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0-10-25李文荣
李文荣
(唐山师范学院 资源管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1]。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河北省早日实现建设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强省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河北省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2003年,河北省委六届三次全会将城镇化战略作为全省的四大主体战略之一;200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决定》;2007年12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2008年1月,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在全省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的通知》。随着一系列战略政策的实施,河北省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1.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近几年,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为26.1%,全国平均水平为36.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2003-2007年,河北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 1.6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快0.57个百分点。2008年,全省城镇化率达41.9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78个百分点。
2. 城市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2008年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统计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全省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为 107.4,综合发展水平比上年提高 7.4%。支撑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的六大要素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全省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的贡献率高达 60.8%,其他要素贡献率为39.2%[2]。2008年,全省设区城市生产总值达5 610.4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4.7%,财政收入接近全省一半,城市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
3.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为解决城市基础设施滞后问题,河北省从2008年起实施垃圾污水处理三年攻坚计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省新建污水处理厂122座、垃圾处理场151座。2008年河北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504亿元,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为98%和77.6%,燃气普及率达到97.1%,均接近目标要求[2]。
4. 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观
2008全省达到或好于二级的天数为 324天,超过基本目标14天。2008年全省启动城中村改造233个,完成拆迁1 189万平方米;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138个,开工住宅面积 528万平方米;启动旧住宅小区改善项目 282个,完成218个,改善面积529万平方米[2]。积极实施城市路网、水网、线网改造,加大生态绿化建设,加强背街小巷治理,群众生活环境逐步改善。
5. 住房保障措施不断完善
自2008年以来河北省扩大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共为71 585户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筹集廉租住房3 311套,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333万平方米(40 106套),竣工204万平方米(24 088套)。未来两年全省将继续提高廉租住房保障户数,2010年将由9万户调整为10万户。河北省还研究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进行“并轨”,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可自主选择保障方式。
二、河北省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城镇化发展水平低
河北省城镇化总体水平偏低,一是城镇化率低。2007年全省城镇化率为40.2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69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20位。远低于北京市(城镇化率84.5%)和天津市(城镇化率75.11%),与东部沿海省份也有较大差距,分别比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低18.95、6.50、12.95、16.95、8.45、22.89和6.95个百分点[1]。二是城镇现代化水平低。突出表现为城市功能战略定位不明确、规划水平低、基础设施滞后、城市管理弱化、违章建筑屡禁不止、城市形象较差[3]。
2. 城镇化地区发展不平衡
2008年 11个设区市城镇化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唐山51.25%、石家庄46.80%、廊坊46.31%、秦皇岛46.10%、邯郸43.10%、张家口42.43%、沧州40.21%、邢台39.51%、承德36.81%、衡水36.51%、保定33.47%,唐山和保定相差17.78个百分点。冀东经济区城镇化率达46.58%,高于全省4.68个百分点;环京津、冀中南地区分别为 41.42%和40.13%,低于全省水平[2]。城镇化低,地区发展不平衡,制约着河北省城镇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3. 城镇体系不够合理
到2007年,河北省共有11个地级市,22个县级市,114个县,36个市辖区,962个建制镇,它们共同构建了河北省的城镇体系。河北省城市体系规模等级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河北省城市体系规模等级情况一览表
数据来源:河北统计年鉴2008
一般来说,合理的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呈“金字塔”型,即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城市的数量越少。如表1所示,河北省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4个,所占比例较高,但规模普遍较小,规模最大的唐山市城市人口刚刚达到300万,省会石家庄人口只有237万人,城市首位作用不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小城市比例占到54. 5%,存在小城市数量过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质量较差,对乡村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大中城市比例偏低,难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1]。
河北省城镇空间分布也不平衡。北部张家口、承德两市面积为76 566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0.7%,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广大面积范围内只有2座地级市,缺乏中小城市层次。而冀中南区包括石家庄、保定、邯郸、邢台四市总面积为60 692km2,城市个数达16个,占全省城市总数的47.1%,全省4个特大城市中有3个分布在这一区域。河北省不合理的城镇体系和空间结构,导致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落差,城市功能的协同效应差,制约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 产业支撑能力不足
