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博物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方略研究
2010-10-24王立升王丽娟
王立升王丽娟
(1.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2.廊坊博物馆,河北 廊坊 065000)
廊坊市博物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方略研究
王立升1王丽娟2
(1.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2.廊坊博物馆,河北 廊坊 065000)
通过对廊坊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廊坊市博物馆旅游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同类城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的先进模式和方略,提出廊坊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的方略。
廊坊市;博物馆;旅游
一、博物馆概念和旅游文化产业概念
198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向大众开放、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旅游文化产业就是以对游客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消费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二、廊坊市发展博物馆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1.开发博物馆旅游有利于丰富廊坊市旅游的产品种类,形成完善、合理的旅游产品结构序列,进一步提升城市旅游产品的规模和档次。由于廊坊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富集地区,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闻名的人文旅游资源,廊坊市现有的旅游产品主要是乡村旅游、温泉旅游、高尔夫旅游和会展旅游,旅游产品结构不算合理,因此开发博物馆旅游可以丰富廊坊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廊坊市的旅游产品档次和规模。
2.开发博物馆旅游可以为廊坊旅游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动力,降低廊坊旅游业发展对传统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的依赖程度。由于廊坊市旅游业对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的过度依赖,这几年兴盛的会展旅游也是会展多,旅游消费少,利用廊坊市现有博物馆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有助于为廊坊市旅游景区业进一步扩充,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博物馆旅游的开发有利于充实廊坊本地居民闲暇生活,提高人们的综合文化素质,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与科技意识。例如,廊坊市李少春纪念馆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参观者对中国国粹艺术——京剧文化艺术的了解,从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生活品位。
4.当前廊坊市各博物馆普遍人气高,其蕴藏的巨大价值潜力远未被发掘出来,开发博物馆旅游将为同级博物馆走出经营困境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契机。
三、廊坊市博物馆现状分析
1.廊坊市博物馆资源状况(表1)
表1 廊坊市博物馆资源
2.廊坊市博物馆旅游客源市场地域分布
廊坊市博物馆旅游客源市场地域分布
3.廊坊市博物馆旅游客源年龄结构分析
廊坊市博物馆旅游客源年龄结构分析
4.廊坊市博物馆旅游客源动机分析
廊坊市博物馆旅游客源动机分析
四、廊坊市博物馆旅游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廊坊市博物馆旅游优势
(1)交通区位优势。廊坊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都市圈中心地带,素有“京津走廊,必经之坊”之称,区位优势明显。域内有京秦、大秦、京沪、京九四条铁路及京沪高铁,还有多条高速公路通过,国、省干线公路和纵横交错的市、县、乡公路使廊坊的交通非常便利。另外,首都机场和天津机场离廊坊市的距离都在50公里之内,天津港距离廊坊60公里,从廊坊市可以半小时上天入地。良好的交通为廊坊发展博物馆旅游提供了便利。
(2)经济优势。十几年来,廊坊市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6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43.4亿元。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发展博物馆旅游业奠定了经济基础。
(3)政策优势。廊坊市政府以“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作为城市定位,并将休闲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休闲旅游业的优惠政策和促进政策。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实现廊坊休闲旅游业的更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休闲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
(4)环境优势。近些年来廊坊在美化城市环境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使城市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使廊坊市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环境承载条件。
(5)信息优势。廊坊紧邻全国政治、交通、文化和交流中心的北京,已与京津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各种信息交流非常活跃,使廊坊的信息始终保持在领先地位。
