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2010-11-01何桃富

关键词:福建福建省上市

何桃富

(漳州师范学院 管理科学系,福建 漳州363000)

福建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何桃富

(漳州师范学院 管理科学系,福建 漳州363000)

自1993年以来,福建上市公司发展迅速,已实现从无到有,从试点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转变,逐步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上市公司群体——福建板块,它们对福建经济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同时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也有着一定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福建上市公司的现状,找出福建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福建上市公司提出一些建议。

上市公司;福建;问题;建议

一、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截止2008年12月31日,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上市的境内上市公司数 (A、B股)达1600多家。作为证券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在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影响甚广,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上市公司数量和所在地区经济增长紧密相关,上市公司数量越多,则所在地区经济增长越好;经济增长越是较好的地区,其上市公司数量也越多;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和上市公司的数量关系则正好相反。[1]十几年来,福建上市公司同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福建经济的发展,尤其近几年来,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福建省高度重视上市公司的培育和发展。2007年5月,福建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企业改制上市工作会议,并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意见》(闽政[2007]13号),对全省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提出要把福建上市公司打造成优秀的“海西”板块,争取从2007年开始每年有10家左右企业实现在境内证券市场上市,到2010年底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50家以上,从证券市场筹资500亿元以上的目标。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福建省先后又印发了《关于促进海峡西岸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文 [2007]146号)和《关于金融更好地服务“两个先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闽政办[2008]72号)两个文件,它们都强调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福建上市公司。那么,当前福建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该怎样培育和发展福建上市公司等,这些已经越来越引起地方经济决策层和企业经营者的热切关注。

二、福建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

(一)福建上市公司发展概述

福建省是国内最早发展资本市场的省份之一。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建设步伐的加快,福建资本市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经营到多种经营,包括上市公司、证券期货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投资者、自律性组织、监管机构在内的市场参与者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推动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

1992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股票公开发行试点工作。福建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3个允许进行公开发行股票的试点省份之一,为福建企业充分利用证券市场,发挥筹资、融资功能提供了先机。1993年5月28日,福建福联公司上市实现了福建上市公司“零”的突破,推动了福建企业上市的步伐。1993年6月,闽灿坤B股发行并在深交所上市,成为福建省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B股上市公司,为福建省企业开辟海外融资的新渠道树立了榜样。[3]1998年恒安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掀起一股福建企业赴境外上市的高潮。2004年8月,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开创了福建民营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交易的新纪元。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上市公司对福建省经济贡献的不断提高,福建省也逐步加快了上市公司发展步伐,截止2008年12月底,福建省在沪深两市直接上市企业54家(不包括已退市和外迁的),上市股票54只,其中A股53只,B股1只,沪市28只,深市26只(其中13只中小企业板),累计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约800亿元;培育和发展上市后备企业近300家,拟上市公司近100家;另外,福建企业也积极在海外上市,尤其是在香港上市,目前具有福建背景的海外上市公司近70家。①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福建上市公司已经从无到有,从试点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转变,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群体——“福建板块”,正以良好的态势往前发展。

(二)福建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当前,福建上市公司发展良好,有力地并推动福建经济发展,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福建上市公司还存在一些问题。

1.上市公司数量不多,规模偏小

在1996年,福建上市公司有24家,在全国排名位居第4位;但自1997年起,福建上市公司数在全国的排名逐年后移,1997年的排在第7位,1998年跌到第8位,从2000年至今一直徘徊在第10或11位。福建本土上市公司外迁 (如运盛实业、天香股份、利嘉股份、宏智科技、天宇电气等),部分亏损公司(如福建九州、闽越花雕、厦门海洋、福建三农等)先后退市,客观上造成了福建上市公司实际数量不多,就全国来看,这从数量方面反映了福建上市公司发展相对滞后。福建上市公司规模普遍不大,从股本情况来看(见图1),有46家公司的总股本在7亿股以内,平均总股本约7.5亿股,总股本最大的是紫金矿业约145亿股,第二是信业银行50亿股,第三是福耀玻璃约20亿股,最小的是ST雄震0.79亿股;29家流通股本在1~4亿股之间,15家在1亿股以内,平均流通股本约4.0亿股,流通股本最大的也是紫金矿业约54亿股,最小的是鸿博股份0.20亿股。从资产总额情况看(见图2),总资产在1~10亿元的有11家,10~20亿元的有21家,50亿以上的有11家,其中,最大的是兴业银行资产总额为10208.99亿元,其次是紫金矿业262.18亿元,第三是建发股份158.08亿元,最小的是闽闽东1.74亿元。另外从筹资情况来看,截至2008年底全国上市公司历年筹资总额约23500亿,而福建上市公司的历年筹资总额约800亿,只占全国约3.40%。从福建上市公司的股本、总资产及筹资情况来看,小盘股居多,规模偏小。虽然近几年福建上市公司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短期内仍难以改变上市企业规模偏小的格局。

