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利用网聊工具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2010-10-18沈永翔
方 顾,沈永翔
(1.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06;2.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后勤管理中心,浙江杭州 310006)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利用网聊工具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方 顾1,沈永翔2
(1.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06;2.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后勤管理中心,浙江杭州 310006)
合作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目前,国内外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很多,但对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大量的课堂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网络上使用网聊软件来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网聊软件的各种特性,实现了在学习小组分组方面最具灵活性以及组员交流方面最具广泛性,因而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同时,在引导学习者正确使用互联网软件方面,本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网聊软件
引言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就是利用成员之间的能力不对称性,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优势资源,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1]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而言,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将直接关系到最终课堂教学效果。[2]
而传统的小组合作把学生分割成了不同的交流群(学习小组),这些学习小组中的学生相对于整个课堂则处于一个封闭的范围,在学习过程中,虽然组内成员可以充分交流,但各学习小组之间的交流则相对困难,从而使小组合作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采用固定分组方法来划分学习小组,组员整体水平好的小组在完成任务之后,无法与其他小组中的成员进行交流,而组员整体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较低的学习小组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样一来极易导致学习者的两极分化现象。
一、运用网聊软件进行合作学习的意义
首先,利用网聊软件组成的学习小组,其组员分布不受机房座位限制,从而大大扩展了学习者交流活动的广度,提高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效果。
其次,利用网聊软件组成的学习小组,同一个学习者可以同时参与到多个小组的交流活动中,这种学习者之间交流合作活动的复杂性,将更加有利于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目标。
最后,对于某些存在交流障碍的学习者而言,在与其他学习者面对面交流存在困难的情形下,使用网聊软件与他人交流则不失为一个缓冲手段。他们可以先尝试利用该手段来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进而慢慢克服自己与他人交流沟通方面的问题。
二、运用网聊软件进行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网聊软件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学习者通过网聊软件发布自己的合作学习请求,其他学习者看到了这些请求信息后,根据需要来决定是否与其中的某些学习者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2.分组阶段
在分组阶段,学习者将根据自己的合作需要与其他学习者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内,每个学习小组的形成都需要相关学习者经历一个协商过程,协商的内容主要是某几个学习者关于形成合作小组的意向讨论。根据大量的课堂观察,这个协商过程通常出现在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
下图展示了学生运用网聊软件形成合作小组的过程:最初的课堂中一共只有A、B、C这3个固定分组的学习小组,后来A组中的学习者4与B组中的学习者8、C组中的学习者12组成了学习小组;随后,B组中的学习者8又与C组中的学习者9组成了新的学习小组;最后,A组中的学习者1加入到了学习者8与学习者9所在的学习小组。显然,在运用网聊软件的学习小组中,同一位学习者可以在同一时刻隶属于不同学习小组,如学习者8,这种灵活性是传统的分组方法很难做到的。分组完成后,各学习小组内的学习者就可以分别进行合作学习了。在具体交流时,学习者既可以选择使用广播方式与全体组员交流,也可以选择点对点方式与组内的某个成员进行交流。隶属于不同学习小组中的学习者是看不到其他组内的广播消息的。
尽管在合作小组的形成过程中基本上是靠学习者自己完成的,但应当指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消极被动的。首先,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课堂中是否存在有加入(形成)学习小组的需要,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而无法实现的学习者。如果发现这样的学习者,教师就需要及时通过引导来帮助他们顺利地加入(形成)学习小组。例如,“XX同学已经完成了这一功能,你是不是可以向他寻求帮助?”或是 “XX同学的小组那边正缺少一个助手,你愿意协助他们么?”也就是说,教师对学习小组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其次,教师还应对各学习小组中不利于学习者之间合作的各种因素进行抑制。例如,当教师发现个别同学之间在交谈与任务达成无关的内容时,就应该及时制止。换句话说,教师还应该确保课堂中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是有效的,是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