(6)成本优势。廊坊的旅游费用、劳动力及交通等成本明显低于京津主城区,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7)市场优势。京津两市有2000多万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廊坊市坐拥巨大的京津及周边市场,优势明显。
(8)场馆优势。廊坊现有大小不同的博物馆共计5所,其中不乏有中国自行车博物馆这样全国唯一的专业博物馆,发展博物馆旅游条件初具。
2.廊坊市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
(1)与京津相比特色不明显,主题不突出,知名度尚不够。相比京津那些蜚声国内外的知名博物馆而言,廊坊市的大小博物馆知名度尚不够,更是缺乏与京津错位竞争的特色主题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
(2)场馆比较分散,不利于游客游览。廊坊市目前的博物馆除霸州市内的几个博物馆较为集中之外,其余大都分散在市区和远郊县,由于馆与馆之间相距甚远,需要游客耗费大量的旅行时间,不利于游客游览参观。
(3)廊坊城市整体旅游吸引力比较弱。廊坊市属于新兴旅游城市,虽然城市本身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城市整体旅游吸引力较弱,尚属旅游温冷地区,旅游知名度尚需提升。
(4)博物馆观念落后,发展旅游积极性不高。廊坊市各大小博物馆普遍缺乏开发博物馆旅游的意识和水平,博物馆还仅仅发挥着收藏文物、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传统三项功能,观念落后,经营旅游意识不强。
(5)博物馆本身只停留在专业展览上,与游客互动不足,游客缺乏体验性。廊坊市现有的博物馆除极个别适当考虑到与游客互动或让游客有参与环节外,绝大多数博物馆仅停留在静态展览上,多是游客被动地听讲解员讲解,走马观花的居多。对于很多游客而言,他们都是非专业参观,很多专业性强的知识未必了解,因此,会导致游客旅游兴致减弱,缺乏吸引力。
(6)博物馆市场营销意识差。廊坊大多数博物馆都是等游客上门,较少或几乎没有考虑采用电视、网络、报纸和杂志等媒介,或者通过公共活动、人员推销等方式对外宣传自己,没有很好地做到让公众了解、走近自己。
(7)旅行社业对博物馆旅游关注不够,缺乏相关线路和产品。由于开发和营销一种高雅严肃的文化产品存在高风险和高成本,因此,较成熟的以博物馆为内容的旅游产品还不多见。同时,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其主要的经营行为是追逐市场中需求的发展方向。现在市场中很多旅游者习惯地选择轻松愉快的纯观光或娱乐型旅游项目。旅行社为了迎合旅游者的消费偏好,在设计产品时自然向消费热点倾斜。这些都导致了旅行社对博物馆旅游关注甚少,缺乏开发相关产品的热情。
五、廊坊市博物馆旅游发展方略
1.转变观念,将博物馆旅游打造成廊坊市休闲旅游业重要支柱
博物馆行业不应把自身排除在旅游业之外,应充分认识自身的旅游价值和意义。博物馆旅游发展的关键首先在于观念的转变。一方面,博物馆应树立旅游意识和市场意识,加强与旅游业界的联系,在旅游需求信息等方面互通有无;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及旅游企业也应充分认识到开发和利用博物馆旅游的巨大价值和意义,把发展博物馆旅游列入政府工作规划,出台相应的鼓励发展政策,切实重视和协调解决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以廊坊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为支柱,加大廊坊主题博物馆软、硬件建设力度
深度挖掘廊坊市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并以此扩展到中国传统文化,以此为支柱建设相应的主题博物馆。廊坊传统文化概括而言主要有:
(1)“吃在廊坊”的休闲饮食文化。廊坊是一个传统旅游资源短缺的现代小城,作为新兴的优秀旅游城市,要成为更具魅力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必须在充分利用现代旅游资源上下功夫。“民以食为天”,休闲饮食文化往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考虑在廊坊建设汇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特色小吃美食主题博物馆,将廊坊打造成美食之都。
(2)传统民间休闲体育文化。廊坊由于紧挨京城,民间休闲体育文化非常发达,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安八卦掌。而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民间休闲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如武术、杂技等。因此,廊坊市可以考虑建设一座集中国民间传统休闲体育文化于一身的中国民间休闲体育博物馆或主题游园,让游客来到这里既能感受到传统休闲文化的魅力,又能亲自体验和学习这些传统文化。
(3)“乐在廊坊”的休闲乡村文化。“乐在廊坊”的休闲乡村文化就是以北方农耕文化为主要吸引物,以参与、体验、学习、观赏、互动、劳作等为基本特色的文化休闲活动。廊坊市可以考虑建设一座集中国乡村文化于一身的主题博物馆,让游客到此能领略到大江南北“土里土气”的乡村文化。
(4)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曲艺文化。廊坊地处京津,是有名的曲艺之乡,这里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的故乡,京剧艺术在这里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还有评剧、京东大鼓、相声等曲艺扎根于此。廊坊可以考虑建设一座以中国传统曲艺为主题的博物馆,这里不仅可以系统展示中国曲艺的历史和知识,还可以让游客欣赏、学习和体验中国传统曲艺,这不仅对国人,甚至对外国人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5)富有廊坊特色的“非物质”文化。廊坊有著名的屈家营古乐、胜芳南音乐会、固安柳编、永清秸秆扎刻、安次第十里风筝、邢氏纸雕、杨芬港泥人、胜芳剪纸、大厂花丝镶嵌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59项。如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可以为廊坊建设一座以“非物质”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让游客既能领略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还可以让游客亲自参与学习和制作。
