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再博弈
2010-10-19王延春金焱林靖
王延春 金 焱 林 靖
这一轮人民币汇率争执,早在今春已为多数人所预见。汇率博弈超越中美贸易卷入政经考量绝非中国所愿,中国应以自身整体利益为重,权衡汇率调整得失,掌握适度升值主动权
在沉寂近三个月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迭创新高。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9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6.6997,较前一交易日高113个基点。至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连续八个交易日创出新高,升值幅度超过1.5%。
今年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单日波幅最大的一天是329个基点,最小是34个基点,平均波幅超过90个基点,已比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间的平均日波幅70多个基点明显扩大。
金融市场人士相信,中期人民币趋势性升值的信号已经明显。人民币汇率或将在一定范围内扩大波幅。
从华尔街到陆家嘴,不少业界人士预计,人民币年内将实现3%左右的升值。2005年中国启动汇改以后,当年人民币升值幅度约为3%,2006年升值接近4%,2007年升值高达7.5%,2008年三季度重新盯住美元之前,人民币升值幅度为5.5%。因此相对而言,即使今年人民币升值3%,亦不令人意外。
但接下来,人民币会否延续如此急速升值之势,则充满争议和博弈,令中美两国政经各界事涉其中。
美国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投票通过了一项法案,旨在对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预计这项法案最早将在9月底在众议院进行全院表决。根据美国的立法程序,如果众议院投票通过,法案将进入参议院立法程序。有分析人士认为,鉴于参议院选举的局势仍不明朗,法案在参议院可能受阻。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22日在纽约与美国企业、金融界和学术界人士座谈时指出,造成美方对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人民币汇率,而在两国投资和贸易的结构。只有从整体上加以考虑,采取综合性措施,这一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同一天,温家宝还强调,人民币汇率是经济问题,决不能政治化。
汇市风高浪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迭创新高,日元又来“添乱”,而美国方面依然“意犹未尽”,施压言论和动作不断
本次人民币急升之际,日元亦来“助兴”。
9月15日,为应对日元的急速飙升,日本政府在东京外汇市场上实施了抛售日元买入美元的干预措施。日本财务省并未透露具体入市金额,市场上有观点认为,总额可能达到创纪录的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72亿元)。
当天,东京外汇市场上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飙升至83∶1上方,创下15年零3个月来的新高。这也是日本政府自2004年3月以来首次干预汇市。事后情况表明,此次干预应是日本政府的单独行为,未与美欧国家联手。
金融市场人士认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推动了日元走高。日本国际通货研究所理事长行天丰雄对《财经》记者表示,近期日元升值的背景是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和美国进一步放宽金融管制的预期,日美间利差加大的预期导致日元的进一步走高。日元兑美元、日元兑欧元都体现出升值,这是世界范围经济不景气的开始。
日本政府使出“看家本领”后,日元汇率终于应声下挫。一直强烈要求政府干预汇市的日本产业界对此表示欢迎,一些国际投资家也大松了一口气。
美国索罗斯基金会主席乔治·索罗斯9月15日对日本政府抛售日元购买美元的干预措施给予肯定。有媒体报道称,索罗斯指出“(干预前)日元过于强劲”,他认为“日本明显因日元升值而遭受了打击,干预汇市的做法是正确的”。
但日本政府的单独干预能否阻止这一趋势,尚难预料。
在行天丰雄看来,日本单独干预,只能在短期内使日元贬值。欧美对日本的做法不赞同。如果市场认为政府干预汇市的威力不会持续,就会安心地买入日元,结果是日元进一步走高。因为人民币与美元有联动性,此次日本政府干预汇市导致日元贬值、美元升值,体现出的是人民币同时升值。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红对《财经》记者表示,日本政府怕日元升值失控,搞了一次货币单边主义。他认为,在日本带动整个东亚货币贬值的格局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风险增强。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迭创新高,日元又来“添乱”,而美国方面依然“意犹未尽”,施压言论和动作不断。
8月30日,美国商务部展开是否要升级施压人民币汇率的争论。9月15日—16日,美国国会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听证会。出席听证会的美国财政部部长盖特纳表示:“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过慢,他正在检讨采取哪些综合手段以敦促北京加速人民币汇率升值。”
与此同时,一些组织力促国会议员通过一项旨在向中国部分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货币法案”。美国国内制造商也在有关中国输美铝型材和铜版纸的两项反补贴案例中,指控人民币汇率政策构成不正当补贴,要求商务部展开反补贴调查。
美国甚至要与G20合纵连横,共同施压人民币升值。凡此种种令华盛顿和北京又一次剑拔弩张,相关博弈超越了金融和经济层面。
