都觉得奇妙。手工可贵,多半是贵在这里。我于是凝视着掌中那块褐色瓷器挂坠,色深、斑迹重、金边略有磨损,完全颠覆了传统收藏家对于瓷器瓷质洁润,绘制精细、釉色光洁,器形周正的审美标准。虽然这类饰品在追逐时尚的年轻人中是“非主流”,但至少能打动一部分混措人的内心。白小雷说,深秋的时候,搭配毛衣的效果很随意,很美好……

这样承载着创意和心思的创意瓷器店南京也许仅此一家。白小雷说“倘若这店开在北京、上海,早火了。南京,氛围还是差了些。”虽然现在顾力之和白小雷需要用一个人的薪水去“养活”这家店,但他们仍打算坚持下去;虽然新生代的瓷器尚未被所有人接受(包括价格),但在时尚与传统的结合中,瓷器找到了新的平衡点。想必,瓷器的存活更多是因为我们的心未死。

也向仍在景德镇为理想而努力的年轻人说一句——请坚持!

猜你喜欢

景德镇瓷器陶瓷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前言
趣图
我的家乡景德镇
中国的名牌瓷器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陶瓷艺术作品
高傲的瓷器
用景德镇话与世界对话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