同时,要注意加强廊坊市博物馆旅游的“软件”建设。第一,创新博物馆展览方式和展览手段,尽量考虑到游客需要,多提供一些体验式、参与性强的展览项目和活动;第二,博物馆要定期举办专题展览或活动,吸引受众群体的注意;第三,廊坊所有博物馆实行通票制,要在给游客带来便利和实惠的同时,还可以联合各博物馆,共推博物馆旅游;第四,打造廊坊市博物馆旅游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将博物馆旅游服务和销售延伸至网络,吸引广大网民们的注意力;此外,还要注重不断提高博物馆旅游服务质量,让游客能感受到如同优秀旅游景区般的优质服务。
3.将上海世博临时场馆移建廊坊,规划建设廊坊世博园
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10月底闭幕,到时大部分的临时场馆将面临拆除,永久保留只有一轴四馆。虽然对大量的临时场馆最终处理方案暂未公布,但据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曹嘉明透露“目前有些省市希望把一些临时性的世博场馆搬回去,作为当地的一个景点”。建议廊坊市委市政府赶紧决策部署,跟上海世博局等相关管理机构联系沟通,抢占先机,把要拆除的场馆整体搬迁到廊坊来,从而实现世博场馆的异地保留,并且规划仿制上海世博园区,打造廊坊的世博园,让世博真正成为廊坊无法估量的财产。
4.“廊坊—博物馆新锐之都”品牌及营销方略
廊坊市的博物馆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在宣传促销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如今廊坊市城市定位确定为“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廊坊市对外的旅游口号是“京津走廊,必经之坊”。廊坊市的博物馆可以考虑建立博物馆旅游品牌,对于推广廊坊市博物馆文化产业,吸引游客,提高廊坊市博物馆知名度有着积极意义。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廊坊—博物馆新锐之都”这个品牌。应注意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做藏品介绍和广告宣传,并组织专门的大型展览活动或主题博览会的形式吸引媒体报道,加强对外宣传和促销。同时,还应积极强化与旅游企业横向联系,搞好联合营销。博物馆旅游资源与廊坊其他旅游资源可以优化组合,联合包装成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借助旅行社的宣传,扩大廊坊市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目前,廊坊市博物馆旅游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京津廊地区,省外和境外旅游客源市场份额较小。一方面廊坊市博物馆旅游要加大京津冀地区营销宣传力度,争取吸引更多周边的游客;另一方面,廊坊市博物馆旅游应加强对境外尤其是韩国、日本、港澳台的旅游宣传力度,争取使其成为廊坊市博物馆旅游的核心国际旅游客源市场。
5.廊坊市博物馆旅游文化产业经营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方略
博物馆旅游文化产业要想有大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1)投融资体制创新。政府可尝试打造全新的投融资平台,吸引国内外资金进入。可以考虑将廊坊市博物馆旅游项目整体包装上市,从股市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
(2)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相结合。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博物馆仅靠政府拨款已不能维持其正常经营和运转,更无法填补投资建设博物馆的巨大资金缺口,而博物馆的旅游经营资金对于其经营维持和展品保护作用较大。因此,政府必须改变筹资形式,吸引民营资本的参与,共同开发博物馆旅游资源,也成为博物馆旅游开发资金保证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3)博物馆管理不能停留在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上,要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为指导,对博物馆旅游经营和管理进行创新研究。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等都要突破创新。如创新经营思路,加强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销售,延伸博物馆旅游产业链。
6.廊坊市博物馆旅游人才高地方略
廊坊市博物馆旅游发展应充分利用京津丰富的高校旅游教育资源和众多的科研院所资源,与京津冀高校的旅游院系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定向培养专业人才,解决博物馆高素质人才短缺问题。目前京津冀许多高校开设了旅游专业,有的还开设了专门的文博旅游专业,廊坊市博物馆可有效利用这些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开展馆校合作,由高校定向培养专业人才,解决博物馆专业人才缺乏问题。同时,廊坊市政府可以筑巢引凤,出台引进高端博物馆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的鼓励政策,构筑人才高地,打造智囊团队,为廊坊市博物馆旅游跨越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1]刘俊,马风华.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性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以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为例[J].旅游科学,2005,(10):38-45.
[2]于萍.对发展苏州博物馆旅游的思考[J].苏南科技开发,2005,(11):39-40.
[3]徐永红.我国发展博物馆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80-83.
[4]王晓宇.大连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1):15-16.
[5]赵飞,冯威娜.广州市博物馆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73-76.
[6]罗建基,周桂林,赵春莉.博物馆旅游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福州地区博物馆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1-4.
2010-08-21
廊坊市社科联课题(20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