图1 福建上市公司总股本与流通股本情况

图2 福建上市公司资产总额情况

2.上市公司质量两极分化严重

从2001~2005年福建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比较差,亏损面比较高,平均每股收益连续多年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福建上市公司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上市公司亏损面有所下降,逐渐扭转了长期以来福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到2008年底福建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排在全国第4,亏损上市公司数有4家,亏损面降到7.41%(见表1)。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连续几年亏损,如厦门夏新、厦门厦华,在2009年都将面临着退市风险。可见,从福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来看,两极分化严重。

表1 2001~2008福建上市公司亏损情况

3.行业结构布局不够合理

依据我国证监会公布的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13个门类中,除了社会服务业与传播文化产业2个门类中福建没有上市公司外,其余11个门类都有(其中,制造业31家,交通运输、仓储业4家,批发和零售贸易4家,信息技术业3家,房地产业3家,综合类3家,农、林、牧、渔业2家,采掘业1家,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家,建筑业1家,金融、保险业1家)。从中可看出,福建上市公司主要以传统的机械、交通运输、零售、房地产及综合类上市公司居多,在现有的3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高能耗、低附加值型的传统制造业(如机械制造、纺织),在高新技术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等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上市公司较少,有的领域尚属空白。从福建省现有的上市公司的产业分布来看,产业结构不合理,普遍缺乏规模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这对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资源,推动我省产业升级不是很有利,与当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趋势也不完全符合。

4.地区分布很不均衡,且缺乏特色和优势

福建各地市都有上市公司,但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两市,分别有19和18家上市公司,共占全省上市公司数的68.52%,另外泉州6家,漳州3家,三明、龙岩、南平各2家,宁德、莆田各1家。由此可见福建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之一,福建省素以市场化改革起步早、程度高,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企业经营机制活,发展快而闻名;但是,由于受到体制、机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特色和优势还没能在福建省上市公司中得到充分体现,虽然近年来福建省民营企业上市步伐正在加快,但属国有控股或持大股的上市公司仍占多数,能反映福建省经济增长活力、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民营骨干企业相对偏少。如泉州作为福建经济发展中的典范,民营企业相当发达,至今只有6家上市公司,可见,福建上市公司缺乏特色和优势。这些状况都不利于上市公司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5.经济贡献水平较低[4]

从募集资金对当年福建GDP的贡献来看,将全部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加总在一起,福建上市公司总体上能拉动GDP总量0.82%、GDP增长率0.41%,可见,上市公司对我GDP的增长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福建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福建上市公司数量较少,规模偏小,导致福建上市公司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效果不够显著,推动力也不能算大,并且缺乏稳定性与持续性。上市公司应该是企业的优秀代表,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该而且能够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一个地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力。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福建上市公司的潜能还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对福建经济发展的贡献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亟待加强。

三、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福建上市公司的建议

近年来,福建省已经认识到资本市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做优做强“海西板块”的口号,明确了福建上市公司的发展目标任务,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福建上市公司的发展。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福建省无论是上市公司实力、再融资能力,还是拟上市企业资源等等,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福建上市公司的培育力度还有待提高。结合福建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及问题,针对今后福建应如何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上市公司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一)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工作

为了更好地培育和发展福建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海西板块”,福建省必须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首先,福建省政府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及相关的政策的要求,为上市公司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加以引导,使之符合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其次,福建省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企业上市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和办法,对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协调,促进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第三,福建省各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政府要成立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按照福建省的有关规定和总体目标任务,结合当地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推进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以及企业上市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作责任制,积极培育本地区上市后备企业,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企业上市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扎实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二)积极发掘和培育优质企业并支持其上市