美国施压重来
人民币升值从长期来看已是定局,但为何在近期急速升值?中国是否错失了可能更早主动升值的良机
这一轮人民币汇率的争执,早在今年春季人民币升值与否的口水战中,已为许多人预见,而当前最直接的时间因素是11月的美国国会中期选举。
9月15日,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桑德尔·莱文表示,他倾向于通过多国联合向中国施压,从而令人民币升值,也支持美国政府运用关税应对中国的“汇率操纵”。
按美国众院公布的待表决法案的条款,在为期18个月的时间内如果某国符合以下几个标准,其货币将被美国认定为根本上被低估的货币:一个国家的政府长期且大规模地至少对一个外汇市场进行了干预;一个国家的“实际有效汇率”至少被低估了5%;一个国家的全球经常帐结余数额巨大且这种状况长时间持续;一个国家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资产超过未来12个月偿还债务所必需的数量,或超过该国货币供应量的20%,或超过该国此前四个月的进口总值。
法案的细节表明,它基本上为美国商务部使用反倾销税手段来制裁自“货币根本上被低估”国家进口的商品铺平了道路。
法案的一个基本指向是,美国商务部不能再使用如下的单一标准来驳回对某些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的要求,这一标准为相关商品的出口商是否仅从特别出口补贴中获益。
即使在中国政府6月份宣布放弃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政策前后,桑德尔·莱文的强硬论调也未曾减弱。在近日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桑德尔·莱文指责中国低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政策是造成美国对华巨额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此,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克林顿政府时期财政部长的高级助理爱德温·杜鲁门对《财经》记者解释说,虽然人民币在今年9月10日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随后又有连续7个交易日的上升,但是“人民币汇率政策自6月份调整以来,其兑换美元的升值幅度太小,实际上,我认为人民币直到9月20日前一周还在贬值”。
人民币升值与否,令中美两国多重经济与政治考量深卷其中,中国对此虽然反对,但暂时难以脱身争执。一位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经济微弱复苏不如人意,中美贸易失衡状况也让美国决策层感到“尴尬”,所有这些压力都会以某种形式在中期选举前传递出来。而对于中国决策者来说,如果听任投资者和投机者押注人民币升值,将导致热钱不断涌入,削弱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控制,加重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从而损害中国经济复苏。
因此外界预计,中国决策层不可能放任人民币升值,为此其与美方的博弈将继续。一种可能的结果是,中国从自身发展需要,可以容忍人民币小幅慢速的升值,但全力避免其大幅快速升值。不愿具名的一位金融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美国也知道中国决策层的容忍度有限,但面对中期选举,逼人民币升值是一张政治好牌,奥巴马政府和国会都乐意打出来。
既然人民币升值从长期来看已是定局,为何在近期急速升值?中国是否错失了可能更早主动升值的良机?一些中国学者对此表示默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称,今年夏天汇改重启后,出口增速超过30%,当时就是主动让人民币开始小幅升值的好时机。
对于人民币近期的急速升值和热钱涌动,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迈克尔·佩蒂斯认为,中国方面对押注局面的形成亦多少负有责任。他对《财经》记者说,“人民币波动的尺度如此之小,致使几乎所有的压力都指向人民币向上升值。如果中国央行试图向市场释放汇率可能双向波动的信息,我们或许会相信能看到人民币至少下跌5个到10个百分点,并在此状态下停留数周,可是几个月来人民币的微幅升值很难让人买账。”
在爱德温·杜鲁门看来,“在人民币问题上,中国犯的战术性差错是数周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被人为回调一半,而此时其他亚洲货币都在走高,升值幅度都超过人民币。”
此前,亚洲国家货币受区内经济率先复苏和显著增长以及美国政府强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韩元、新加坡元、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等货币兑换美元的价格纷纷达到数周、数年乃至有史以来的高点。其中日元兑美元的升值程度最为惊人。
迈克尔·佩蒂斯猜测,很多亚洲国家都在等待人民币升值,这样可以同向操作而不至于失去竞争力。而对于这些亚洲国家的央行行长来讲,他们可以掌控货币政策,并引导其走向促进国内消费增长的路径上。
“现在形势严峻,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以志在必得的姿态,希望通过操纵货币、利率或提高关税,从而在全球需求中分得一杯羹,如果中国不调整其汇率,几乎可以确定美国会展开报复。”迈克尔·佩蒂斯说。
爱德温·杜鲁门不太赞同中国管理汇率的方式,他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事实上是重新盯住美元,同时升值步伐过于缓慢, 他说,“人民币每升值5%都会有所助益,但是只有5%显然还不够。”
有评论认为,中国的汇率管理方式是基于其资本市场不健全等条件限制。对此,爱德温·杜鲁门说,中国金融市场虽然不够发达,但这并不影响其拥有一个合理估值的货币。
升值内在逻辑
中国决策者并不慑于外部压力,而是从被动对抗的心态转向主动从国民福利和国家利益的角度审视汇率机制
人民币近来升高之举是否为了“配合”美国中期选举?
