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针对互助性教育摸式,提高贫困生计算机能力

2010-10-27陈晓敏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8期
关键词:贫困生因材施教计算机

◆陈晓敏

(宁夏大学农学院)

探讨针对互助性教育摸式,提高贫困生计算机能力

◆陈晓敏

(宁夏大学农学院)

1981 年,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会议提出了树立计算机教育是文化教育的观念。此后,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在世界各个国家日益推广与普及。2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校在全校范围内也陆续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逐步进行了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了层次教育和分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预评估中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令人担忧,尤其是贫困生的计算机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路子,加大改革力度,使计算机教学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使每个学生受益。

一、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个具有文、理、工、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实施,按不同的学科分类分层次进行。既第一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计算机意识和培养其使用计算机的最基本技能。第二层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本层次是整个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点。第三层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本层次目的是使学生能初步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

但根据预评估中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平测试结果,有 35%不合格。经PHE项目调查发现,有 86%贫困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能力,大学生计算机能力较弱,尤其是贫困生计算机能力非常弱。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由于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和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平等。在同等条件下,贫困生变成了计算机能力的弱势群体,条件好的学生变成了“傲气”和“不满”群体。生源不平衡现象,增加了教育教学难度,老师很难全面兼顾,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2.目前大课堂的弊端。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大课堂人数较多,层次不齐。老师一对多来讲理论,很难把握适度,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同时,一对多的上机实践与理论脱节。教学效果出现空白空间。贫困生由于各种原因,如跟不上老师讲解而放弃学习,往往自暴自弃。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认为,上课实在浪费时间,也不愿听讲。老师最多只能照顾一小部分同学的学习需求,同时缺乏有效的指导。

3.针对性教育不强。教育过程没有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在能力提高方面没有针对性。学完课程学生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报考等级证书还需要参加各种学习班重新学习,给贫困生又带来双倍的经济、时间、精力负担。

4.课堂缺乏互动、互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空间和时间的原因,互动、互助无法实现。

二、针对互助性教育摸式提高贫困生计算机能力

针对互助性教育摸式是通过对贫困生计算机能力需求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贫困大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能需求层次,按照由易到难划分为5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分两级,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1对8互助性的培训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按照“授人以渔”既“造血”理念进行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体现互助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1.根据贫困生需求,设计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 (因材施教)。由于贫困生对计算机能力掌握的程度不太一样,层次有高有底,通过调研最后根据他们的需求层次归纳为 5类。即办公自动化、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制作、硬件及 PC机维护、网络实用技术。也就是说,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分解成相对独立的 5个教学模块。贫困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 5个模块中的任何一个模块进行学习来提高自己在这个模块方面的能力。当较为简单的模块掌握了,再进一步学习其他模块的课程或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这样选择性学习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从而解决大课堂的弊端使每一个人都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2.设计两级互助、互动性教学体系。为了学好这门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解决大课堂人数较多,学生层次不齐以及老师一对多来讲理论和指导上级,很难把握适度,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课堂缺乏互动、互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空间和时间的原因,互动、互助无法实现的难题;我们设计了 1对 8互助、互动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 (因材施教)体系。先由老师挑选综合素质比较好的学生,对他们 1对 8进行相应模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及授课能力的培训,然后让他们设计教学课件,一一进行试讲。老师1对8的手把手教,充分体现了学生老师一级互助、互动性教学。当学生达到一定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后,经考核合格变成一级小教员。然后,将一级小教员教学模块与贫困生学员选择学习的模块按两者空闲时间,1对 8对接。对接后,按照教学内容进行二级 1对 8教学培训提高贫困生的计算机能力。这样在机房里学员有什么问题,小教员现场手把手地解决,照顾了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员。实现了传、帮、带作用,加强了课堂上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二级互助、互动性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3.免费指导互助性自主学习机房。为了解决贫困生利用空闲时间自主上机学习,没有计算机,没有上机费,没人指导的现状。我们将机房空闲的时间免费向贫困生开放,同时招募有一定计算机能力和水平的学生做为志愿者,免费负责机房空闲的时间的值班。自己即可在机房免费学习,同时负责现场指导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样,再次体现互助性自主学习,解决了贫困生自主上机学习的难题。

三、结束语

针对互助性教育摸式在提高贫困生计算机能力项目中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项目实施一年半,经过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已经形成完整独特的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互助、互动性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目前,针对《互助性教育摸式提高贫困生计算机能力》已经纳入学校选修课进行试点。按模块经过两级培训,学生不仅提高了计算机能力,还获得相应的学分。同时,也给了我们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课改的思路,使计算机教学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受益。

[1]刘炜,陈晓敏.宁夏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现状及教育对策[J].宁夏大学学报,2008,(2):154-155.

[2]肖永良.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改革研究[J].世纪桥,2007,(07).

[3]张芳,李小辉,宋平.互动性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07,(6):94-95.

[4]姚本照.民警计算机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J].课改探微,2007, (10):46-47.

猜你喜欢

贫困生因材施教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