福建省要确保完成上市公司发展目标任务,就必须精心去发掘和培育好企业并支持其上市。一方面,地方政府、券商和中介机构要采取积极行动,广泛搜集信息,与广大企业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支持行业龙头、自主创新和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积极培育优质的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建立和完善企业上市后备资源信息库,努力形成“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核准发行一批”的上市批次推进格局。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产业升级,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上市热情,并自觉作好企业上市的准备工作,抓住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良好机遇实现上市。需要注意的是,在扶持福建企业上市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企业数量的增长,而且要尽量选择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尤其是持续的获利能力。

(三)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树立“海西板块”新形象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意义,积极营造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发展的环境,支持和帮助上市公司全面提高质量,在资本市场上树起“海西板块”的品牌。其次,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企业规模是实力的象征,在福建上市公司中,比较突出的特点是规模小。对于规模小的上市公司,可以考虑在政策的指导下,通过股权转让、国有资产划转经营等方式,让有实力的企业入主,以实现规模经营。对于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上市公司,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作用,快速壮大自身规模,早日成为行业龙头。第三,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福建上市公司要加大研发投入、树立创新理念、完善创新机制,通过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处在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更要加强工艺革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

一个地区经济要取得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特征明显、具有较强前瞻性的产业结构。一个地区的上市公司是引导地区内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它在推动地区内主导产业和产业链条的形成。产业群构建上起着带头作用。而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企业,又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对福建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可以带动福建产业结构的调整。福建上市公司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机械等传统行业,为了使其结构更趋合理,一方面福建上市公司应根据福建的优势产业,对自身的主业进行调整和改造,将福建省的产业优势转变为公司自身的优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福建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提高公司的股票再筹资能力;另一方面向高科技、高技术倾斜,加大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培养的力度,把培育上市公司后备力量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并让一些上市公司从传统行业转变为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努力形成以传统行业为基础、高科技产业为核心的局面。

(五)推进上市公司的重组改造,优化发展环境

当前,福建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要加强对现有上市公司的重组改造。政府部门要为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支持,引导企业资产重组朝有利于资产存量增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发展,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积极帮助一批微利及亏损上市企业解决经营中遇到的难题,努力防止“ST”队伍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要抓好连续两年亏损的ST企业扭亏为盈工作,十分珍惜福建上市公司的宝贵资源;鼓励上市公司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资产重组,推动和帮助困难或绩差上市公司通过资产置换、债务重整、股权重组等方式尽快摆脱困境,特别是那些前景暗淡、困境重重的“壳公司”,如厦门厦华、厦门夏新,应促使它们尽快进行资产重组,以吸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优质资产,使它们尽快产生效益。优化发展环境是巩固上市资源的基础和前提,尽管福建上市资源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上市公司整体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仍是一个首要问题。因此,必须努力优化福建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

(六)大力培育和发展证券中介机构

在目前机制下,证券机构的实力和运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地区企业参与资本市场运作的能力和水平。目前,福建拥有证券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另外,会计、审计、法律、资产评估等各类中介机构,建设起步晚,不能适应证券市场迅速发展的要求。福建板块规模小与证券机构数量较少有一定的联系,还有落后的各类中介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上市公司发展。因此,要发展壮大福建板块,还须大力培育和发展证券机构及各类中介机构。

总之,福建省应大力利用资本市场,鼓励更多的企业改制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做优做强“海西板块”,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

(注:本文系漳州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福建上市公司与福建经济的研究,项目编号:SS06026)

注 释:

① 本文数据均根据福建证监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以及大智慧系统整理所得。

[1]陈昭,卿前龙.各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反馈——分省的PanelData模型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1):108-114.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开拓创新,励精图治,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福建资本市场发展回顾[J].福建金融,2008, (10):4-7.

[3]胡平生.壮大福建资本市场的对策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1,(4):38-41.

[4]陈晓杰,黄志刚.上市公司对福建GDP贡献的实证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1):24-28.

猜你喜欢

福建福建省上市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