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塞观察
2010-10-20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221300袁媛许玉秋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221300) 袁媛 许玉秋
急性脑梗塞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主要由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造成供血区血容量减少,使脑组织缺血甚至坏死,临床上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自2004年7月~2009年11月应用蚓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塞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附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附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附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附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s)
附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s)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90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1],排除脑出血,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重度高血压(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10mmHg);有出血史、消化性溃疡、血液病、血小板计数<80×109/L和昏迷患者。无严重精神障碍和痴呆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统一标准分型[2],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
1.2 一般资料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蚓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45~80岁;对照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3~77岁。两组发病年龄、发病时间、伴发疾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处理。有脑水肿者予以适量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血糖,维持水电平衡,防止应激性溃疡等处理。治疗组应用蚓激酶(6owu)po,tid;奥扎格雷钠80毫克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奥扎格雷钠治疗方案同治疗组。均不再使用其他溶栓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疗程均为14天。
1.4 疗效评定 治疗前、后7、14、30天各评价1次。①显效:治疗7天基本痊愈或显著进步或进步;无效;治疗30天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恶化。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照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NDS)标准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③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各测1次。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对照组与治疗组第7、14、30天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第7、14、30天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附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4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4.5%)较对照组(61.2%)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见附表2。
2.3 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血黏度、血小板等指标见附表3,治疗后两组各项实验室检查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4 安全性评价 用药前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无皮肤、黏膜及消化道出血。
3 讨论
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病,脑梗塞患者的血液常处于高凝、高黏、低纤溶状态[3],易形成血栓。早期干预脑梗塞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可有效治疗脑梗塞,减轻脑神经损伤[4]。纤维蛋白原主要作为凝血因子I直接参与凝血过程,还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结合而介导血小板聚集反应,影响血液黏度,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5]。有报道,中风急性期其含量明显升高,是中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6]。蚓激酶是一种从特种蚯蚓中提取的一组蛋白水解酶,对阻塞的血管有再通的作用[7]。奥扎格雷钠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血栓素A2(TXA2)合成酶抑制剂,可减少TXA2合成,促进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使血栓形成过程受到抑制,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流量,使已聚集的血栓解聚,促进血栓溶解[8],同时与蚓激酶药理作用位点不同。蚓激酶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可从不同环节发挥作用,有效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抑制血栓面积继续扩大,增加缺血半暗带血流量,阻止梗塞面积扩大,减轻神经组织的损伤。与单独应用奥扎格雷钠相比,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且未见出血等不良反应,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