《财经》记者接触到的中国官学两界人士认为,中国决策者并不慑于外部压力,而是从被动对抗的心态转向主动从国民福利和国家利益的角度审视汇率机制。人民币近期升值有中国的内在需求,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动选择。
今年8月CPI创新高,达到3.5%,加息呼声渐大,但是货币决策当局对于加息比较谨慎。而从货币政策的选择上看,用升值来暂时替代加息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方式:人民币升值后,结算同样数量的美元,投放的人民币会变少,这可舒缓国内通胀压力,也可适当削减外汇储备占款规模。
升值也是中国进口所需。不久前商务部举办的“进口论坛”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表示:中国政府积极鼓励扩大进口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是根据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作出的决策,有利于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
今年以来,中国采取的进口促进政策主要包括:降低进口关税;实施进口便利化;扩大最不发达国家的零关税待遇;组织贸易促进团赴欧、美、亚、非等地开展贸易促进活动,并鼓励和支持国外企业来华参加展会或举办专门展会。
早在2004年美国对中国汇率政策的批评开始升级时,中国就派出庞大代表团赴美采购。2009年,中国四次组织采购团奔赴欧盟国家。
今年9月14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超率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访美。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中兴通讯等30多家公司企业在新泽西州、波士顿等地签下大单,采购美国货。
据悉,到今年年底,中国还将有两个代表团到美国采购、促进投资。
8月末,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自10月1日开始,在北京、广东、山东、江苏等四个省市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的试点。这实际上是一项进口便利化的政策,方便企业简化程序直接用外汇采购设备。
一位不愿具名的商务部官员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在9月8日十四届中国投资洽谈会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为扭转世界经济结构失衡尽力。“近几年,中国在国外做了八个双方合作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后还将继续做下去。”陈德铭表示。
同时,货币政策独立性也是央行等部门考虑的重要因素。大量购入美元,使得央行被动发行了大量货币,抑制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王庆看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化,是实现货币政策相对独立的重要因素。
更重要的是人民币扩大浮动机制,将产生一种内在推动力,帮助中国改善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此前撰文指出,中国存在储蓄率过高、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问题,应通过一揽子结构性政策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由于汇率政策影响内外整体比价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政策地位不应低于一般的产业政策。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此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见。他认为,从全球产业发展规律看,十年升级换代一次,而中国产业30年了还没有完成升级换代,汇率水平过低会保护落后产业以及效率低下、管理粗放、技术落后的企业继续存活。因此人民币实现有弹性的浮动,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是有好处的。
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利于资源从贸易部门转向非贸易部门。一位接近央行的金融界人士表示,“升值肯定会对某些部门的就业造成冲击,但就国家整体而言,升值对一些部门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失业也是暂时的。况且,一国的就业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济增长率。”
中国容忍度提升
决策层和学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心态逐渐变得坦然,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双重挤压的洗礼之后,也变得更有承受力
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启动至今,在经历了五年磨砺后,中国决策层和学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心态逐渐变得坦然,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双重挤压的洗礼之后,承受力也变得更强。
接受《财經》记者采访的多位金融界人士认为,这些年在汇率问题上,政府官员的分歧在逐步缩小,对人民币升值的容忍度已有所提升。
事实上,决策层对人民币未来几个月的升值,已释放出容忍信号。
8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希望市场能动态地看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她在文中称: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与目前推行的生产要素价格改革可以相互联动,并且逐步增加我国企业的汇率承受力。
