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爱》剧本翻译和文学翻译

2010-10-20陈泽辉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0年10期
关键词:简爱归化异化

陈泽辉

【摘 要】传统的意义观认为文学作品始终保持着恒定的意义和价值,只能通过探索作品自身的文学性,或对文学作品的细读,或寻求文学作品内在的深层结构来获得文学的意义,表现在翻译中,就是对原作者和原文的绝对“忠实”。实践证明,这种意义观和忠实观越来越暴露出其局限性。本文分析了《简爱》剧本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异化和归化问题。

【关键词】简爱 异化 归化

一、剧本翻译和文学翻译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自从引介到中国以来,就受到读者的欢迎,并出现了很多不同译家的译本。下面就《简爱》剧本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对比分析来比较不同译者对文本中未定点的不同处理方式。

I was glad of it:I never liked long walks,especially on chilly afternoons,dreadful to me was the coming home in the raw twilight,with nipped fingers

and toes,and a heart saddened by the chidings of Bessie,the nurse,and humbled by the consciousness of my physical inferiority to Eliza,John,and Georgiana Reed.

我倒是高兴。我素来不爱远距离的散步,特别是在寒冷的下午。对我来说,在阴冷的黄昏回家实在可怕,手指和脚趾都冻僵了,还得听保姆白茜的责骂,弄得心里很不痛快,而且自己觉得体质不如伊丽莎,约翰和乔奇安娜•里德,又感到低人一等。(电影剧本)

我倒是求之不得。我向来不喜欢远距离散步,尤其在冷飕飕的下午。试想,阴冷的薄暮时分回得家来,手脚都冻僵了,还要受到保姆贝茵的数落,又自觉体格不如伊丽莎、约翰和乔治亚娜,心里既难过又惭愧,那情形委实可怕。(黄源深)

在阅读原文的这个简单句“I was glad of it”时,读者并不会读出其弦外之音。电影剧本加上“倒是”让读者感觉更加口语化,而黄源深的“倒是求之不得”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简爱当时的内心感觉——她并不想回家。“humble”一词指地位低下,卑贱的意思,两位译者都传达出原作者的意义。但是黄源深的版本似乎更能让读者理解简爱自卑的原因——尽管她也很年轻,但是她却没有更能吸引人的美貌,同时还把dreadful一词独立出来放在句末,使简爱的形象更为鲜明。

由此,可以看出,作品不只是文本,因为文本只有在被理解之后才具有生命,而且文本的被理解不可能独立于读者的个性及其经历,文本与读者互相融合便产生了新的文学文本,即文学作品。因此,所谓文本,是指未被读者理解状态下的文学作品的存在形式。换言之,文本只是文学作品的存在形式,它需经读者参与才能成为文学作品。文本本身其实并无意义,其意义只有在读者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文本不是等待读者去发掘的神秘之物,而是文本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译者在完成了作为读者的使命以后,让文学作品得到了来生(afterlife)。

综上所述,文本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未定点和空白,具有一定程度的未定性,因此翻译时译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它们进行个性化的确定和填充,以得到一个暂时稳定的文学作品。汉斯•罗伯特•姚斯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

二、异化与归化

关于异化与归化的论争,中外翻译界就有了所谓的“异化派”与“归化派”。异化派主张采取异化策略( foreignization);归化派应当采取归化策略(domestication)。异化派攻击归化策略歪曲了原文的形象,不利于全球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归化派则对异化策不屑一顾,因此诘屈聱牙。

简单地讲,异化的翻译,就是移植,是尽量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言特点,要通过这种移植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要通过异化的译文让读者了解异国风情、异国的先进文化和异国语言特点。归化的翻译,就是要让译文通顺,让译文读起来像读者母语的创作,要把文化因素的差异尽量缩小,追求的是译文的通顺自然。概括而言,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作者所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归化法则要求译者向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习惯的目的语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一)异化翻译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合理的异化具有多重积极意义。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讲,它首先是尊重外国文化, 在平等的基础上如实地反映了国外文化。其次,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异化翻译,认识、理解和吸收外国文化,也将大大丰富本国的文化。从翻译策略角度来看,异化翻译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异样的视角。异化法的翻译作品, 译文读起来像原文创作的作品,使读者更接近原著、原语言的某些“异质成分”。

异化的翻译方法能把某种文化及语言中的信息以近乎其本来面目的形式贡献给译语文化和语言。它不仅为译语文化及语言注入全新的成分,而且随着这种成分的大量植入,它会与其发生各种反应。因此,异化译法有利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之间相互交流和渗透,促使它们之间的融合。

尽管异化翻译对于文化交流和翻译策略有积极意义,但它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这主要是由文化缺省问题造成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有各自独特的经历,因此,对世界往往有着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描述方式, 所有这些都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地积淀至语言文化的深层,从而成为语言中的“隐含知识”,它们对于外国读者来说,就构成了“文化缺省”。如果在翻译中仅对这一现象进行语言表层的异化转换, 就会使翻译丧失了它的意义,陷入了“虽译似不译”的困境,无助于有效的沟通。

(二)归化翻译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归化翻译提倡使用译语文化本身所有的表达方式,反对引入原语文化的表达方式。因此,归化法的译文通达,无不顺感,所以历来不乏提倡者。

与异化翻译相比,归化翻译有其自身的优点。它使读者领略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妙,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和表达习惯,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如英语里的成语“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类似中文的“愈加之罪,何患无穷”;“蠢得像猪”as stupid as a goose等等。即使这两种语言文化有不同的文学形式或者表达意象,即我们常说的表达习惯不完全一致,如汉语中的“蠢得像猪”在英语中用鹅(goose)来表达,但目的语和原语在两种文化中其功能是等值的,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使译文读起来亲切自然,而且典型地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文化和语言之间的相通性,促进各民族之间能够很好地交流。

读一篇外国作品,同旅行外国很相似:该国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习俗时尚,宗教、地理和使用语言的习惯……,随处都会看到。但是归化的译文却是改造了上述的客观事实,减弱了其民族特点,同化于语文化和语言,因此使读者无法领略 “原作的风姿”———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异域语言形式、作者的异常写作手法。这样看来,归化法翻译策略也是有局限的。

三、异化归化的发展趋势

异化策略与归化策略的矛盾和对立,并非不可调和,它们在翻译过程中具有兼容性。客观地讲,异化归化之争不仅体现翻译策略或方法的选择,也表明译者所持有的文化态度和所代表的特定时期的特有的文化观念。此外, 异化归化法作为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在不同的语境下都能在目的语语言和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们无法相互代替,却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待异化和归化,应不分主次,合理地结合和使用,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的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

[1] 梁艳.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及其融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

[2] 李红.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

[3] 李书琴,钱宏. 试论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典籍翻译策略之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

[4] 朱明胜. 略论归化翻译与文化意象的缺失[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2,(04) .

[5] 楼鲜艳. 译者的文化传输者角色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 .

猜你喜欢

简爱归化异化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女性主义批评之《简?爱》译文比析
浅析《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简?爱》和《呼啸山庄》叙事模式比较
英语文学的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