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危机时代”提升安徽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研究

2010-11-02蒋晓岚

关键词:安徽竞争力出口

徐 琴,蒋晓岚

(1.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工商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0041;2.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城乡发展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51)

“后危机时代”提升安徽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研究

徐 琴1,蒋晓岚2

(1.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工商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0041;2.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城乡发展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51)

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高低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状况的直接和具体体现。从产品、企业、产业三个层面看,安徽外贸的比较价格优势正在削弱,“后危机时代”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外贸发展难以持续。创新是提升外贸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方法,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拥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提供高价值的产品是提升安徽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后危机时代”;安徽;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

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外贸对GDP的拉动作用明显加强,出口贡献率处于将近30%的较高水平,出口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对外贸易竞争力反映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能够维持其可持续性竞争优势,不断扩大自己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增加本国财富的能力。按照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以核心竞争力理论为指导,就近年安徽对外贸易,主要是货物出口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试图找到“后危机时代”提升安徽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与途径。

一、安徽对外贸易竞争力现状

一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大小受到资源禀赋、经济条件、政策制度、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贸易专业化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商品结构转化率等指标常被用来衡量其大小。以下从出口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企业对外贸易竞争力和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三个层面对安徽外贸竞争力进行梳理。

(一)安徽出口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

近年来安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逐年上升,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2008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额为45.5亿美元,所占比重达40.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8亿美元,是2000年的30倍,年均增长53%。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是评价出口商品竞争力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通常以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衡量一国或地区出口商品结构是否合理。从表1可见,安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逐年上升,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的不断提高,表明安徽出口商品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表1:安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比重(单位:亿美元,%)

但与全国相比,安徽工业制成品比重偏低,产业的容量偏小,对外贸易规模相对较小,出口产品总体竞争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我国出口总额4383.7亿美元,安徽外贸出口总值30.6亿美元,出口占全国总量的0.7%,2008年全国出口总额14285亿美元,安徽占全国总量仅提高到0.79%。2009年,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为59.3%,安徽为38%;全国高新产品出口比重为31.4%,安徽仅为 16.9%,比全国低 14.5 个百分点[2]。大部分出口制成品属于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技术成熟产品,高加工度、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于40%,劳动密集型产品显性比较优势强。见表2。

表2:2007年安徽与全国出口产品结构比较

家电仍为全省机电出口第一大类产品,但安徽家电一直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走低价路线,售价只有国外品牌的20%左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显示,2007年安徽汽车整车出口均价0.75万美元/辆左右;叉车出口均价基本保持在1.1万美元/台左右,而丰田、永恒力等国际著名企业的产品均价皆在2.5万美元/台以上。从安徽出口骨干产品的进出口价格比,不难看出安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远低于国际同类产品,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较弱。

(二)安徽出口企业的对外贸易竞争力

企业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反映了企业在国际市场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企业在生产、市场、技术、运营、可持续发展等诸方面与竞争对手进行的综合比较。安徽工业企业生产规模偏小,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协作水平不高,有效支撑制造业持续发展、引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优势行业、骨干企业相对不足,出口企业小而分散,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不高。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占9.1%,低于全国1.7个百分点;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仅13家,合计出口33.2亿美元,占当年全省出口总值的37.6%;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43804元/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12个百分点;重点工业产品的一等品率低于全国水平约5个百分点,全部产品优等品率32%,低于全国水平8个百分点[3]。

不仅如此,安徽出口企业在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分销网络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对美国、欧盟、日本三大传统市场的依赖程度过高。2005年,对这三大市场的出口额之和占到了安徽总出口额的45.1%。由于缺乏自主国际品牌,产品出口严重依赖国内出口商或海外进口商,国际市场影响力和控制力弱,进而抑制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赢利能力。2008年铜陵有色、马钢集团和奇瑞汽车三大出口主力企业的进出口额都下降60%以上,共减少28.5亿美元;与安徽省服装进出口公司合作的省内中小服装加工企业中,仅芜湖一地就有近20家歇业或倒闭;有出口实绩的2188家企业中,2008年上半年有544家出口负增长、298家出口为零。截至2009年7月31日,安徽进出口备案登记企业数 (含外资企业)已达10087家,但发生进出口实绩的企业仅3000家[2],安徽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消失。

