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美感的培养
2010-10-20闫少龙
【摘 要】本文首先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出发,指出了教学大纲中目标的三个层次,而后指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美感教育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途径,进而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从形神两个方面入手,对初中语文中的美感进行把握。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学 美感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语文教学都在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起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作用,对于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品德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讨论
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养成健全人格。
在这个教学目标的表述中不难发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可以大概划分为三个层面。
1.语文教学是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
语文首先是要对中国的语言文字进行学习,这不仅仅是对文字的学习过程,对于语法,常见用法,以及一些古文用法都要学习。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加强的就是对于汉语言的驾驭能力。通过对于众多文学体裁的阅读,以及对于文字的使用,来达到对汉语的掌握。
2.语文教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必要基石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对于汉语的学习目的,必然引入各种各样的范文进行学习。在初中课本中,这些范文的选用涉及众多方面,从古至今、各种题材、各种文字形式都有选用,就是为了能让学生从各个层面熟悉我国语言的使用方式。从元曲到现代诗歌,从记叙文到议论文,这些不仅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更是中国文化深入学生思想的过程。在这个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必要语言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的熏陶和深入探究,是中国文明的传承。
3.语文教学是完善学生素质的必然途径
无论是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深入探究,还是对于文化和历史的深入发掘,都是对学生个性的一个历练过程。同时众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传播给学生,更是为他们人格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准绳。在这样双重的教育之下,学生人格的完善,意志的坚定以及整体素质的提升,都必将有一个极大的推进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育中的美感
为了实现以上说的语文教育的几方面目标,身为教育一线工作者,有必要深入发掘语文课程的深刻内涵,而语文课程中的美感,则是语文教学中常常会被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1.形美
文字是传承文明的基础,然而中国的语言文字尤为不同。从单个“字”的构成,一直到词汇和语句,千变万化的文字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在这一方面,身为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去深入了解这种美。
文字之美,不是简单的声形之间的默契,而是一种文化的表达。虽然初中语文学习已经走过了小学对于漢字的学习阶段,但是目前就连高考也还保留着对于字形字音的识别考核,因此,对于汉字的学习不能简单浅尝辄止。在适当的时候,应当深入学习。通常是从对于文言文通假字和对于繁简体字对照进行对于文字美感的识别。因为文言文的通假字通常见证了古代汉字的字形和应用状况,与现代汉字进行比照,可以观察出汉字发展的步伐;而字形,常常是可以透露出字的深刻含义的,现在有很多文字过于简化磨灭了原本的意境,因此有的时候要借鉴繁体进行理解。比如“窜”,繁体是穴宝盖下面一个“鼠”字,充分表达了老鼠在洞里的活动状况。
此外,形美还从用词和句式中表现出来。中国的诗词就是句式美感表达的典范,无论是曹操气吞山河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还是陶渊明温婉恬静的归园田居,无不渗透着中国古文化的浑厚的文化美感。这些朗朗上口平仄对仗,所表现出来的汉语的音韵美感和抑扬顿挫的形式美,都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认真领会。
2.神美
形美之外,神美是语文教学中更重要的一个方面。纵观初中语文课本,其中安排的能够带给学生美感的文字篇章不胜枚举,很多都是要深入体会的。
比如《核舟记》,在古文中,这是相对很平实的记述语言,全篇文章只是在描述一件工艺品。对于这样的文章,如果只是停留在文章表面,对文章结构和段落衔接进行分析,那就错过了这篇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作为教师,除了给予文章表面形式以必要的注意以外,对于其描述的内容必须重视。本文应当能够达到一种,让师生都为这件艺术品而惊叹的地步,应当惊诧于如此一件精美的传世微雕,而非文章紧凑结构的本身。在充分领略核舟魅力基础上,返回思考文字本身的魅力——原来文字是可以将一件工艺品如此完整地重现在读者的眼前。
又如《变色龙》,文章本身的结构并不足为奇,重要的是文字背后的深意和文化,以及文字对于这种深意和文化的表达力量。《变色龙》一文本身是翻译文学,并没有中国古文学的那种韵味,这篇文章一切美感只在于对于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因此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对文章表面的分析上,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从整体上深入考察其内容,研究人物性格特点才是语文教学应该有的重点。
作者简介:
闫少龙,1982-,汉族,邯郸馆陶人,现任河北省馆陶县徐村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