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法炼锌锑盐净化钴渣处理的现状及展望

2010-11-03刘庆杰李广海贾玲胡士勋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资源再生 2010年11期
关键词:法炼锌亚硝基硫酸铵

□文/刘庆杰 李广海 贾玲 胡士勋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湿法炼锌锑盐净化钴渣处理的现状及展望

Pren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n Processing Cobalt Slag of Removing Cobalt with Autimonic Oxide in Zinc Hydrometallurgy

□文/刘庆杰 李广海 贾玲 胡士勋
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在湿法炼锌工艺中,采用锑盐除钴法产出的净化钴渣含有锌、镉、钴、铜等有价金属。从净化钴渣回收这些有价金属通常采用的工艺有两种:一是选择性浸出分离钴、锌、镉、铜—挥发窑回收锌、镉工艺;二是酸性浸出钴、锌、镉—α-亚硝基-β-萘酚的碱性溶液沉钴。这两种工艺都有不足之处,在氨-硫酸铵法和氧化法沉钴方面,科研人员进行了许多有益地探索。

选择性浸出 α-亚硝基-β-萘酚沉钴 氨-硫酸铵法 氧化法沉钴

在湿法炼锌的过程中,钴是十分有害的杂质元素,如果电解液中含钴过高,会造成析出的阴极锌返溶,使电流效率下降,因此,在湿法炼锌生产中,电解液中钴的含量被作为重点指标加以严格控制。目前,除钴方法有砷盐除钴法、黄药除钴法、锑盐除钴法和β-萘酚除钴法四种。砷盐除钴法有剧毒的砷化氢气体产生,同时铜镉渣被砷污染而使回收流程复杂化;黄药除钴法由于在生产的过程中有恶臭气体产生,作业环境恶劣;β-萘酚除钴法在国外应用较多,如日本的彦岛、安中等冶炼厂,国内的紫金矿业在处理高钴锌精矿采用β-萘酚除钴法;锑盐除钴法具有除杂能力强,作业环境好,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国内采用锑盐除钴法的湿法炼锌企业中,净化钴渣的处理通常采用两种工艺:一是选择性浸出—挥发窑工艺,即用废电解液将净化钴渣中的部分锌、镉浸出进入溶液而将钴、铜留在浸出渣中,浸出渣经回转窑工艺处理回收剩余的锌、镉,而钴、铜留在窑渣中。二是酸性浸出-α-亚硝基-β-萘酚工艺,即用废电解液将净化钴渣中的全部的锌、镉、钴浸出进入溶液而将铜留在浸出渣中,浸出液经净化除铁、铜后,用α-亚硝基-β-萘酚与溶液中的钴反应生成α-亚硝基-β-萘酚钴沉淀。

一、湿法炼锌净化钴渣处理的方法

1. 选择性浸出—挥发窑工艺

(1)工艺原理及工艺过程简述

净化钴渣中的锌、镉等比氢电位负的金属元素以及渣中的氢氧化物在稀硫酸的作用下,生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锌、硫酸镉而进入溶液中。在浸出的过程中,通过控制浸出过程的温度、pH值以及浸出终点的pH值,抑制净化钴渣中钴、铜进入溶液中,从而实现锌、镉与钴、铜的分离。通过选择性浸出锌、镉进入溶液中,再返回到浸出工序;钴、铜得以在浸出渣中得到富集。为了充分回收浸出渣中的有价金属,采用挥发窑处理工艺。由于净化钴渣经选择性浸出锌、镉后,渣量一般不大,故不单独配备挥发窑系统,而是与浸出工序产出的酸性浸出渣一起进入挥发窑系统进行处理。经过挥发窑系统处理,锌、镉被氧化挥发成含镉的粗氧化锌,由收尘系统收集,粗氧化锌返回浸出工序进行浸出回收锌、镉。由于钴、铜及其氧化物不易挥发,钴渣中钴、铜进入窑渣中。

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选择性浸出工序:

选择性浸出—挥发窑工艺处理湿法炼锌净化钴渣工艺流程见图1。

(2)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

浸出渣含锌≤20%,浸出渣率≤20%,浸出率≥85%;浸出后液含钴≤0.010g/L;废电解液消耗量300m3/吨.钴;锌回收率为97%,镉回收率为95%。

图1 选择性浸出—挥发窑工艺处理湿法炼锌净化钴渣工艺流程图

(3)工艺特点

选择性浸出—挥发窑工艺特点一是工艺相对简单,可以有效地回收锌、镉;二是选择性比较差,锌、钴分离不彻底,由于钴元素在酸洗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溶出,使电解锌主系统中存在钴的循环积累问题;三是锌浸出率85%左右,浸出渣中含锌、镉高,其中浸出渣中含锌高达20%以上,需采用挥发窑处理回收这部分锌、镉;四是经过挥发窑处理,锌、镉以氧化物的形态进入烟尘中得到回收,而铜、钴进入窑渣中,不能得到有效回收,五是由于采用湿法和火法两种工艺,锌、镉的回收率较低,损失较大。

