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问卷的编制

2010-10-23王明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探索性消极主观

王明辉,王 雷

(1.河南大学 心理与行为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0;2.唐山学院 学生处,河北 唐山 063000)

主观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的研究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其目标是尽可能量化人们的生活质量[1]。所谓主观幸福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即包括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价,也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种情感反应。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人们的一致愿望。为此,全社会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考模式的改革、对新进教师学历的要求、教师资格认证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看出是社会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全社会却很少去倾听教师的呼声和了解教师在工作中的真实想法。尤其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导引下,高中教师作为现代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幸福感状况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在综合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做一实证探讨,以期为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被试与方法

1. 预试研究

在文献分析与整理的基础上对 27名高中教师进行访谈,其中男性 15人,女性 12人;语文、数学和外语教师16人,其他科目的教师11人;教龄在5年以下15人,5年以上12人;重点高中的教师18人,普通高中的教师9人。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您认为影响高中教师总体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体验到积极情感?”“在什么情况下能体验到消极情感?”等。在此基础上对访谈结果进行分类归纳和关键词统计,然后对内容相似的项目进行合并,形成初始问卷,共54个项目。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选取开封七中、偃师高中等四所高中的教师为被试,发放问卷170份,回收140份,其中有效问卷115份,回收有效率82.14%。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项目进行分析,剔除鉴别度较低的项目,最后剩余35个项目组成正式问卷进行施测。

2. 正式研究

(1)被试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在河南省选取郑州九中、鹤壁高中等8所高中,共发放问卷810份,回收问卷752份,回收率92.84%,有效问卷714份,占回收问卷的94.95%。其中男性教师307人,占总人数的43.0%,女性教师407人,占总人数的57.0%;从事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的教师349人,占总人数的48.9%,从事其他学科的教师365人,占总人数的51.1%;教龄在5年以下、6-10年、11-15年、16-20年以及 21年以上的教师各自占总人数的 61.1%、16.5%、10.1%、5.6%和6.7%。

(2)研究方法

将正式测量样本按奇偶分成两半。其中奇数样本(n=357)用作探索性因素分析,偶数样本(n=357)用作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前,首先进行了项目分析,以使得问卷的同质性更高。通过项目分析,剔除区分度小于0.300的项目4个,即A14、A20、A23、A30,对余下的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 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对奇数样本(n=357)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抽取因子,发现可以抽取特征根≥1的有效因子有3个,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420%,详见表1。

用偶数(n=357)样本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其模型拟合指数见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三因素模型对数据的拟合较好,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的拟合水平。说明观测数据较好地支持了构想模型,探索性研究的结果得到了验证。

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对三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因素1包括对休息时间、工资福利、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家庭生活的满意程度,命名为生活满意。因素2项目包括高中教师的社会地位、发展前景、能够发挥特长、受社会认同等四个项目的积极情感评价,为积极情感。因素3涉及竞争压力大、学生不好管理、工作倦怠和教学创新压力大等四个消极的情感评价因子,为消极情感。

表1 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负荷矩阵(n=357)

表2 主观幸福感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n=357)

2. 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 Cronbach一致性系数来考察问卷结构的信度,总问卷的信度为0.895,各个分问卷的信度分别为0.834、0.864和0.745,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在效度方面,本研究从内容效度和结果效度对问卷进行分析。本问卷的项目来自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等基础之上,并邀请心理学专家和研究生对测验的项目和内容的符合性进行了判断。经过预试研究,对区分度低的项目进行了删除,在因素分析过程中提取了3个因素,与理论构想相一致,表明自编的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表3 总量表与各分量表的相关矩阵(n=357)

表3表明:因素1和因素2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明显高于因素1和因素2分量表之间的相关,说明各分量表既对整个量表做出了贡献,又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这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结构效度。另外,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其累计方差解释量达到64.420%。因此,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三、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编制了河南省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问卷,并根据预测的结果进行了修订。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了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3个因素,即生活满意、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3个因素的方差贡献率为64.420%。

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第一个因素是生活满意,其方差贡献率为23.224%,这表明生活满意是衡量一个人幸福感的重要指标[2]。针对高中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生活满意主要涉及到休息时间、工资福利、学校规章制度和家庭生活等。众所周知,目前我国高中基本上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的休息时间非常少。工作太忙恐怕是所有基础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据一份调查显示,75%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在10~12个小时,20%的教师每天工作8~10个小时。尽管工作时间长,但他们的工资福利却不是特别高。此外,家庭生活质量的好坏是一个人能否尽心工作的保障,虽然是以高中教师的角色谈论主观幸福感,但大部分高中老师都把家庭生活质量作为了一项重要的指标。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可以说是学校的软环境,对高中教师的幸福感影响也很大,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人都想生活在一种轻松、自由、民主的环境中,这样他才能安心工作和学习。如果他们感觉到环境很压抑,制度不合理的话,那就会有一些负性情绪。除老师自身的原因外,学校应积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使教师都能安心顺利地工作。

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第二个因素是积极情感,其方差贡献率为21.991%。在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中,也有只关注情感体验的量表,认为主观幸福感就是人内心的一种积极情感或消极情感体验[3]。在本研究中,我们把情感体验分为两个维度:即积极情感体验和消极情感体验[4,5]。积极情感体验主要涉及教师社会地位、发展前景、是否发挥特长、受社会认同等四个方面。心理学家马洛斯把人的需要分为精神和物质两大类,人类的需求是从低级的物质需求向高级的精神需求而发展的。人除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外,更重要的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后三种需要是基本上与中小学老师无缘的。除了前面所说的老师的收入低导致了老师的社会地位低之外,应试教育下的中小学老师也很难成为真正的教学专家。他们与其他行业靠自身努力可以取得应有的成就不同,中小学老师的工作基本上是重复劳动。应试教育不需要老师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只需要跟着所谓高考指挥棒走就行。这种没有创造性的单调重复劳动只能使老师疲惫不堪。此外,高中教师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感到悲观,这也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认为,繁重的工作量和重复性的劳动,让他们看不出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更多的开始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也就是每个人都渴望从工作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但现实的工作环境让他们体验不到自身的价值,因此幸福感水平自然就不高。

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第三个因素是消极情感,其方差贡献率为19.206%。消极情感主要涉及到竞争压力、学生管理、工作倦怠和教学创新压力等四个方面。高中教师和大学教师不一样,检验高中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是学习成绩,它与学校的福利、奖金、职称等有密切的关系。这就使得现在的高中教师压力很大,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进入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他们是很难体验到幸福感的。对于学生管理而言,现在高中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从来没受到过委屈,在学校更是受不了委屈。教师如果批评学生程度重了,家长都不愿意了,而有的学生自我为中心,从不把学习放在眼里,许多教师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因此会经常体验到一些不良的情绪。这些都影响高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四、 结论

(1)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维度。

(2)研究所编制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猜你喜欢

探索性消极主观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让自己发光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