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兴师 科研强校

2010-11-02黄书文

中国教师 2010年20期
关键词:学校老师教育

黄书文

我当校长40年,感悟最深的一点,就是要走科研之道才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办学水准。

一、科研兴师,强校之道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工作,这所学校当时为徐州市唯一的省重点小学。那个时期我去南京开会,只见苏南一些名校校长刚步入会场就受到热情接待,而我则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颇感冷落。我想:徐州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打仗出名,教育相对落后,应该发奋图强赶上去。于是我便北去京城、南下沪杭,到处取经,回校则大夸他们如何先进、如何好;而当有教师问我怎么办时,我虽然一时无言以对,却引发了内心的思索。恰好在那个时候,淮安京剧团来徐州演出,轰动一时。听说他们到上海和香港、澳门演出票都难买。要不是周总理的故乡,谁又知道淮安这个小地方呢?原来这个剧团有个演员名叫宋长荣,演《红娘》惟妙惟肖,特别是那红袖一甩,更是掌声四起。这使我感悟到:一个剧团出名是因为有名演员;一个学校要出名,则必须要有名教师。南京南师附小之所以出名,因为有斯霞;上海实验小学之所以出名,因为有袁瑢;南通师范二附小之所以出名,则因为有李吉林。想要“强校”,必须“兴师”;想要“兴师”,则必须首先培养一批冒尖的教学骨干,来大兴科研之风,去促使全校教师素质的提高,让其由只顾天天埋头苦干的“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学者型”的新型教师。

在坚持深入课堂听课的日子里,我感到:不能光看到天上的星星,外校的经验再好,也必须为我所用;更要看到埋在地下的黄金,本校教师也有不少闪闪发光的好经验,等待被发掘和提炼。例如,我听徐学淑老师教低年级数学第三册“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来求“商”时,她不但能针对儿童的特点采取夺红旗、对口令、开火车等游戏方式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还引用数学棋等小学具来激励学生更上一层楼。如老师问“6×7=?”,学生就能迅速地摆出“6×7=42”。为了让学生学会审题,她又借鉴语文的教法,在学习应用题时,咬文嚼字画批注:在已知条件下面画单横线,在求什么下面画双横线,在关键词下面点着重号,这样无论应用题如何变化,都能准确地审题、解题。为了把徐老师的好经验梳理成章,并提升到理性高度去认识,我又与她一起学习有关教育科学理论,用以反复指导实践,从而归纳出“看、读、想、划、说、解”的“数学六动教学法”。开始她还有些迟疑地说:“我这一名小学教员怎能独创‘六动教学法呢?”恰在此时,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苏联有个名叫罗卓娅的数学教师,由于教学出色,她不仅获得了列宁勋章,还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数学研讨会上介绍经验,名曰“数学五动教学法”。我诙谐地对她说:“我们还多了一动呢!”从此,我更坚定了科研进课堂的信心。随后,徐学淑老师不仅被评为“教学能手”,还获得了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

我为找到了“科研兴师”的切入点而高兴,又组织集体去帮助张冠珑老师完善她的教学特色,去发挥孩子们内在求知的潜力,而形成“自己学,聚精会神;小组说,议论纷纷;全班议,争先恐后;老师讲,聚精会神”和“听说读写想问画”的语文“四环八勤教学法”,以及杜发勤老师的“唱感、节奏、乐器”三位一体的音乐教学法,雨后春笋般迎来了“教改的春天”。前来听课者赞不绝口,在淮海大地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不仅使我感悟到科研兴师给学校带来的影响力,更使教师们看到“教书生涯”的人生价值。由此我也认识到,光去称赞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是不全面的,鼓励教师要奉献则必须引领教师提高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奉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你(指校长),想让教师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研究这条路上来。”师资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习,学习是促使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充电器和保鲜剂,我尝到了带领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的甜头。学校办学水平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也在相应提高。于是我写了一篇以《教育理论学习关键在实践》为题的文章,在1987年12月的《中国教育报》上发表后,立刻受到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杜殿坤教授的关注,他来信邀我去上海,鼓励我说:“你要争取做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当然,我远远不能和苏霍姆林斯基相提并论,但是这番话却给了我科研兴教的决心。