最后,由于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可以有效提高小组合作的教学效果,此观点同样适用于基于网聊软件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各学习小组的成员,在正式合作之前,先明确各自的分工。[3][4][5]
3.合作学习
在运用网聊软件组成的学习小组中,学习者之间的合作方式主要有:小组讨论交流、个别讨论、各种素材(图片、声音文件、文字内容等)交流以及远程协助指导。
小组讨论交流是指学习者以广播的方式在学习小组中发言。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收到相关的消息,收到消息的学习者也同样以广播的方式进行回复,从而形成小组讨论交流的氛围。小组讨论交流适用于全体成员共同对同一主题交流的情况,例如组员之间的分工讨论等。
个别讨论是指学习者以点对点交流的方式与学习小组中的特定成员进行交流,也就是“说悄悄话”。个别讨论只在参与交流的双方之间进行,由于小组中的其他学习者看不到他们之间的交流信息,因此,讨论者之间的交流不会对他们产生任何干扰。此时,由于网聊软件的交流窗口中保存的也只是参与讨论活动的学习者之间的交谈消息,因此,也避免了其他无关聊天消息对个别讨论者之间产生的干扰。
素材交流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通过网聊软件进行有关素材的交流合作,包括素材交换与素材索取两种形式。素材交换是指,学习者用已有的素材去向其他学习者交换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素材,素材交换的结果是参与素材交换的双方都能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素材;素材索取是指,由素材交流的一方向另一方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素材,素材索取的结果是仅参与活动的一方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素材。
远程协助指导是指学习者为其他组员提供远程协助的合作方式。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学习者进行远程协助时需要关注学习者之间是否存在“包办”的现象,也就是要提醒学习者之间指导的分寸,一般来说,指导的范围仅限于前后没有关联的操作举动。此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合作小组中给予他人大量解释的学生比给予或接受简短答案甚至没有答案的学生能学到更多的内容。[6]因此,教师还应当要求学习者在协助他人的过程中给予被协助者必要的解释。
与传统的合作学习小组不同,在运用网聊软件组成的学习小组中,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出入”某个学习小组。因此,为了方便其后的评价工作,教师应该提示学习者做好相关交流活动的记录工作。同时,教师还应提醒学习者,不应随意地退出某个学习小组,在退出学习小组之前,别忘记和组内的其他学习者打个招呼,这也是学习者网络礼仪与网络责任培养的相关要求。
三、运用网聊软件进行合作学习的评价
正如合作学习的主要倡导者约翰逊兄弟所说的:那些经常感到无助和缺乏信心的学生,如果参与合作学习,便会获得伙伴们的帮助,有了进步的希望和机会。合作学习小组给人以力量,使他们感到强大、有能力和负有责任;再加上社会支持和信任的良性刺激,使学生受到激励从而达到学业成功。[7]因此,运用网聊软件进行合作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帮助他人克服困难的情怀以及通过交流解决困难的能力。指学习者帮助他人克服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通过网聊软件寻求帮助。例如,当某位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时,他与另一位学习者组成了学习小组,经过一定的交流,该学习者解决了问题,此时,既要给该学习者的这种求助行为加分,也要给指导者的指导行为加分。
二是通过合作与他人共同克服困难的意识与能力。指学习者能够积极、愉快而又有兴趣地参与合作学习,同时尊重同伴、独立思考等。例如,学习者发现自己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文字输入任务时,主动与其他学习者合作来完成文字输入任务。
三是利用网聊软件获得以及提供信息、资源的意识与能力。指学习者通过网聊软件从他人那里获取或向他人提供有关任务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相关素材。例如,学习者在发现了一张优美的背景图片时,主动将它分享给了其他学习者。
四是网络责任感与网络礼仪。指学习者负责任地使用网聊软件,不在小组讨论中诽谤、谩骂其他学习者;发现利用网聊软件传递不良信息时主动制止;在得到他人帮助时,主动表示感谢;退出学习小组前与其他组员打招呼等等。
四、问题与思考
运用网聊软件的合作学习,在继承了传统小组合作学习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范围,有效解决了固定分组组间交流的难题。凭借网聊软件的功能,基于网聊软件的分组合作无论是在学习者分组形式上还是在素材交流的实现上,以及在对抑制学习者两极分化现象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
尽管运用网聊软件进行合作学习有着诸多优点,但在操作实施上也存在着一些难题。例如,学习者在分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随着交流内容的增加,先前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记录会被覆盖掉,因而对于相关交流内容的检索就变得非常困难。此外,运用网聊软件进行合作学习,对学习者的汉字输入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对于该方法如何在汉字输入能力普遍较低的小学低年级学习者中推广尚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1]雷体南,叶明良.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
[2]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9.
[3]刘娜萍.对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一点思考[J].中国科学教育,2005,(4).
[4]王永忠.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优势及注意事项[J].中国教育导刊,2005,(1).
[5]郑保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及解决策略[J].教育评论,2005,(3).
[6](美)Robert E.S lavin.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
[7]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
(编辑:王天鹏)
G434
A
1673-8454(2010)20-00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