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告白呼叫转移”
2010-10-17宏毅
文|宏毅
>> 网友“牵线搭桥”,争当媒婆。
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把许多原来在线下做的事情都搬到了网上来做,利用网络,人们在照搬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以网络为工具进行“创新”,比如最近看到的一则报道就是这样。据报道,在豆瓣网上,一位名为“古古先先生生”的网友发起了一个叫做“‘弄人’之告白呼叫转移”的活动,意在帮助“害羞”的网友去表白感情,没想到,网友们不仅讨论热烈,而且有很多响应者,有做媒热情的网友比“委托人”还多,个个都要争当“金牌媒婆”。
网络传情达意
“一点点羞涩掺杂在其中应该是一种催化剂,你我都需要。”这是该活动发起者的观点。的确,我们可以通过QQ与陌生人畅所欲言地谈许多事情、说许多直白热辣的话,但是那些面对面的人,却让你欲说还“羞”,这时候,需要一个“我”来代替你,这就是互联网“告白呼叫转移”的存在空间。
通过网络上的“别人”为你传情达意有啥好处呢?
面对陌生人,你把你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了,把你一直不敢说、不好说、不会说的话传达给了“中介”者。中介者首先充当了你的倾听者,然后充当了你的“传声筒”,这就是网络的好处,它让沟通可以“中转”。
报道说,中介传达的内容可以是“一句话,一封信,一张便签,一件礼物,或者一个吻”,委托人和中介的“弄人”一起商量,费用由委托人承担。有需求、有对需求市场的解决方案、有劳动报酬,网络传情达意被挖掘为一种互联网行当,即使它还在雏形时期。
网友争当媒婆
有需求,有供给,才会形成市场。报道说,帖子发出以后,网友们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陆续有“委托人”出现。同时,那些没有表白烦恼的网友都纷纷对这个“媒婆”的身份深感好奇,都跃跃欲试,想过“媒婆”瘾。真是“一环是需求,一环是供给”,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市场”。
当然,这个市场目前还只是我们的“想象”。新浪网上有一个相关的报道说,有一家杭州的跑腿公司愿接这类活。该公司表示,虽然没有专门设立这样的业务,但是如果有客人提出要求,也不会拒绝。如果是委托告白,成功之后收取200元的费用。先做事,后收费,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在网上的热议中,北京的网友是很热情的,甚至有北京网友委托向女交警表达爱意。报道是这样描述的:“有人‘明目张胆’表示‘我对朝阳北路的交警姐姐有想法’,需要帮忙。”然而也不乏反对的声音,一位网友说“表白这种事情,还是自己亲自出马才行,这样才有诚意。”,其实这话也不无道理。
双刃剑
“告白呼叫转移”只是互联网萌生的一种新现象,它的效果到底如何还未经实践充分地检验。而且它也许是一把“双刃剑”。“爱要怎么说出口”的告白也许会帮助委托人赢得爱情,而在热议中,跟帖出现的需要帮忙不好说出口的“分手告白”,则肯定是替人“抽刀断水”了,别人的纠结、矛盾让你给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了也许是好事,也许不是好事。所以,“告白呼叫转移”还须慎重,不是啥都可以“告白”的,玩“悬”的就是在打道德的擦边球了。
而且“告白呼叫转移”并不是仅奔着学雷锋做好事去的,它有它的目的,一方面是帮人做成“好事”,另一方面是赚到替人“告白”的辛苦费。成功了,我们可以说互联网又出了一个新行当。但是这样的活儿,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
还有一种是“告白呼叫转移”的热烈支持者应该注意的,那就是“好心办了坏事”了,既然是收钱替人服务,会不会遇到恶意的第三者委托呢?不要说你一定可以时时刻刻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鉴别真伪,马失前蹄的时候谁都可能遇到。
分析了“告白呼叫转移”的负面效果,是希望人们在热烈欢迎互联网新现象的同时,能够审慎地做出选择,不缩手缩脚,也不盲从、不冒进。