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起步作文的引导
2010-11-02王淑新
王淑新
小学生初写作文,总觉得无处下笔,原因有三:一、对写作没有兴趣,懒于思考,惰于动笔;二、疏于观察,缺乏写作素材;三、虽有初步想法,但不知从何处动笔。以上构成小学生起步作文的障碍,须对症下药,做好引导。
一、激发作文兴趣
针对小学生缺乏作文兴趣的现状,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激发兴趣。
(一)动笔绘画,激发兴趣
小学生偏重形象思维,极想拿起笔画出周围事物。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让小学生把看到的先画下来,然后再尝试把自己的图画写出来,寓教于乐,写作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二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画风》,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观看文中插图,然后组织他们阅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把平时观察到的风所引发的自然现象用彩笔画下来,展示给大家,并说说图画内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他们会争着发言。这时,教师再趁热打铁、相机点拨,让他们把自己说过的話写下来,小学生的写作兴趣由此被激发。
(二)观察生活,触发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要激发作文兴趣,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扎根于生活去写作文,才能让小学生免受“冥思苦想”的“创造”之苦,自然产生作文兴趣。为此,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引导小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观察事物,用心感受;其次,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选择素材;最后,还可通过其他学科知识激发兴趣。二年级学生上“克和千克”这节数学课时,我先与数学老师取得了联系,了解了本节课学习的过程,然后争取到数学老师的配合,请他安排学生到生活中了解关于克和千克的知识。这样他们就及时捕捉到了作文的素材。鼓励学生写出亲身经历,学生自然愿意动笔。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小学生平时热衷于动画片,可以说是百看不厌。他们也喜欢在课余时间讨论看过的动画片。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下载或自制一些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视频材料,做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给小学生看。好的视频会让小学生自觉集中注意力,看后产生急切的表达欲望。教师可借此机会,先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讲述,让模糊的思路初步清晰起来。为进一步开阔思路,教师可鼓励学生推荐代表将小组的意见讲述给全班同学听,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完善,这样学生就在集体交流中理清了思路,轻松完成口头作文。最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把讲述的内容用笔写下来,学生写作自然兴趣高涨。
二、利用课文,搭建阶梯
有了兴趣,写好作文还须有布局谋篇、主题升华等较为复杂的程序,这也是小学生感到作文难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还要善于搭建阶梯,让小学生成功跨越这道门槛。搭建阶梯最便捷的途径是利用课本。
(一)利用课本插图,进行写话训练
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口语基础,但这离作文还有一段距离。要帮助他们跨越这段距离,可适当利用课文的插图。小学生从小就对彩图情有独钟,教师可利用课文插图做“引子”,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握图意,录之笔端,形成作文。首先,让学生放松心态,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即我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其次,教师应降低写作要求,允许学生用汉语拼音代替写不出的字,确保表达流畅;再次,要充分利用插图制造悬念,引导他们发挥想象。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一课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呈现第一幅插图,结合课文让小学生了解此图反映的内容:聪明的小松鼠为了子孙后代,决定吃一颗松果种一颗松果。接着引导小学生观看第二幅插图。学生从画面中的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可以看出,小松鼠的想法已实现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则要根据这一课后的问题进行大胆想象来完成。如:几年后这片树林会是什么样?小松鼠的家族又将如何?教师可鼓励他们用彩色蜡笔绘出美好的未来,并放开胆子说出图中所表达的内容,引导他们进入写作状态,最后再动笔记下想说的话,一篇作文就初步形成了。
(二)用课文关键词构建作文网络
为改变小学生初学写作时那种“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困境,可借助课文关键词搭建作文网络。教师先把关键词挑出来,让学生用这些关键词自由串词成段。关键词在小学生的作文里就像骨架在人体里,它起到一个支撑作用。为了使内容饱满丰润,教师可引导他们在适当位置补充一些血肉,段落训练也就此完成。例如二年级下学期语文开篇就学习春季的文章和古诗。教师可在教学完本单元后,选出一些描写春季的关键词,再以这些关键词为基础,让学生发挥想象,串词成段,最后形成一篇作文。
(三)利用课文框架,形成作文整体思路
作文的开头、结尾、选材等环节总是让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们伤透脑筋,不知所措。鉴于此,教师可利用课文的基本框架做基础,引导他们形成作文整体思路。具体方法一是引导他们在整体思路指导下挖掘素材、寻找材料;二是让他们根据课文基本框架展开想象,根据故事情节进行仿写、改写、续写,逐渐掌握布局谋篇的技巧。
1.通过仿写带动起步作文
小学生大部分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模仿他人学会的,起步作文的写作概莫能外。通过阅读某一篇课文,掌握其一般规律,再把这一规律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这样的写作过程不但操作简便,也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成功仿写的第一步是精选优秀作品。第二步是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第三步是引导学生模仿。比如,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写一种小动物,可选《翠鸟》做范文。教师先引导学生精读范文,欣赏文章的意境美,然后划出好词好句来阅读欣赏。接着,引导他们找出范文的思路,最后再让其模仿范文思路写作。因为有了参照物,作文变得轻松而愉快。
2.通过续写激发想像力
续写是让小学生从原文思路上对文章加以延伸。成功续写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作者心理,透彻理解全文内涵,入境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在三年级上册《风筝》一课中,做风筝、放风筝这些描写都非常吸引学生,这时,作者笔锋一转,有意让风筝突然失踪,设下悬念。小学生读到这里就好像自己的风筝突然失踪一样,焦虑不安,特别想知道风筝的下落。教师适时把握好学生的这份心情,可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怎样帮助文中的孩子找回风筝,修补风筝,重放风筝?教师可采取组织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让他们把想说的及时写下来,读给同学听,比一比,看谁的想像最丰富,作文由此形成。
3.通过改写,找到写作基点
改写就是利用原文的基本内容,在不改变中心思想和基本情节的前提下,让小学生转换一种文体形式进行写作。改写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把简练的文体如诗歌、寓言等扩写成小故事;也可以把完整的故事缩写成诗歌、短文等。但无论文体怎样变换,都需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找到写作的基点。如二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师先借助课件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之图画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图遐想,然后以《春天里的趣事》为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把诗中描述的场景以记叙文的形式进行改写,一篇作文就顺理成章了。
三、重视修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要能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这说明了修改对作文的重要性。引导小学生起步作文就像放风筝,先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写出文章的基本框架,就像让风筝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天空。但不管飞得多高,都要有一条线来控制它。这用线束缚风筝的过程就是修改。所以说修改也是小学生写好起步作文的重要一环。训练小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找出文病所在
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反复阅读自己的作文,看语句是否通顺,衔接是否紧密,声调是否和谐,以及有无丢词掉句、书写颠倒等现象。在阅读过程中,凡离题之笔,冗繁之事,多余材料,都应删繁就简,使文字简洁精深。另外,对安排不当的段落,要及时调整、组合,使文字思路清晰,文气贯通,结构严谨协调。
(二)升华主题
成功的作文不仅要语言通畅,还要有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写作既是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又是陶冶情操、洗涤心灵的过程。小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不断审视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的过程。因此,小学生的起步作文还要注意主题的升华。教师既要鼓励他们大胆去写,又要用作文规范去约束他们;既要让他们写真实的生活,不生编硬造,又要使他们能够在其中陶冶情操,校正狭隘、自私等不良品格。
总之,小学生作文只有教师常抓不懈,学生持之以恒才能提高水平。教师平时要指导学生勤于练笔,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消除写作障碍,把写作训练引向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使学生养成乐于写作的习惯。
(作者单位: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