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地区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机制探索
2010-10-27章永刚
章永刚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63)
无锡地区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机制探索
章永刚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63)
区域经济的特征就是区域职业教育的特征。苏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区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现有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模式进行机制创新,实现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创建统筹管理机制,协调和引领区域内各高职院校整合优势资源、坚持特色发展,以集约化和专业化的优势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形成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模式。
无锡;区域性;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一体化
现有运行机制剖析
无锡地区现拥有11所高等职业院校 (含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无锡办学点)及4所五年制高职院校,2008年高职层次在校学生总数达80000多人。但各院校归属不同的上级部门管理(见表1),在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特色定位、招生计划等方面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这种政出多门、条块分割,造成了专业设置失调和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脱离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无锡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和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招生人数进行比较分析,显示当前无锡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在当前运行机制下,各院校的专业设置带有较大的盲目性。譬如,2008年各院校区域经济发展紧缺人才专业的招生比例在50%~75%之间(见表1),多数在50%左右,并且相对集中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等IT领域,这些专业在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中其从业岗位定位与本科层次没有区分,人才培养很难适应市场需求。
目前,区域高等职业教育总体规模发展很快,但整体实力不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还有较大差距。现有机制已经成为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表1 无锡现有高等职业院校隶属关系、特色专业和2008年招生情况表
发展机遇
“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各城市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目前,苏南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见表2)。乡镇企业转型和国外跨国企业的集群和聚集,农村城市化的加快,城际轻轨和高速列车的开通,呈现出苏南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已经形成。经济“一体化”为各要素资源建立了能够无障碍流动的环境。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区域经济的特征就是职业教育的特征。各城市之间分工的细化和协作的深化,促使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特色优势明显的基础上,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配置,使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要素资源的效能和能量得以“最大程度的释放”。
表2 无锡及周边城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表
从无锡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来看,除机电一体化专业外,各院校特色专业间的区分和互补性还是比较明显的(见表1)。因此,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加速专业群的整合与重组,在统一协调下,各院校坚持以特色发展带动规模发展,在特色领域立足国内一流,瞄准世界一流,建立彼此专业互补、相互依托、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区域高职教育资源利用最优化,以整体优势参与“长三角”职业教育市场。
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首先是体制创新,其次是制度创新。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中,体制性障碍是最主要的掣肘,体制创新是关键所在。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区域性高职院校,单靠高职院校的自身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有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区域高等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初期联席会议制度
由于各院校现存的问题较多,隶属关系比较复杂,不可能一揽子理顺和解决现存问题,“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时机尚不成熟。因此,应首先建立起一个协调机制,由政府主管领导、相关主管部门领导、行业协会及各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参与成立“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协作组织”,地方教育局承担秘书工作,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促进各院校共同参与决策和管理,加大办学的宏观监控力度,切实提高办学主体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动态适应能力,引导学校明确办学服务面向及特色定位,了解和研究区域社会发展需求,不断研究、调整各自的发展模式,以办学特色的凝练与彰显为内生机制,相互之间优势互补,进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轨道,为实现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协作组织构成 (1)秘书长:分管教育的市领导;(2)成员:各高职院校校长、各行业协会秘书长、市教育局领导、市人才服务中心领导、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领导;(3)秘书处:市教育局。
会议制度 校长、行业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见图1)由“协作组织”秘书长牵头每年召开一次,研讨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资源分配和专业布局,制定发展规划,并形成会议决议,具体指导各院校工作。
图1 校长、行业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框架图
(二)构建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
区域高等职业教育 “一体化”发展模式,是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以高职院校个性定位与特色凝练为内生机制,按照学校为主、地方政府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运用特色发展战略来提升高职院校区域办学实力与竞争地位,获取特色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价值,从而形成的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
图2 无锡区域内各高职院校特色品牌专业图
图3 无锡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图
原则导向与目标任务 “一体化”不是“一统化”。各院校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地方政府不可能统筹各院校的所有问题。因此,政府应主要以区域特色品牌专业建设为抓手,整合各利益主体的资源要素,本着“纵向控制适度、横向联系加强”的原则,着眼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发展需求,确保专业结构与资源配置最大程度地适应。应建立地方政府部门主导的全新的统筹管理构架,实现共同发展目标,获得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的最优化发展。无锡区域内各高职院校特色品牌专业发展现状见图2。在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下(见图3),各院校通过高职教育要素资源的流动和配置,使专业特色优势凸现,整体实力增强,形成大型的、国内一流的乃至国际一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即机械制造与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经济贸易与现代服务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应用电子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现代城市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艺术与设计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汽车维护与营销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以国际化的技术和水准建立国内一流的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各院校以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中心,辐射设置和调整相关专业,形成特色品牌专业基地的“卫星群”。
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管理体制 由分管教育的市领导、各行业协会秘书长、各高职院校校长、市教育局领导、市人才服务中心领导、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领导参与成立“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领导各基地建设工作(见图4)。
图4 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框架图
各高等职业院校要打破现有的管理制度框架,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抛弃传统大学“以自我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形成互相融合、互相依托、互相补充和互相流动的联合协作体。依托国家级、省级、市级特色品牌专业,突破学校本位模式,拓展特色办学空间,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科技成果应用、技术创新为两翼,切实依靠地方政府的统筹管理和政策扶持、行业和企业的深度参与,通过合作、合资、联办、共建等多种互动形式,整合优势资源,形成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办学的规模优势,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创建开放性的区域性特色品牌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1]冠华.无锡市2008年度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N].江南晚报,2008-01-01.
[2]张小刚.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3).
[3]马庆发.“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7,(10上).
[4]章永刚.无锡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4).
[5]邢晖.发展职教亟需克服体制性障碍[N].中国教育报,2005-01-13.
□有话职说
应当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达·芬奇
G710
A
1672-5727(2010)06-0005-02
章永刚(1964—),男,江苏无锡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高职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