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习诵 一举多得

2010-10-20蔡正雄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0年10期

蔡正雄

【摘 要】中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歌,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语言素质修养,丰富中学生的精神境界。学习古典诗词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习诵,这样可以一举多得。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 习诵 语言素质修养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炼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一大主流。正因为如此,高中教材(必修、选修)有古典诗词,占文言文教学的一半。加强中国古典诗歌的习诵,将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语言素质修养。

一、习诵古诗训练学生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储存在头脑中的只是,是人们进行思考的依据。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头脑里记住的知识数量和质量。

记忆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学生记诵一些古诗,是训练学生记忆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所带的学生,特别是男生,从小到大就是不喜欢背诵,记忆力较差。我对症下药,要学生每个早读背诵一首古诗,还要求背诵课本中的有关内容,记诵一些名言警句,定期抽查学生背诵情况,要求学生定时定量完成任务。开始只要求他们背诵一首绝句或律诗,克服危難情绪。树立其信心。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量,增加难度,扩大范围,每月默写十四首古诗及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

当然,加强记忆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学,翻阅资料,加深理解;可以由学生、教师讲解,对关键问题进行点拨。背诵方法:可以让学生单独背,集体背,可以开展默写古诗等活动,有时还可以举行配乐诗朗诵。每一届高中生我都严格要求他们,做到三年如一日,学生记忆能力得到增强,语文能力普遍提高。

二、习诵古诗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善于为文者,必善积累。郭沫若、吴晗都在十三岁以前背完了十三经,这为他们后来的学术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要求学生多积累是有必要的。每个早读背诵一首诗,一学期积累五十首,三年下来就能积累三百首,这是集腋成裘的好方法。

在学习古诗中,学生了解了文人志士的高洁情操:屈原的“吾将上下而求索”;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陆游的“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史实、名句无不澎湃着爱国主义的激情,无不洋溢着文人志士的高尚情怀。这些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激励着学生,陶冶着他们的情操。这些知识被收藏到他们的记忆宝库里,成为他们终生受益的精神食量,也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三、习诵古诗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人们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通过感知形成表象,我们能理解古诗的内容,但并不能一定体会它所具有的内涵美。对古诗的理解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上,而对古诗的美感则更高地表现在情感和想象上,也就是,美感是理解的进一步发展。从古诗表现的“境”看到“形”,从“形”感到美。

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体会悠哉田园生活中的心境美;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体会恢弘雄奇的景观美。通过对古诗的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

由于诗歌思维的跳跃性,有大量的省略与空白,这时的境便外化成一幅幅“画面”。欣赏古诗应把“画面”作为突破口,通过讲解、朗读诗句,调动生活积累,复制诗句描绘的画面。将其连缀,深入意境,悉心感悟。这种联想、想象、复制的过程,其实就是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

通过欣赏古诗,可引导学生品味诗人的艺术风格:李白豪迈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晓畅激越;杜牧的俊朗超逸;李清照的细腻婉约……让学生在风格各异的诗句中,体会其不同形、不同质的美感,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审美情操。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老师的作用就是“点燃火把”,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学习古诗,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语文素质。学习古诗,点燃了学生智慧和理想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