《财经》记者获悉,去年以来,不少半官方和独立研究机构相继就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进行调研,并形成政策建议递交央行等政府决策层。“部委之间的分歧减少,对汇率弹性扩大对中国宏观调控的作用认识得更清晰了。”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
越来越多的学者达成共识,汇率问题并不单纯是贸易问题,应该从中国本身实际出发,以中国的整体利益为依据,从造福更多国民的角度来权衡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得失。
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逐渐意识到,净出口的汇率弹性也许被夸大了。2005年到2008年期间,人民币升值21%,出口不但没有下降,反而高速增长,2009年人民币兑美元没有升值,但出口却出现负增长。
因此,升值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实现贸易平衡,而是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事实上,中国“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类出口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50%以上,由于出口产品的原材料系进口而来,因此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几乎可以在一进一出间对冲。
而8月贸易数据显示,中国贸易顺差数据仍然处于较高水平,1月至8月贸易顺差高达1045亿美元,超过今年年初1000亿美元的预期。同时,宏观经济情势稳定,专家普遍对宏观经济保持乐观。
这些因素,也使更多学者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复苏掣肘的担忧减弱。王庆预计,随着中国外贸形势的进一步好转,中国官方在实行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上将更加积极。
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表达类似观点认为,货币当局对升值的容忍度将逐步扩大,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下滑的容忍度也将逐步扩大。
同时,升值并不必然导致经济泡沫和衰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很多学者总是谈论日本当年升值的教训,实质上日本的教训是被误读了,日本的错误主要不是升值,而是同时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
除了官学两界认知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出口导向的制造业经历了汇率变迁,已经凤凰涅。
在今年春季广交会期间,《财经》记者随机采访一些参展企业,企业主们认为,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力已然增强。
从2005年7月汇改启动到2008年7月,人民币升值21%,低端传统制造企业的利润被“拧干”;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更是雪上加霜,沿海出现外贸企业倒闭潮。“该淘汰的淘汰了,该死的已经死去,坚持下来的都是脱胎换骨的。”力霸皇工贸集团销售经理魏海風告诉《财经》记者。
去年,纺织、机电等商会纷纷到企业做调研,其中一项就是人民币升值压力,这被媒体称为“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当时商会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5%是企业“生死线”。然而此次面对美国新一轮施压,企业已经变得淡定,商会也表现得很冷静。
魏海风说,除寻求远期结售汇、远期合约套期保值、货币期权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已成为出口企业普遍突围的路径。
福建石狮的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两年纺织行业进步很快,“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让中国出口企业吃了不少苦头,但同时也让他们摸索出未来发展之道,即企业必须逐渐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才能有实力站稳脚跟。”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管控单边升值预期。事实上, 6月19日人民币再度与美元脱钩之后,普遍的判断是,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可能是有涨也有跌。
中国货币当局的设想也是让人民币的涨跌更加灵活,消除单边升值或贬值的预期。然而,美国的频繁施压,人民币问题又有被美国政治化的倾向,反形成了单边升值的预期。
法国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师陈兴动向《财经》记者表示,汇率不是单独的体系,而是金融体系中的子体系,是和货币体系、资本市场等体系并存的。而中国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汇率市场都没有完全市场化,或者说不发达,没有实现彼此之间打通和自由流动。因此只解决汇率市场中的问题,其他体系不跟进,结果只能是扭曲。
陈兴动建议,从盯住美元恢复到盯住一篮子货币,让人民币浮动起来,每天在0.5%到0.6%之间浮动,这种浮动不仅是向上的也是向下的,让市场失去判断和预期,同时严打套汇,控制热钱进出。
如此,中国可重掌汇率主动权,但中美两国围绕汇率而进行的多重博弈,却不会马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