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蚓激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研究

2010-10-30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215600孙亚鸣钱菊芬刘扣琴陈天文隆凤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14期
关键词:纤溶激酶颈动脉

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215600)孙亚鸣 钱菊芬 刘扣琴 陈天文 隆凤丹

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斑块引起的动脉狭窄和斑块脱落是造成动脉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基础。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中,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者达63%以上[1],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则是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Fg的干预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和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蚓激酶持续降纤后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S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9月~2008年9月在本院住院经颈动脉彩超确诊为AS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年龄51~73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2.72±6.48岁。既往有高血压史患者14例,有糖尿病史患者10例,有心脏病史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排除房颤、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引起的脑栓塞。

附表1 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及NIHSS评分变化情况

1.2 方法

1.2.1 颈动脉彩超检查 采用美国惠普HP New 1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7.5MHz线阵探头,由超声科专业医师操作。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及颈内动脉(ICA)颅外段,测量并记录颈动脉分叉1cm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管壁内径,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强度、大小、数量、部位及体积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标准为[2]:IMT≥0.9mm为血管硬化,IMT≥1.2mm则为斑块形成,而IMT<0.9mm为正常。

1.2.2 给药方法 入选患者均应用百奥蚓激酶(北京百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60万U/次,一天三次,饭前口服,持续服用六月,而不加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降脂药及其他对AS有影响的药物。

1.2.3 观察指标 患者在给药前及给药后六月检测:采集空腹静脉血2ml用凝血酶法测定Fg、PT及APTT水平;测量颈动脉IMT、内径及计算斑块的体积(长径×宽径×IMT);NIHSS评分,由接受过量表培训的主治以上神经科医师评定。

1.2.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统计学数据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蚓激酶对凝血及NIHSS评分的影响 治疗前后比较Fg水平、NIHSS评分降低,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PT、APT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附表1)。

2.2 蚓激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治疗前后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减少,斑块宽径及斑块体积降低,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左、右IMT及内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附表2)。

2.3 不良反应 服药治疗后仅有一例再发脑出血终止研究(后发现与其血压控制不利有关),其余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和交互作用的结果。传统的危险因素普遍认为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年龄等,而最近多个研究表明AS是一个血管受损后的炎症反应,且纤维蛋白原也参与了AS的发生和发展[3~5]。Fg是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糖基化蛋白。它具备生理和病理的双重作用,其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在凝血过程的最后一步发挥作用,然而Fg分子大、浓度高且具有聚合作用,其浓度增高不仅使血浆黏度增加,而且还是促进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的血液蛋白质[6]。

Fg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导致和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 Fg在体内可转变为纤维蛋白和不溶性的降解产物,沉积在血管壁导致AS。Fg浓度增加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刺激其合成、分泌纤溶酶原灭活剂,导致局部微血栓形成不能及时清除,造成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利于胆固醇浸润,从而促进AS的发生和发展。Fg及其降解产物对平滑肌细胞有刺激作用,且与血小板结合,促进血小板活化和交联,活化血小板释放的生长因子又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强烈丝裂原,加速了AS的进程。高浓度Fg可导致粥样斑块巨噬细胞帽的渗透性改变和斑块变薄,使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溃疡和血栓。

附表2 治疗前后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各指标变化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蚓激酶治疗后血清Fg水平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明显变少及斑块宽径、体积明显变小。蚓激酶是由蚯蚓中的有效成分分离纯化而成,含有多种酶成分,包括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和纤维蛋白酶,是具有纤溶活力的丝氨酸蛋白酶。它能够激活纤溶系统,促进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直接水解纤维蛋白原,产生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从而降低纤维蛋白原。本研究表明蚓激酶治疗后血清Fg水平明显降低,从而证实了这一观点。经过持续性的蚓激酶降纤治疗,纠正动脉硬化期的纤溶活性紊乱,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脂质沉积,从而延缓、逆转AS,而本研究中左、右侧IMT虽有下降趋势但无明显差异可能与入选病例较少及治疗时间有关。同时研究中治疗前后NIHSS评分也有明显差异,也间接说明持续性降纤治疗将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持续蚓激酶降纤能延缓、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起一定作用。

猜你喜欢

纤溶激酶颈动脉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蚓激酶对UUO大鼠肾组织NOX4、FAK、Src的影响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黏着斑激酶和踝蛋白在黏着斑合成代谢中的作用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Doublecortin样激酶-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