(三)安徽产业的对外贸易竞争力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出口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总额的比较。比率越高,说明该产品所处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强;越低,则国际竞争力越弱。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最终体现在该产业代表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2006年安徽合力叉车出口占全国总量70%,出口额6.33亿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1.2%。2007年,安徽汽车整车出口跃居全国第一,出口额95011万美元,但全球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美、日、俄罗斯等国汽车整车出口金额220.58亿美元,占全球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54%,安徽汽车整车出口占全球出口金额的2.3%。从以上数据看,安徽骨干出口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目前仍很低,且主要依靠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安徽产业结构呈现资源导向型,低层次重化工业超常发展。2008年钢铁、有色、煤炭、电力、汽车、化工等六大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4.3%,产能过剩的矛盾较为突出;科技含量较高的信息及医药行业仅占2.3%,低于全国5.4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依赖程度的经济分析指标,外贸依存度的升降与该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基本一致。虽然,近年来安徽经济发展较快,但外贸依存度却增长缓慢。2003年安徽全年生产总值3973.2亿元,2008年8874.2亿元,增长了1.23倍,但安徽外贸依存度2003年为12.38%,2008年仅增加了3.97%,大大低于63.9%的全国平均水平。缓慢增长的外贸依存度与安徽产业竞争力呈现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弱的格局有关,这种产业竞争力态势在当今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相对脆弱。

二、创新是提升安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安徽外贸凭借低廉价格得到较快发展,对外贸易额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实际贸易所得的同比增长,各种贸易纠纷时有发生,目前又面临着巨大挑战:人民币汇率长期面临升值压力、能源与资源价格过快增长、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层出不穷、世界市场消费需求升级、以计算机自动化数据处理、办公与电讯设备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迅速增长。没有强大科学技术支撑的安徽外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弱势日趋明显。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生产国能否高效地运用各种资源,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企业的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是以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通过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内部管理的整合,保持在对外贸易中的长期优势;产业的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是产业内产品、企业竞争力的有机总和,取决于出口产品结构的内容,一国产业结构的转换和高级化直接依赖于技术创新及相应的技术进步[4]152。“后危机时代”保持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成果是塑造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唯一途径,也是应对挑战的出路所在。美国强大的创新能力产生了大量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管理技能、创新服务、优势品牌和良好的商誉,创新对美国的出口能力有着十分显著的正影响,创新能力每增强1个百分比,美国的出口能力就增强0.64个百分比[5]。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企业活力主要源泉。安徽外贸在国际竞争中的弱势与企业的创新不足有关。2008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科技创新的企业为1849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7.6%,比全国低7.1个百分点。安徽企业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全国排名23位,企业人均利润总额、企业R&D项目数占企业科研项目数的比例、单位新产品开发经费获得新产品产值等全国排名均倒数第二[6]。见表3。

表3:2007安徽创新实力与全国排名前位的省份比较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员工素质、注意核心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用专利产品占领和扩大市场、用优势品牌和良好的商誉去吸引消费者、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安徽企业自主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后危机时代”提升安徽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安徽应充分利用其企业平均设立科研机构数、设立科研机构企业占本省企业总数比例、3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平均增长率等全国排名第一的创新有利条件,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的根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努力探索具有安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一)塑造自主创新环境,健全创新支撑服务体系

2007年,安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在1%以下,安徽创新投入实力指数仅占北京1/6,创新投入不足是影响安徽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7]。从世界大中型企业看,若其R&D经费低于销售额的5%则难以有竞争力,安徽大多数企业难以拿出销售额的1%来投入研究与开发,为此政府应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的形成和合芜蚌试验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构建持续、稳定并有法律约束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行业共性技术平台,鼓励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向创新型企业开放,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创新服务,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于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行业性公共技术平台,提高重大科技攻关能力,大力发展技术开发、交易、评估、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机构,建立健全网络化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以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为载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制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指导意见,培育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实施积极的进口战略,发挥进口贴息政策引导作用,鼓励先进技术设备进口,增强产业竞争力。

健全创新人才的分配和激励机制,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汇聚。以重大项目和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为支撑,集聚创新型人才。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选拔和开发体制,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的用人育人机制和环境。

