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山东坡雉类分布初步研究

2010-11-02李进发寸德平杨力权李德品

大理大学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生境苍山大理

李进发,寸德平,曹 龙,杨力权,李德品,肖 文*

(1.大理学院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2.大理学院东喜玛拉雅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云南大理 671003)

苍山东坡雉类分布初步研究

李进发1,寸德平1,曹 龙1,杨力权1,李德品2,肖 文2*

(1.大理学院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2.大理学院东喜玛拉雅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云南大理 671003)

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对大理苍山东坡雉类进行调查,调查期间共记录到5种雉类,分别是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血雉(Ithaginis cruentus)、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苍山东坡北端未受干扰,生境中雉类的密度高于南端。苍山雉类的分布海拔范围为2 300~3 700m,其中在海拔3 200~3 300m范围内出现的频率最高。就生境分布而言,雉类的密度在针阔混交林带、华山松林带、杜鹃冷杉林带和云南松林带中依次降低,而箭竹林带未发现雉类。总的来说,人类活动以及生境破坏是影响苍山东坡雉类分布的主要因素。

苍山;雉类;分布

滇西北和藏东南地区因其地貌类型复杂性而成为欧亚大陆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是世界雉类演化的中心之一〔1-2〕。对于地处滇西北大理苍山的动物资源调查研究报道不多〔3〕,尤其与雉类相关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对大理苍山雉类进行了调查,以摸清该地区雉类资源及其空间分布,为该地区雉类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1 研究地点和方法

1.1 调查地点和对象 大理苍山属横断山脉云岭山系,北起洱源旧州,南止西洱河,横列于洱海与漾濞江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99°54′30″~100°12′12″,北纬25°33′30″~25°59′48″。苍山长48.5km,宽13~20.5km,面积757km2;由南北走向的19峰组成,最高马龙峰(海拔4 122m),最低斜阳峰(海拔3 074m);每两峰间有1条溪,故苍山共有18溪〔4〕。苍山植被具有从低热带至高山冰漠冻原带的全部垂直植物带谱,其东坡垂直分布为:2 100m以下至湖滨带为农田耕作地;2 100~2 500m为云南松林带;2 500~2 900m为华山松林带;2 900~3 200m为针阔混交林带(在观音峰中高至3 400m);3 200~3 550m为箭竹冷杉林(铁杉)带;3 550~3 800m为杜鹃冷杉林带;3 800~4 122m为高山荒漠草甸带〔5〕。多样的植被造就了苍山丰富的野生动物〔6〕。苍山人为活动痕迹明显,南端斜阳峰和马耳峰分别于2007年和1996年发生过火灾,北端的应乐峰和观音峰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存在有开采石头和大规模采摘松籽的现象。

1.2 调查方法 根据苍山的地形以及植被的分布情况,共布置了3条5m宽的样带,分别是应乐峰和观音峰一带1条,马耳峰和斜阳峰各1条。样带的海拔起点均为2 000m,应乐峰和观音峰一带的样带至3 800m止,马耳峰和斜阳峰的终点分别为3 300m和3 074m,每条样带尽可能穿过不同植被类型。具体的调查方法为:沿样带行走,当发现雉类时,记录种类、数量、所在生境类型以及海拔,并用GPS定位该点。调查时间通常从早上7:30开始至18:30止,由于12:00~14:00之间是一天中雉类活动的低峰期,因此避开在这一段时间调查。每条样带每月至少调查1次,并且避开大风阴雨天进行。

1.3 访谈 在调查途中我们对上山的各种人群和护林员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为:种类、见到年份、海拔范围和生境类型等,物种名记录的是当地土名。

1.4 数据分析 相关计算公式为:调查面积=样带长度×样带宽度×调查次数;雉类平均密度=雉类个体数量/调查面积;雉类发现频率=雉类出现次数/调查面积。数据以海拔100m分段进行分析。各海拔样带长度见表1。

表1 不同海拔的样带长度/km

2 调查结果

2.1 种类 本次调查共观察到5种雉类,分别是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血雉(Ithaginis cruentus)、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不同区域雉类出现的平均密度为:应乐峰和观音峰20.63只/km2,马耳峰10.10只/km2,斜阳峰5.26只/ km2。

2.2 雉类的垂直分布 苍山东坡雉类的分布海拔范围是2 300~3 700m,在海拔3 200~3 300m区域雉类的分布最高(见图1)。

图1 苍山东坡雉类在不同海拔分布的情况

白腹锦鸡和血雉的分布海拔范围分别是:2 300~3 300m和3 000~3 700m;二者于海拔3 000~3 300m重叠分布,并于海拔3 200~3 300m密度最高(见图2)。

图2 苍山东坡血雉与白腹锦鸡的在不同海拔的分布情况

2.3 不同植被类型中雉类的分布 在调查区中,针阔混交林带、华山松林带、杜鹃冷杉林带和云南松林带中雉类的分布密度逐次降低,而箭竹冷杉林(铁杉)带未发现雉类(见图3)。

