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发生利器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0-10-17魏瑞琴
魏瑞琴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公司第二职工医院,河南鹤壁 458010)
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1],而最常见的血源性传染病是乙肝、丙肝、艾滋病,护理人员一旦发生利器伤,对其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所以分析护理人员发生利器伤的原因,探讨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发生的28例护士利器伤上报资料。
1.2 方法
对上报的资料按科室分布、护龄、利器种类、暴露源、伤后处理、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28例利器伤护士基本情况
见表1。
表1 28例利器伤护士基本情况(n=28)
2.2 28例利器伤护士发生利器伤的种类、暴露源
见表2。
表2 28例利器伤护士发生利器伤的种类、暴露源(n=28)
2.328例利器伤护士伤后处理情况
由于我院对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做过培训,28例护士伤后均做了局部处理,并立即上报感染控制办公室(以下简称“感控办”),感控办咨询相关专业机构,对发生利器伤的护士予以专业和心理指导,并采取跟踪监测。28例护士目前尚未提供因职业暴露而引起的阳性报告。
2.428例利器伤护士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28 例利器伤护士中只有12例护士接种乙肝疫苗有抗体,接种率为42.9%。
3 讨论
3.1 利器伤原因分析
3.1.1 防护意识淡薄 尽管医院对职业安全防护进行了多次培训,但实施却不好,调查原因,有科室管理者对成本的控制,如手套、利器盒准备不充足等,但更重要的是护理人员嫌麻烦、不习惯。本组资料中,从事采血、注射的13例护士只有2位戴手套,戴手套操作率仅为15.4%。本组因掰安瓿致发生玻璃划伤的5例护士在操作时均未采取保护措施,安全防护意识极差。虽然,此种利器伤本身并无感染的危险,但有破损皮肤暴露于血液后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报道,是导致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主要环节[2]。
3.1.2 工作忙乱、操作不熟练,操作不规范 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被针刺伤频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3]。本组资料中,急诊科、外科系统因急诊多,工作忙乱,容易发生利器伤。另外,低年资护士发生利器伤比例高,占64.3%,据了解,目前医学院校未开展职业防护课程教育,尽管新护士岗前培训有职业防护内容,但因缺乏感性认识,且各种操作不熟练,容易发生利器伤。本组资料中,13例护理人员在注射、采血时,均未带利器盒,导致护理人员做完操作习惯复帽。问其原因,护士嫌带利器盒麻烦,采血、注射完毕,未带利器盒,污染针头无处放置,只好复帽,结果刺伤自己。
3.1.3 未推广使用安全注射器具 由于经济的原因,我院未推广使用安全注射器具。在本组资料中,因注射针头和输液针头受伤的16例,占57.1%,若使用套管针等安全注射器具,将大大减少护士的利器伤比例。
3.2 预防措施
3.2.1 加强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职业安全意识 标准预防是WHO推荐的能够预防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全面隔离方法,强调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双向防护,执行有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及组织黏膜等各种操作时应戴手套[4]。作为医院管理者,要重视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对低年资护士更要如此。
3.2.2 强化基本功训练,规范各项操作 感控办协同护理部,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性质,制订了本院避免利器伤的十项操作规范。①所有带针头利器的操作,戴手套,备利器盒。②各种针头严禁复帽。③掰安瓿时,要使用纱布保护,并注意力度。④手术室器械护士要按无接触要求使用托盘进行器械传递。⑤整理操作台时,一定要戴手套。⑥护士处理污染器械时,戴双层手套。⑦手持锐器时,避免锐器面对着别人。⑧对不配合的患者进行注射治疗时,要寻求帮助。⑨操作完毕要整理物品。⑩所有操作专注认真,保证光线。要求护士牢记利器伤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此外,医院要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基本功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使其操作熟练,遇到紧急情况时,做到忙而不乱,沉着冷静。
3.2.3 推广及正确使用安全器具 使用安全针装置可避免62%~88%针刺伤,采血时可减少27%~76%针刺伤,使用安全型注射器及输液器能降低针刺伤的危险性[5]。医院管理者以及广大护理人员要从职业安全角度考虑,尽快使用护理新产品,从而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3.2.4 普及预防性接种 减少利器伤,避免血源性疾病传播的积极措施便是预防性接种,目前也只有乙肝有疫苗可预防,丙肝和艾滋病尚未有疫苗可预防。本组资料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42.9%,这对于长期工作在高危环境(资料显示:我国乙肝感染率为60%)中的医务人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做好职业防护,护理人员都要积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3.3 完善护士伤后的处理、登记、跟踪工作
尽管护士因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其他原因致使发生利器伤,发生职业暴露,但作为医院,此时,不仅不能抛弃她们,更要做好人文关怀。做好护士伤后的局部处理指导,做好登记,根据暴露源、暴露情况咨询专家进行用药,做好追踪随访,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1]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7-68.
[2]杨西宁,胡美春.154名实习生锐器伤的调查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84.
[3]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16-217.
[4]黄小红,覃金爱,韦志福,等.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48-750.
[5]付菊芳,马艳.防治医护人员锐器伤职业危害及预防策略的进展[J].现代护理,2007,7(13):1843-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