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技术对9例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分析
2010-10-17杨仲利何建宏
李 雯,杨仲利,何建宏
(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191临床部特检科,广西贵港 537105)
输尿管囊肿也称输尿管黏膜脱垂、输尿管终端囊性扩张,为输尿管末端开口处的囊性扩张并向膀胱膨出,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是临床上十分少见的疾病[1]。诊断此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尿管囊肿在临床上的应用最为广泛,适用于常规体检及囊肿早期发现。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2008年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9例输尿管囊肿,旨在进一步认识彩色多普勒技术对本病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 例均为男性,年龄20~46岁,平均31.2岁。以患侧腰腹胀痛、排尿不畅等症状就诊6例,健康体检发现3例。
1.2 方法
采用阿洛卡SSD-3500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8 MHz。检查前嘱患者饮水600~800 ml,待膀胱适当充盈后,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耻骨联合,行盆腔常规扫查输尿管。观察输尿管囊肿时,用对侧扫差法,适当加压探头,动态观察囊肿大小变化及喷尿所致的色彩变化,同时追踪检查双肾有无积水伴输尿管扩张征象。
2 结果
9 例均显示输尿管末端向膀胱内突出的类圆形囊性肿物,动态观察该囊性肿物呈周期性逐渐增大和缩小,呈“膨缩征”,其中,单纯性囊肿8例,左侧8例,右侧1例,左侧输尿管囊肿伴结石1例,术后均证实为输尿管囊肿。见图1、2。
3 讨论
输尿管囊肿多属先天性发育异常,后天性因素所致罕见,如输尿管口周围炎症、水肿、黏膜膨胀造成输尿管狭窄,在尿液的作用下形成囊肿[2]。在膀胱三角区内见输尿管末端呈囊性膨向膀胱内,大部分囊肿壁薄,实时观察可见囊肿大小随输尿管蠕动周而复始地变化,呈“膨缩征”[1]。输尿管囊肿是由外层覆盖膀胱黏膜和内层输尿管黏膜组成,囊肿多为单纯性,部分可合并结石,合并囊内结石可引起肾积水。该病多见于成年人,以女性多见,本组均为男性。超声影像学表现:①显示输尿管末端向膀胱内突出的圆形或椭圆形环状结构,形如囊袋,壁薄、光滑,内为无回声区,后方无增强效应。②动态观察该囊肿呈周期性逐渐增大和缩小,呈“膨缩征”[1],膨大时直径多为3.0~4.0 cm,缩小时为0.6 cm;彩色多普勒,适当降低彩色量范围,观察囊肿缩小时囊内尿液自囊肿顶部狭小口处向膀胱流出,呈缓慢彩色流出,容易观察到囊肿开口处,且与对侧无囊肿的输尿管末端喷尿对比,有囊肿侧色彩淡,距离短,这与尿液动力学有关。③合并结石时,囊肿壁稍增厚,回声稍增强,囊内显示可移动的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本病主要与输尿管小憩室、膀胱内留置导尿管、膀胱壁肿瘤相鉴别:输尿管憩室多位于输尿管与膀胱交界处,其特点是不突入膀胱腔,而是位于膀胱外侧面与输尿管相通。后者无周期性舒缩变化[2],膀胱内留置导尿管表现为一圆形光环,但此光环在尿道内口,有一导尿管回声,注意询问病史很容易鉴别[3-5];膀胱肿瘤以实性多见,常呈菜花样生长,囊性肿瘤尚未有文献报道。超声检查简便易行,无辐射,无创伤性,尤其对小儿使用高频探头,比尿路造影检查更敏感而准确,运用CDFI技术更有利于输尿管囊肿的明确诊断,适合常规体检和囊肿的早期发现。
[1]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6-287.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4.
[3]钱蕴秋.临床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77.
[4]李刚,许敬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输尿管囊肿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9):3019.
[5]张云山,贺声,朱世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输尿管囊肿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7):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