2. α-亚硝基-β-萘酚工艺

(1)工艺原理及工艺过程简述

净化钴渣经过酸性浸出后,锌、镉、钴等有价金属进入溶液,铜进入浸出渣。浸出液经过双氧水氧化除铁、低温锌粉置换除铜后,β-萘酚沉钴工艺的反应机理是β-萘酚与NaNO2在弱酸性溶液中生成α-亚硝基-β-萘酚,α-亚硝基-β-萘酚同钴反应生成蓬松的红褐色内络盐沉淀(通常叫螯合物沉淀)。α-亚硝基-β-萘酚不稳定,生产中只能边使用边制备。反应前,β-萘酚同按比例在NaOH溶液中混合配制。在碱性溶液中配制的原因一是β-萘酚溶于碱液而难溶于水,二是NaNO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沉钴渣经过酸洗除杂后,进行氧化焙烧而得粗Co3O4,粗Co3O4的化学成份见表1。

表1 粗Co3O4的化学成份(%)

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选择性浸出工序:

β-萘酚法处理湿法炼锌净化钴渣工艺流程图见图2。

图2 β-萘酚法处理湿法炼锌净化钴渣工艺流程图

(2)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

浸出渣含钴≤1%,浸出渣率≤2%,浸出率≥95%;除铁后液含铁≤0.001g/L;除铜后液含铜≤ 0.001g/L;沉钴后液含钴≤0.001g/L,沉钴率≥99%;粗氧化钴含钴≥40%;废电解液消耗量300m3/吨.钴;双氧水消耗量0.5吨/吨.钴;氢氧化钠消耗量5吨/吨.钴;亚硝酸钠消耗量7.5吨/吨.钴;β-萘酚10吨/吨.钴;钴回收率为90%,铜回收率为95%,锌回收率为98%,镉回收率为95%。

(3)工艺特点

β-萘酚沉钴工艺特点:一是沉钴彻底,沉钴后液含钴在1mg/l以下,经活性炭吸附有机物后,返回浸出工序,不会造成钴的循环积累;二是不仅可以有效地回收锌、镉,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回收钴、铜,钴、铜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钴的含量达到50%以上;三是工艺流程较长,生产操作复杂;四是β-萘酚消耗高,1吨钴消耗10吨β-萘酚,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五是在煅烧α-亚硝基-β-萘酚钴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氮气体。

三、挥发窑处理钴渣工艺与β-萘酚沉钴主要设备及工艺成本

1. 主要设备

选择性浸出—挥发窑工艺与β-萘酚法主要设备配置见表2。

2. 挥发窑处理钴渣工艺与β-萘酚沉钴工艺成本分析

挥发窑处理钴渣工艺与β-萘酚沉钴工艺成本分析见表3。

按照某公司13万t/a电解锌计算,采用β-萘酚法从湿法炼锌锑盐净化钴渣回收钴、锌、镉、铜等有价金属工艺与选择性浸出分离钴、锌、镉、铜—挥发窑回收锌、镉工艺相比,在回收锌、镉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回收钴、铜,不仅减少了废渣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每年新增经济效益5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四、展望

在从净化钴渣回收有价金属方面,鉴于现有的生产工艺存在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广大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研究出许多新型的钴渣处理工艺,比较有代表性的工艺有氨-硫酸铵法和氧化沉淀法。

表2 选择性浸出—挥发窑工艺与β-萘酚法主要设备配置

表3 挥发窑处理钴渣工艺与β-萘酚除钴工艺成本分析

氨-硫酸铵法:在氨-硫酸铵体系中,采用氧化剂浸出烘烤过的净化钴渣,使Zn、Cd、Co、Cu等被浸出进入溶液中,经过锌粉净化除Cd、Co、Cu等杂质后,用于生产电解锌粉。氨-硫酸铵工艺特点:一是原料适应性强;二是设备防腐要求低;三是能耗低;四是除杂工艺简单可靠。其不足之处在于钴的富集程度低,含量仅达到3%左右,且钴渣中含锌较高。

过硫酸钠氧化沉淀法:在硫酸介质中,将净化钴渣中的锌、镉、钴等有价金属最大限度地浸出进入溶液中,再用过硫酸钠将浸出液中的Co2+氧化成Co3+,调整溶液的PH值,使Co3+以Co(OH)3形态沉淀出来,从而实现Co与Zn、Cd的分离,沉Co后液含Zn、Cd,可以返回主流程回收Zn、Cd。氧化沉淀法的特点:一是工艺流程简短,设备配置简单;二是由于使用硫酸介质,没有带进其它杂质,可以与主流程进行有效地衔接;三是钴的富集程度高,沉钴前液不经过除杂,钴的含量达到20%左右;沉钴前液经过除杂,钴的含量甚至可以达到50%左右。其不足之处在于Co2+氧化成Co3+比较困难;Co(OH)3沉淀粒度小,渣性粘,不易过滤;MnO4-对过硫酸钠消耗影响较大,浸出时不宜使用电解废液。

无论是氨-硫酸铵法还是氧化沉淀法,目前仅仅停留在试验室研究阶段,不具备工业化生产的条件,要在技术有所突破,还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法炼锌亚硝基硫酸铵
墨西哥取消对中国硫酸铵进口关税
湿法炼锌中浸出渣处理技术探析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硫酸铵出口连创新高
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特性的研究
2018年我国硫酸铵出口形势分析
一种从湿法炼锌净化钴镍渣中回收有价金属的方法
浅谈湿法炼锌中杂质氯的危害与脱除方法
湿法炼锌综合回收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L-精氨酸高产菌株的亚硝基胍诱变选育和种子培养基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