图3 不同生境类型中的雉类密度

2.4 雉类发现频率季节变化 雉类在春季的发现频率最高,秋季最低;春、夏、冬、秋依次呈下降趋势(见图4)。

图4 雉类发现频率的季节变化

3 讨论

3.1 人类活动和生境破坏对雉类分布的影响 低海拔地带所进行的林业采伐、毁林开荒、兴修公路和乡镇建设等所造成的干扰,使雉类的分布范围不断向中、高山地带退缩。调查发现,由于苍山海拔2 300m以下人类的活动比较频繁,雉类则主要分布在海拔2 300m以上的区域,如血雉和白腹锦鸡的分布海拔分别为3 000~3 700m和2 300~3 300m。

本研究还发现应乐峰和观音峰的雉类密度最高,斜阳峰和马耳峰较低。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斜阳峰和马耳峰分别于2007年和1996年发生过火灾,对雉类赖以生存的生境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下关人口密度高于大理,人类活动干扰也更强。本研究访谈发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应乐峰和观音峰石头的开采以及华山松籽的大规模采摘尚未开始之前,当地人见到雉类的频率最高,近年来苍山保护管理部门加强保护之后,雉类的遇见频率有所增加,但远不及开采前。

3.2 雉类对植被的选择 白腹锦鸡主要栖息在常绿针阔混交次生林、华山松次生林和落叶乔、灌混交次生林〔7〕。血雉对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表现出正选择性,对箭竹林为负选择性〔8〕。在本调查中,白腹锦鸡见于针阔混交林、华山松林和云南松林;血雉见于针阔混交林和杜鹃冷杉林;黑颈长尾雉、白鹇和雉鸡分别见于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和针阔混交林。因此,苍山雉类对植被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3.3 雉类发现频率季节间变化 雉类在春季的发现频率最高,秋季最低,这可能与苍山东坡雉类的活动节律季节性变化有关。另外,由于本研究未覆盖苍山西坡以及东坡高海拔区域,雉类发现频率的季节性变化反映了其生境选择和垂直分布的季节性变化。

4 保护对策

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保护,在未来的100年里,由于栖息地丧失和片段化、人类活动的干扰、猎杀等原因,会有至少15种野生雉类灭绝〔9〕。而苍山雉类也面临着同样的威胁,为了更好地保护苍山动植物,特别是雉类资源,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保护苍山雉类栖息地。雉类对植被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人类活动如林业采伐、兴修公路和乡镇建设等对雉类具有较大的干扰。故要防止苍山森林的破坏,保持苍山生态的完整性。

第二,加强研究。苍山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是缺乏研究和认识。本研究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仅初步研究了苍山东坡雉类的分布状况,难免存在不足和缺陷。故希望相关工作人员加大研究力度以弥补对苍山雉类等研究的不足,获取相关生物、生态信息,以便了解和加强保护。

第三,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严防苍山森林火灾的发生;减少上山人员对苍山生态的破坏;有效控制人类开发建设向苍山的延伸。

第四,发展生态旅游。苍山地形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景观多样,生态科学考察和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不影响保护目标的前提下,科学地开展“观鸟活动”、“生态旅游”、“科考旅游”、“探险旅游”等旅游项目,将环境资源保护的教育寓于旅游之中,既能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

〔1〕杨家伟.滇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2(3):61-65.

〔2〕张原,张正旺,郑楠.雉科基部类群分子钟的标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4):525-530.

〔3〕王玉龙,普海波,陈省忠,等.点苍山东坡蜘蛛区系初步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7,6(12):13-18.

〔4〕孙明.苍山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19-21.

〔5〕季维智.中国云南野生鸟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68-69.

〔6〕穆静秋.大理苍山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措施〔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1):79-82.

〔7〕韩联宪,杨岚,郑宝赉.白腹锦鸡繁殖生态观察〔J〕.动物学研究,1989,10(4):285-294.

〔8〕崔鹏,康明江,邓文洪.繁殖季节同域分布的红腹角雉和血雉的觅食生境选择〔J〕.生物多样性,2008,16(2):143-149.

〔9〕卞进步,李新.雉类生存现状及其保护〔J〕.中国家禽,2005,27(18):53-56.

A Prelim inary Study on Distribution of Pheasants at Eastern M t.Cangshan

LIJinfa1,CUN Deping1,CAO Long1,YANG Liquan1,LIDepin2,XIAOWen2*
(1.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Bioscience,Dali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2.Institute of Eastern Himalaya Biodiversity Research,Dali,Yunnan 671003,China)

A survey was done on distribution of pheasants at east slope of Mt.Cangshan from March 2008 to February 2009.Five species of pheasants,Chrysolophus amherstiae,Ithaginis cruentus,Phasianus colchicus,Lophura nycthemera and Syrmaticus reevesi, were found during the study.The pheasants'density was higher in undisturbed habitat at northern part.The distribution elevation of pheasantswasmainly between 2 300m and 3 700m.And their densitywashigher between 3 200m and 3 300m.The pheasants'density was the highest inmixed forestzone,and no pheasantwas found in bamboo forest.In conclusion,human disturbance,habitatdestruction are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heasants atMt.Cangshan.

Mt.Cangshan;pheasants;distribution

Q958.3

A

1672-2345(2010)10-0053-03

2010-08-16

李进发,主要从事保护生物学研究.

*通信作者:肖文,副研究员,博士.

(责任编辑 李 明)

猜你喜欢

生境苍山大理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春季迁徙期生境适宜性历史演变1)
盐分对不同生境海三棱藨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做梦都要去大理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大理好风吹
苍山
苍 山
烟云几许著苍山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吕敬人连环画《括苍山恩仇记》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