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下巨观”悬空寺

2010-10-26■文/庄

支部建设 2010年1期
关键词:悬空寺恒山楼阁

■文/庄 禾

“天下巨观”悬空寺

■文/庄 禾

古老的三晋大地上,到底诞生过多少奇迹啊?太原以北的古迹名胜,五台山与云冈自不必说,它们早已中外驰名,即便这一处占地很小的悬空寺,因其历史之久长、构思之精巧,也足可称作一处奇观了。

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脚下,在浑源县城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它依傍的这面山峰,为恒山的一条主峰,名翠屏峰,山势险峻,所以后人谈及悬空寺,曾如此云云:“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不过,悬空寺建成至今,已历1400多年,期间河床淤积,全寺制高点三教殿原先离地面足有90米,现仅余50多米。即便这个高度,我们远远观之,仍觉其有“凌空欲飞”之势;而站在三教殿临空俯瞰,尚有身临险境的感觉。作为全世界建成最早、规模最大的悬空式建筑,悬空寺自然惊险莫名,别具一格。

相传,悬空寺建成于公元六世纪的北魏晚期,以后各代屡次重建修葺,明清时期的建筑达致极盛,因此现以明清建筑为主体。至于该寺为什么悬空而建而不与地相接,则首先须在历史的隙缝间找寻答案。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道教也分为南北天师道场。北魏时,太武帝拓跋焘崇信道教,曾一度灭佛兴道,并且迎请嵩山道士寇谦之(公元365-448年)到京都平城设立道坛。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遗训,开始修建“崇虚寺”。建成后,崇虚寺不闻鸡鸣犬吠之声。

后来人们根据崇虚寺建筑悬空的特点,改称如今的“悬空寺”。

这里的山势像一口挂起来的锅,中间凹了进去,而悬空寺恰好建在锅底。这种有利的位置,使得塞外凛烈的大风不能吹袭悬空寺。此外,寺前的山峰又起了遮挡烈日的作用,据说,在夏天的时候,每天只有3个小时的阳光照射悬空寺。难怪它能够历经一千多年风雨甚至地震,迄今仍然牢牢地紧贴在峭壁上。

悬空寺背西面东,像是悬在一幅巨大屏风中腰的一尊玲珑剔透的玉雕。全寺建筑自山崖的南面向北,沿崖布局,一字排开,渐次增高,犹如一条蟠龙贴于山崖。寺内大小殿宇共有40余处,分为三层,均为木架结构。一进山门,先为三官殿,是道教的住所,然后是佛教的三圣殿,最后一组建筑为三教殿。所谓三教,即为佛、道、儒。据传,寇谦之仙逝后的43年间,他的弟子们为实现先师遗愿,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乃至寺庙宗教内容的构思都超出了常人的智慧,并将三教殿建在寺院的最高处。殿中供奉三尊塑像,释迦牟尼居中,左为老子,右为孔子,三圣合坐一起,表明三教合流的文化特质。

悬空寺内,殿宇都小巧玲珑,内里却大有乾坤。寺内塑像颇多,并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像80尊。由于这些殿堂进深都较小,殿内的塑像形体也相对缩小,但比例适度,表情丰富,很有艺术价值。

说起悬空寺的结构形制,只可用精巧绝伦来形容。当年的建造者匠心独运,能巧妙借助峭壁的地形,“凿石为基,就岩起屋”。上利用石崖顶峰突出的山势,构筑成天然的大屋檐;中间在仅有的空间内,将寺庙的殿宇和楼阁错落有致地衔接起来;下部巧借几根纤细的木柱支撑,加重了悬的气氛。

关于悬空寺空间布局之“巧”,专业的研究者尚有很好的形容: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

正因如此,登临悬空寺的奇妙感觉才会在移步换景中层叠体现。远道而来的客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而我们站在寺院内,可能感觉到了拥挤,确实有些小,这里长不及10米,宽不足3米,为一条狭长院落。如上所述,寺院以西为正。寺门向南而开,南北各有危楼对峙,既是钟鼓楼,又是门楼。

从寺院出来,就是悬空寺南北二楼。当脚踏在曲廊或栈道上,仿佛感觉到悬空寺在轻微摇晃。陡崖上洞眼密布,这些洞眼靠人工凿开,然后插入飞梁,再在上面铺板立柱,最后建成殿阁楼台。如果你触摸一下主柱,似乎也会感觉到它的轻微晃动。

走到这里,自然想到自己身在危楼上。看起来,它实在也像是一座危楼。登临悬空寺,最大的疑惑便也是这个“危”字。这么一座木构建筑,它何以屹立千年不倒?悬空寺的两个三层楼阁,是由一条古栈道连接的。在恒山地区,至今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马尾”就是指这些上接楼阁栈道、下至岩石的红色立木。这些立木总共有30根,被分成三组,每根长度大约十几米,分别被设置在两个楼阁和栈道下面。给人的第一感觉,悬空寺似乎就是靠这三组立木支撑在悬崖上。悬空寺是不是就靠这些立木支撑起来的呢?

所以,这个疑问带有普遍性。专业的研究者经过多方考证,早已找出答案,笔者总结,有以下几点:

其一,在所有悬空寺的楼阁和栈道下都埋有横梁,这些直径50厘米左右的木材,好像是从岩石中长出来的一样。这些横梁露在外面的部分大约有一米左右,它的上面正好是用木板铺成的走廊。不仅走廊,整个楼阁的底座也直接压在这些横梁上。专家统计,悬空寺共有这样的横梁27根,这些横梁很可能才是挑起整座楼阁的关键。

其二,为了能通过绝壁运输物资,古人在悬崖上开凿石孔,然后将横梁插入其中,再用木板铺平,就建成了一条在山崖上通行的栈道。悬空寺的横梁也是插入了类似这样的石孔,起到支撑作用。从悬空寺现存的横梁来看,横梁的直径和这些石孔十分吻合。据测量,这些石孔的深度都在一米左右,但悬空寺楼阁的重量远远超过栈道上木板的重量,因此,目前横梁露在外面的一米只是它本身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横梁隐藏在山崖里。

其三,栈道下方的立木可以晃动,没有支撑的作用,但在楼阁下方的立木却完全不同,这些立木正好顶住横梁,几乎无法移动。而悬空寺三官殿下,共架有22根立木。这些立木上端支撑着横梁,下端牢牢地压在岩石上。正是这些立木和横梁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力的支撑体系,保证了楼阁的悬空和行人在走廊上的安全通行。这种横梁加立木的支撑方式,在古代建筑中应用十分广泛,但要在恒山这样一个悬崖绝壁之上建筑寺庙,几乎超越任何人的想象。所以悬空寺一建成,就被视为一个奇迹。

悬空寺享誉久矣,且声名播至海内外。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将悬空寺称为“天下巨观”,并对整个寺庙建筑、部署作了极高的评价。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1957年,悬空寺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悬空寺恒山楼阁
恒山引(外二首)
他是这样的恒山人
紫檀木边嵌玉 石楼阁图挂屏
悬空寺的风声与心语
他用筷子搭起心中的楼阁
绝塞名山
悬空寺
周起的诗
亭台楼阁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