现代化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河北省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目前,河北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高新技术增加值的比重低,工业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强;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低,农业对城市化发展的带动作用较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偏低,旅游、交通、商业贸易、仓储、信息咨询等相关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推动城市化发展作用有限;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不大不强,城镇产业聚集度不高,城镇化发展动力不足[4]。
三、河北省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镇空间格局
河北省的城镇化建设,要依据河北省情,走“加快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大中小城市,合理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道路。通过实施“扩区并市”战略,优化整合特大城市,重点发展石家庄、唐山两大城市,进一步增强两大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壮大张家口、秦皇岛、廊坊、邢台、承德、沧州等大城市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在继续完善和壮大现有中等城市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实力强、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越的小城市重点发展,使其进入中等城市的行列;重点建设县城一级的小城镇,有选择地支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县城按照高标准小城市规划建设,从而实现城镇体系的全面升级。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城市网络体系,将河北省的城市空间布局纳入京津冀城市群统筹考虑,从而形成与京津有效衔接、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二)科学规划与建设,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对城镇发展科学规划,首先要对各城市进行合理定位。根据河北省各城市的区位特征及城市主要职能,河北省城市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直接受京津辐射影响的“京津外围城镇”,如廊坊市、涿州、三河、香河县、大厂、玉田县等;二是“沿海城镇”,如秦皇岛市、昌黎、乐亭、滦南、黄骅和海兴县等;三是“陆域旅游度假城镇”,如承德市涞源县、涞水县、遵化市、蔚县等;四是“北部生态经济型城镇”如张家口市及张家口市和承德市的各县;五是“农菜副食基地城镇”如保定市、沧州市及为京津提供鲜、活、绿色食品的各县[5]。其次,科学的城市规划要突出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具备目标前瞻、功能统筹、利用集约、风格大气舒展的特征。再次,城市规划要以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的经济生态文化城为目标。城镇建设要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支撑,以良好的生态系统为环境支撑,以现代城市文化为精神支撑[3],发挥河北省城镇发展的后发优势,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全省城镇化进程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第一要统筹城乡规划,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第二要统筹城乡政策。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切实加大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第三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实现城乡产业梯次发展,要把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与推进农村城镇化结合起来,发展县域经济,培植小城镇。第四要统筹城乡就业。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享有相同就业机会与待遇。第五,统筹推进城乡供水、燃气和公交等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加快农村城镇化奠定基础。
(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支撑能力
现代产业体系是城镇化发展的经济支撑。首先,河北省要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加快工业技术进步,发展深加工工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有选择性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进程。其次,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兴特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推动农村城镇化奠定基础。再次,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一方面,大中城市要把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现代产业做强做大,加快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为发展小城镇提供产业支撑。从而形成以产业现代化带动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优化,城镇化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互促进的局面。
(五)进行体制创新,优化城镇建设软环境
加快城镇化建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机制体制创新。一方面要从河北实际出发,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加大大城市撤县改区的力度,推动扩权县和扩权镇的工作,优化曹妃甸新城、渤海新城与原有行政区划的关系,探索实践“城中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3]。另一方面,要统筹城乡体制改革。可在统筹城乡做得好的地区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过特殊优惠政策引导这些地区对城乡户籍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城镇房地产制度、农村金融体制、农村教育、卫生、就业制度等改革措施先行先试,然后将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唐山市提出的“城乡等值化”的发展理念就很有新意,可争取在唐山市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体制改革,从而优化城镇化建设的软环境。
(六)推进数字化和法制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数字城市”在广义上指城市信息化,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城市化,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6]。进行“数字城市”建设,是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河北省在城市建设中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不同城市管理部门的资源,加快建立城市共享互动的数字化管理平台[3],重点进行城市交通、防灾、电子商务、地籍管理、城市规划等智能化实践,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各城市要不断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依法进行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城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