(二)洞察国际竞争环境变化、全面打造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

一国对外贸易竞争力体现在本国产品、产业以及外贸企业在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提供高价值商品和服务,才能更高效地利用资源,赢得国际市场竞争地位。

1.树立价值思维方式,培育产品非价格竞争能力

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同质商品生产由低成本所带来的低价格竞争优势;由商品异质性所带来的竞争优势[4]140。安徽制造的比较优势不能仅仅理解为低价格优势,出口企业要实现从以降低成本到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为核心竞争力的转变,以顾客价值为中心构建核心业务模式。“后危机时代”的产品竞争不在于企业在工厂生产了什么,而在于工厂以外它们增加的,诸如包装、服务、广告、客户咨询、融资、送货安排以及顾客所重视的其他价值。差异化产品、高附加价值服务、核心技术能力是企业创造和传递给顾客的价值;最高的产品质量、最佳的服务保障、最广泛的消费选择、独家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等构成产品非价格竞争力。企业的市场竞争转变为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竞争,竞争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顾客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传送目标顾客所期望的产品或服务。

2.坚持科技创新,增强出口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企业的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产经营、组织营销、采购仓储、设计规划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安徽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找准突破点,从生产管理、质量、规模、销售模式、渠道、售后服务、品牌、价格、人才等方面入手,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有条件的大企业应重视研发投入,密切关注产业技术进步的动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现从低成本策略向技术创新策略的转移;积极参加国际质量认证,实行标准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争取在产品安全性、耐用性、新颖性等方面做国际质量标准的制定者;安徽奇瑞、江淮、合力、海螺等自主创新企业应以品牌为纽带,构建全球性生产、销售体系,把品牌作为控制、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手段,利用品牌抢占和控制市场。美国著名品牌策略专家莱瑞·莱特说:“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就是拥有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8]。

发现价值缺口、进行价值创新、形成核心流程等能力是中小企业获取强大利润的推动器,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中小型外贸企业应寻找自身特色,挖掘潜力,在专业的市场细分基础上,选择被大企业所忽视的利基市场,进行“补缺营销”。从产业链的合适环节出发,引进技术,联合开发,将技术创新紧贴市场需求,在顾客最重视的方面寻求质量改进的突破口,开发具有特色的长期利基,树立差异化优势,构筑竞争堡垒的基础。

3.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安徽外贸又好又快发展

产业是否有竞争力取决于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是否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是否拥有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是产业竞争力的制高点。安徽制造业的根本优势在生产环节,研发、工艺和销售领域的实力偏弱,产品研发设计和工艺水平主要来源于国外。为此,应大力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升产品工艺、装备及生产控制水平;有效吸收、利用和改进进口的高科技产品中所蕴含的先进技术;充分发挥安徽人才资源优势,吸引外商投资企业在本地设立研发中心,带动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制造技术水平。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积极把握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动向,集中力量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将生物工程、电子通信等作为开拓海外市场的突破口;瞄准新能源、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以新技术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促其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转化;引导开发和扩宽国际市场上对安徽高新技术产品的适销之路,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促进高科技产品和传统产品之间的相互信息、技术的渗透,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购买满意度和国际市场占有率。

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与特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培育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合肥和芜湖家电、沿江造船业、天长电子电器、宁国铸造、沿淮柳编、当涂博望机床刃具、六安和桐城羽绒制品、宣城箱包等出口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调整和改善长期以来工业结构和布局“散、小、差”的问题,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区域和强势品牌,提升外贸发展空间和后劲。

[1]商务部研究院编.中国对外贸易30年[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112.

[2]2006-2009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http:∥www.ahtjj.gov.cn.

[3]孔令刚.安徽工业化进程、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1):97.

[4]张军.自主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5]胡艺.创新:美国经济增长与贸易竞争力的源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00.

[6]庞景安,等.中国企业创新发展指数2008[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36.

[7]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2009中国创新发展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00.

[8]叶陈毅.无形资产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21.

责任编校 向东

F752.8

A

1003-2134(2010)06-0052-04

2010-09-08

安徽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安徽自主创新特色研究”(09030503001)

徐琴(1971-),女,安徽庐江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蒋晓岚(1963-),女,安徽巢湖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安徽竞争力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日本竞争力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