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术运动员停止训练后过度训练时机体的生理变化和恢复过程
2010-10-20刘治国
刘治国
【摘 要】有效地训练是改善运动员竞技能力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训练可促进能量生成,加速能量生成过程并提高能量利用率,从而减轻和延续疲劳的发生。但当运动员停止训练或由于训练负荷掌握不当等原因造成过度训练时,则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引起运动能力的下降。
【关键词】武术运动员 停止训练后 过度训练时 生理变化 恢复过程
一、停止训练后机体的生化变化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运动员因为某种原因不能正规训练或被迫停止训练,哪怕是暂时停止训练,他的运动能力也会逐渐下降,经过长时间的休息再恢复训练,他也不能立刻恢复到自己的最好水平。
训练时促使机体对肌肉工作产生适应的有效刺激因素,运动训练的生物学本质,就是通过训练负荷的刺激,引起机体产生与运动性质相应的各种反应,进而产生适应的不断反复过程。
已有研究表明,训练越久,引起机体的生化变化越深,当停止训练后,这种已取得的生化变化保持的时间也越长。受过训练的机体已经提高了适应性,可以减少负荷量来预防丧失训练状态。这种专门的、不太大的运动负荷是当某种原因需要运动员停止正规训练时,为保持他们的训练水平而设置的。已知一侧肌肉的练习,可引起另一侧相同肌肉渐进的生化和机能变化。因此,如果一侧肌肉受伤而停止训练时,为了保持训练水平,可以用另一侧健康肌肉进行练习。
二、过度训练引起机体的生化变化
如果训练负荷不能用足够的休息的相应的营养来代偿,则很容易导致与训练目的相反的结果——过度训练状态,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运动成绩下降,以及伴有一系列的神经、肌肉、心血管和其他系统的机能破坏,且往往是属于病理性的。
尽管停止训练和过度训练都可引起运动能力的下降,但从过度训练情况下肌肉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变化的研究可以看出,二者是有原则区别的。在停止训练过程中,由训练而提高的生化指标,按完全相反的顺序下降,即在训练过程中最后获得的素质,在停止训练时消失得最早,而在过度训练的情况下,则是破坏这些指标。
过度训练的运动员主观感觉是身体疲倦、精神不振、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心理上有压抑感,甚至厌烦训练。
过度训练的运动员课根据一些客观指标检查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静状态脉搏加快,比训练状态良好时有明显升高,在训练过程中晨脉增加在10次∕分以上, 训练后心率急剧加快,恢复时间延长,应考虑有过度训练的存在。2.由于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动作协调性降低,工作效率下降,过多消耗体内能源物质,结果导致体重下降,若下降幅度超过本人最好成绩时的1∕30以上,就有过度训练的可能(人工降体重除外)。3.血色素处于较低水平或呈明显下降趋势,血浆容积的扩大超过红血球增加。因此血细胞比容降低。有些运动员兼有运动性贫血,且出现得比晨脉的增加为早。4.免疫机能下降,免疫球蛋白降低,身体抵抗力下降,并时常发低烧。易感冒或易感染这样或那样“小病”时,就应该考虑是否存在过度训练。5.在正常训练情况下,血CK含量常处于100~200IU∕L,而过度训练运动员在完成定量负荷时,CK可达到300IU∕L,因此,血CK可作为评定过度训练的一项有参考价值的指标。6.当身体疲劳或对符合不适应时,体内分解代谢加强,血清睾酮下降而皮质升高。血睾酮∕皮质醇比值下降。当机能状态好时其比值升高。近年来认为,血睾酮∕皮质醇比值是评定训练效果、诊断过度训练的最好的指标之一。
引起过度训练的原因常常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一条是训练或比赛后的疲劳不能及时消除,使负荷量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因此,过度训练的早期,减少运动量是必要的,无论是训练的强度或量都应控制,训练的时间要缩短,以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机会,应减少速度性或力量性等大强度无氧训练。对较严重的过度训练者,除减少运动量外,最好暂时停止专项练习。可坚持一般性的身体训练,这对机体及心理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三、恢复过程
如前所述,引起过度训练的最基本原则是训练负荷不能被相应的休息来补偿,这提示“运动的恢复过程和肌肉活动一样,都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两者共同组成了完整的训练过程,它们都会影响训练的效果。
从物质代谢的观点看,消耗性的分解代谢与恢复性的合成代谢是完整代谢的两个方面,是同时进行的两个过程,只是在运动时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而在运动后恢复期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而已。因此,训练和恢复是一个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作为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应该是“练习加恢复”的过程,恢复与练习同样是重要的。可以这么说,只考虑练习而不注意恢复,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训练,积极的、合理的恢复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防止过度训练的有效手段。恢复过程是在能保证能量储备得到补充和积累的条件下,才能提高训练程度和运动能力,当恢复过程不足和已经消耗尽的能源物质没有得到补偿时,便会发生过度疲劳和衰竭,并伴有运动能力的下降。所以,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把训练手段和恢复手段结合起来是一个十分科学和实际的问题。
根据训练过程各个阶段的不同,恢复过程可分成各个不同的方面:第一,训练或竞赛前,准备活动的恢复,为正式训练或竞赛做好准备。第二,训练课练习间的间歇的恢复,使机体能更好地完成训练计划所规定的训练强度和训练总量。一般是通过练习间的间歇而获得的。第三,训练课后或竞赛后的恢复。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使参与运动的各生化过程和机能以不同速度恢复至运动前静息状态的水平,甚至是超量恢复。从这个意义上讲,训练课的主要内容不宜天天变换,要有相对持续的稳定,以利于机体产生适应。第四,训练周期后的恢复,应使机体得到充分的完全恢复,或达到超量恢复,为新的训练周期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运动生物化学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许豪文
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手册,人民体育出版社,蒲钧宗等
血乳酸与运动训练—应用手册,人民体育出版社,冯炜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