二、科研兴师,贵在坚持

在我担任校长40年的教育生涯中,不仅使我感悟到只有坚持走“科研兴师”之道才能“强校”,还深切体会到,当出现“高原现象”,举步维艰时,更要坚持走“科研强校”之道,才能“柳暗花明”,更上一层楼。

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区文教局领导找我谈话,要我去少华街小学担任校长。少华街小学突出抓乒乓球,办学有特色,联谊兄弟学校办的“向阳杯”大赛在全国很有影响,是全国知名的体育先进传统学校。从那时起,我天天一大早,只要进校门便到乒乓球室和教练与小球员在一起练球,逐渐建立了感情。为了培养幼苗不断线,我还确定每个年级都设立体育班,即把参加训练的小球员编在一个班,由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担任班主任,来确保学习训练两不误,就这样保住了“全国体育传统先进学校”的光荣称号,并为省市业余体校培养了一大批乒乓小选手。有一天,一位家长带着三年级的小学生孙晋穿着小军服来向我致谢并告别去北京,说已被选入培养国家队幼苗的队伍,后来孙晋还真得了世界女子单打冠军呢!为此,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体工会议特别指名叫我去介绍经验。同行的有分管我市体育的副市长,他感到我们学校为徐州争了光,还专门拨款为少华街小学建了一座乒乓楼,孩子们训练就更方便了。

我没有就此止步,想,岂能为此只“播亮体育一盏灯”就满足,更要“照亮全面发展一大片”。于是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只有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才能更上一层楼:首先,我校在全市创设了第一个科研室,坚持以校为本,并聘各年级的教学骨干为兼职“教研员”。特邀请市区有关教育领导参加,隆重地举行了命名大会,公开宣布科研室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当学校的好参谋、教师的好顾问;然后,我引领全校教师学习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以“整体改革”科研总课题为龙头,组织教师因科而异、因班而异,确定小课题来共同探索究竟如何促使学生“德育要自治,智育要自学,体育要自强,美育要自营,劳育要自理”,而取得了丰硕成果。省教育厅在我校召开了有全省实验小学校长参加的现场会,省教育学会会长罗明和副会长沙尧还专门来参观考察,赞不绝口地夸奖我校是“苏北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三、一点忠告

当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科研进学校、科研进课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应当看到,在这股“科研热浪”中,隐藏着一种光做表面文章的不良倾向,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我仅谈两个方面。

其一,有些学校只是把目光集中在申报了多少课题、教师已经百分之百参加,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只要拿到批文就“刀枪入库”了。但是,有关领导部门对课题研究却很认真,要做到有始有终要结题。怎么办?这些学校只得用一些时髦用语或华丽辞藻来应付,搞文字游戏,根本看不到有说服力的有关数据,也看不到生动的案例,更谈不上科研课题究竟能给学校带来什么实效。

其二,有些教师两手空空,为了评优评职称只得应急,便找人托关系申报课题。我就亲眼看到申报课题那一热点时刻,来找教育学会分管科研课题的络绎不绝,这不能不说也是好事。如果以此为起点,让科研进课堂,必会促进专业水平提高。也就是说,只要真正做到“我要科研”,从思想上认识到 “老师不搞教育科研,光忙着捧书本上讲台,那也上不好课”(钱伟长),就会有紧迫感有自觉性,就会坚定向科研型教师方向迈进。但如果只是急功近利,虚晃一枪而不求实效,那又有什么用呢?

总之,我认为,学校要真正走上教育科研之路,一是要坚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不断给教师充电,以此丰富营养;二是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上下功夫,把每一堂课当做一项教育科研實验项目来探索;三是追求实效,引发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内驱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学会)

(责任编辑:朱蒙)

猜你喜欢

学校老师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